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绽放芳华

2018-11-15 00:59穆春霞尤桂军
散文百家 2018年8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

穆春霞 尤桂军

中共射阳县委党校;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射阳分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新时代文化的广袤国土上,乡村无疑是重中之重。所以说,只有全面繁荣兴盛乡村文化,加强文化建设,乡村振兴才有深厚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坚实的精神基础。实施乡村振兴,需要科学规划,需要文化引领。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没有文化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发展乡村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没有现代化的乡村,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中国,而没有文化传承与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更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远景。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兴旺、物质丰富,更要生态和谐、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经济议题,而且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领域。只有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才能更好、更快、更高效地推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发展。让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课题。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带头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1.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有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意义重大,是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和深厚土壤。只有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让先进文化真正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才能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人民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2.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中国的现代化。乡村经济要发展,乡村产业要兴旺,就必须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谋求乡村经济发展,必须改变就经济谈经济的狭隘思路,必须改变重物不重人、重量不重质、重经济不重文化的发展理念,必须变“输血”为“造血”,既要重视物质投入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提高人口素质的软件建设,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化人”作用,文化既可以起到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作用,又让群众开阔视野、明晰思路、增强自信、增添动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健康,还要注意到乡村产业并不是对城市经济的简单模仿或机械复制,而是立足于乡村文化传统的视角,探索具有中国乡村特色、乡村风格的经济发展路径。需要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重要动力和持续动能。

3.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乡村共同体,只有尊重民风民俗,乡风文明才能接地气;只有和谐自然,才能更生态;只有设施完善,才能更宜居。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切实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既需要全社会范围内的法治氛围和导向,更需要提升农民的民主素养、治理能力、法治水平和道德水准。要立足于乡村本身的地域文化特性,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都需要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重要基础和内在支持。

二、当前射阳乡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乡村始终占有着重要地位,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描写乡村优美田园生活的浪漫诗篇更是数不胜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部分乡村却面临着凋敝和衰落的客观事实。结合射阳的实际,大体有如下几个情况:

1.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

农村人口非农化、城镇化引起的“人走屋空”,部分农村人口通过考学、参军等途径进入城市,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打工离开农村向城镇转移,使村庄常年人烟稀少,仅有老年人和儿童留在家中,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现象突出。

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村产业呈现“空心化”。

一些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普遍出现了“精兵强将走四方,老弱病残务农忙”的局面,基本仍是传统的种粮、蔬菜自给,农民增收难,甚或出现抛荒。

3.精神文化荒漠化严重。

一些城乡接合部的群众富了口袋,空了脑袋,做生意可发财,读书无用论盛行,有了钱就挥霍,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猖獗,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泛滥,精神风貌令人担忧。

4.农村社区建设落后。

部分自然村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公路覆盖率低、医疗卫生条件不足、水电供应不足等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5.农村基层治理较为混乱。

个别乡村基层组织弱化,面对矛盾纠纷村组不愿管、不敢管;农村村头恶霸包括地痞、流氓侵蚀基层政权,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甚至存在充当“保护伞”的行为。

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不单要在乡村加大经济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需要振兴乡村文化,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振奋精神。更说明即使乡村经济发展了,如果文化发展不足也会导致部分村民没有精神追求,缺少幸福感,迷失生活方向,给乡村发展、给家庭幸福带来一系列问题。乡村振兴不仅要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引领,让农民于经