《怪物之子》之成长主题解读

2018-11-15 00:03王爱军
电影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涩谷怪物动画电影

王爱军 吴 尽

(1.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日本动画电影《怪物之子》是由日本电视和动画电影公司“スタジオ地図(Studio地图)”共同制作、日本知名动画导演细田守执导的一部长篇动画作品。在日本东京涩谷光绘电影院首映之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韩国等36个国家也陆续上映,被日本媒体称为2015年夏本土“最霸娱乐片”,至2016年5月该片的票房累计达58.5亿日元。

除了良好的媒体口碑和票房业绩,《怪物之子》还入围2015年第63届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被提名为最佳影片金贝壳奖;2015年12月入围由世界动画协会组织(ASIFA)主办的第43届动画奖作品名单;2016年2月入围第19届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动画部门审查委员会推荐作品名单。2016年3月荣获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日本奥斯卡)优秀动画作品奖;2016年5月荣获第25届日本电影评论家大奖动画作品奖。

以上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无不宣示着影片的巨大影响和极为突出的代表性意义,其创作主题不仅揭示了日本当下青少年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也直指成年人对自身以及社会责任的不断反思。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呈现了日本动画电影的成功密匙,对其深入探讨亦能为我国发展动画电影之路提供借鉴。

一、少年的迷茫与成长

动画电影《怪物之子》讲述的是主人公“莲”的成长故事。9岁男孩“莲”的父母早已离异,母亲又因交通事故刚刚去世,成为孤儿的“莲”是唯一的财产继承人,本族亲戚以未成年为由强行监护,亦不联络其生父。莲不接受这样的安排,扬言要独自生活,孤身一人离家出走。流浪于涩谷街头的“莲”偶遇了来自怪物世界的熊彻,尾随其闯入了另一个空间——涩天街,从而开启了在怪物世界的新生活。在这里“莲”被迫成为熊彻的弟子,更名为“九太”。师徒二人由最初的对抗、冲突到磨合、接受,共同经历了种种试炼,最终相互理解、融为一体,各自达成了自我的提升与完满。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在图书馆女孩“枫”的激励下,回到人类世界的涩谷,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主人公九太(“莲”)的成长展开。初到怪物世界的少年莲瘦小羸弱,茫然的眼神里充满对未来的恐惧,一边无力直面世界逃避现实,流连于怪物世界中寻求现实世界没有的庇护,一边反抗熊彻,急于掩饰自己的无助,拒绝承认熊彻的绝对权威,其内心的挣扎与叛逆让他宁愿睡在熊彻家的鸡窝里也不愿与其共处一室,企图以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宣示自身存在的骄傲。当被熊彻嘲笑时,“九太”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愤怒,与其说是对熊彻冷嘲热讽的不满,不如说是认识到自身弱小无力、对自身的失望。迷茫、无助、委屈、愤怒、倔强、反抗,这些所谓人类内心的“黑洞”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谁都会抱有的东西”,如果说对自身无力感的认知是走向成长之旅的开始,那么对成年人权威的挑战正是人类迈出的成长的第一步。

在怪物世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九太意外地看到了与平日里强横自负的熊彻完全不同的强大的一面,从而产生憧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学习从模仿开始:学着吃生鸡蛋;学做饭、洗衣、打扫;接受严苛的训练……“如果和你一起真的能变强的话,让我当你的弟子也可以”。改变渐渐地发生:腰板挺直,个子渐高,目光中也多了些许自信。在人生旅途中,榜样是明灯,是信心的源泉,更是少年人的向往和安慰。而战胜挫折、痛苦的过程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克服困难与挫折正是对自我的提升。向往他者、学习他者到战胜他者、确立自我,“九太”的成长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

战胜了种种困苦挫折、肩负起责任、不断走向成熟之后,崭新的“九太”呈现在银幕上:目光坚定、勇敢,身形挺拔、坚强,为保卫和平无惧危险,拥有巨大的力量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怪物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游走的“九太”与牺牲了的熊彻融为一体,最终力挽狂澜、战胜了邪恶,回归到人类世界收获了属于他自己的亲情与爱情。此时的“九太”目光平和而温馨,身姿平静从容,仿佛拥有无穷的力量,又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家男孩。九太实现了身体和心理真正的强大,懂得了为了他人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这一真谛。义务、责任、无私、奉献,细田守不动声色地为年青一代重塑了一个榜样,其潜移默化之功在此一览无余。

二、父性的错乱与自省

影片中塑造了“熊彻”这一父亲形象的代表。熊彻直率冲动,不受欢迎但强大勇敢,为达成目标无视规则,最初收养人类的孩子九太为弟子是为了能够成为宗师。两人性格差距极大,冲突不断,幼失怙恃的熊彻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传授武功,只好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任由九太偷学;明知道九太的错误,却不知如何指正,只能一味地蛮横干涉禁止;当九太将被内心的黑暗吞噬、面临巨大危机时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化为九太心中之剑与之血脉相融,完成了从师父到父亲的转化,肉体虽然消亡但精神在传承中得以永生。

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说母性是出于感性的本能,那么父性则是出于理性的自觉。世间大多数的父亲都如熊彻一样,无法用确切的言语告诉孩子自己内心真正的东西,比母爱更加晦涩委婉的父爱表达既让人忍俊不禁也令人肃然起敬。随着情感的日益紧密,从最初的强制灌输、盛气凌人到无奈妥协、委曲求全,最终理解包容、牺牲自我;从最初的利我到最终的利他,熊彻在与九太的相处中不断反省、成长起来。二人的成长相互重叠,与其说是熊彻教会了九太武功,不如说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人格的完满与升华,“得到更多成长的是熊彻,真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师父呢”,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成年人自身不断学习、反省与成长的过程。

另一位父亲形象代表是强大且品格一流的猪王山。猪王山是怪物世界最负盛名的宗师继承者,一心为了怪物世界的发展而努力。猪王山隐瞒了养子一郎彦是人类的孩子的真正身世,让一郎彦误以为自己就是怪物世界的一员,当一郎彦长大发现自己不是怪物而是人类时,深陷于自我怀疑与否定之中,“越是让他相信自己是怪物的孩子,一郎彦就越不相信自己,反而加深了自己心中的黑暗”,最终导致一郎彦心中的黑暗爆发,黑暗吞噬了一郎彦以后,猪王山才意识到原以为“自己养大了他就没事了”的一厢情愿的思想导致了多么惨痛的结果。

猪王山是一个好领袖,却不是称职的师父,也未尽到合格父亲的义务。他以仁慈之心收养了人类的孩子一郎彦,却因为惧怕人类内心的黑暗面而不敢教授养子武学;他对一郎彦关怀备至,以爱的名义隐瞒真相,最终使崇拜父亲的一郎彦受到更为致命的打击,无法正视心中偶像的失败,也无法正视自己是人类的孩子的事实。自我否定及对亲人的怀疑让其心底的怨恨彻底爆发,在人类世界的涩谷,用黑洞的力量驱使白鲸引起火灾爆炸。九太为了帮助人类,也为了帮助和自己一样的一郎彦,重返涩谷与一郎彦内心的黑洞力量作战,并依靠心中熊彻的剑最终打败了黑暗力量,挽救了一郎彦。而当一郎彦重新在怪物世界醒来,了解、认同了真相的他超乎众人预料平静地接受了残酷的真实。

两位父亲形象的确立,预示着对传统父亲形象的思考。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家庭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现代社会中单亲家庭日益增多,非婚生子女甚至非血缘亲子关系的确立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孩子的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正如日置俊治所说:“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家族观的变化是必然的。旧时传统的家族观已经不做参考。我们处于不得不摸索家族的新的存在方式的紧要关头。新的孩子们该向着什么样的路成长才好,身为新的大人的我们,让孩子们看到什么样的姿态,该传递给他们什么。”

“九太”经历严酷现实的考验之后不断成长走向了成熟,一郎彦在爱的名义的谎言庇佑中迷失了自我,当谎言被揭穿,其世界观、价值观突然崩塌时,剩下的只有绝望和对世界的怨恨。与其说是真实本身,不如说被谎言欺骗更令人愤怒、无法接受。影片的这一设置是否在不断地拷问真实世界的残酷和虚假世界的庇护哪一个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哪一个更加构成对孩子的伤害?父辈对于孩子应对成长所面临的挫折是否过分担忧?反过来讲孩子的承受力是否真如父辈想象的那般脆弱?是否父辈的过分庇护泯灭了孩子的承受力,使其丧失了成长的机会?是否这正是父辈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即便这一切都是以爱的名义。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反思。

三、主题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细田守善于运用电影语言表现电影主题,有的研究指出:“从细田作品中环境刻画与镜头运用入手,细田守动画电影的影像风格,可以归纳为‘动态背景’‘积雨云’意象的高频运用、大景深多人物共时性表演等个性创作手法。”《怪物之子》音声、色彩和人物造型更是颇具特色。

《怪物之子》的对白巧妙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转变。主人公“莲”失去母亲刚刚成为孤儿时多为自言自语,对话当中常常是沉默不语,即使回答也是简短的一个单词,语速快而短促,“闭嘴”“不要”是频率最高的用词,表达出“莲”对自己未来的畏惧和彷徨。当“莲”由现实世界逃离,进入怪物世界,在修行过程中改称“九太”与熊彻等怪物世界的人沟通时,问答句增多,尽管这时的语速仍然很快,但至少这时的九太已经开始尝试与周围的人沟通,九太不但积极主动向他人请教令自己困惑的问题,还在长者引导下得出结论,这意味着九太思想变化开始成熟起来。随着剧情的发展,九太的大段独白大幅增加,在即将出发去人类世界涩谷寻找被黑暗吞噬了的一郎彦与怪物世界的朋友们告别时,九太直面镜头独白道:“谢谢你训斥我,让我挺直了身板。但是,我不是去报仇的。我和一郎彦是一样的。我如果走错一步大概也会变成一郎彦那样。是多亏了养育了我的各位。所以,我不能置之不理。”此时的九太语速平缓,语调平静,表情庄重而沉静,表明九太思想的成熟,对亲人、朋友以及世界拥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深入的认识。

《怪物之子》的魅力之所在,正如斋藤所述:“其一,受众是多层次的,每个人都能从作品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其二,作品经得起反复推敲,同一个人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与感悟。”细田守秉持着“电影是要面向大众的”这一理念进行创作,“制作人将作品交给观众的手上,观众就像休息日公园喷泉广场的游客一样,在那里,既有读书的人,也有咯咯笑着嬉闹的小孩,还有吃便当的恋人等。大家看完电影之后,就像吃了一顿美味大餐一样”。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细田守以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手法将自己对于成长的思考巧妙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其早前执导的另一部动漫电影《狼的孩子雨和雪》公映后,细田守迎来了长子的诞生。在作为父亲守护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不断在思考“我们大人和社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对未来应该做些什么呢”,而事实上动画电影《怪物之子》,就是细田守对如上问题做出的努力回答。

注释:

① 日文原影名『バケモノの子』,在中国台湾上映时译为《怪物的孩子》,又译为《妖怪之子》。本稿以中国大陆放映名《怪物之子》为准。

② 2011年细田守创立的世界上最小的动画电影制作公司。

猜你喜欢
涩谷怪物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云端健身
动画电影
涩谷站·涩谷未来之光·涩谷SCRAMBLE SQUARE日本东京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失踪的怪物等
Women in the Workplace, Fighting Spam, Money in the Museum, and the Mood for Food
曾被误认为怪物的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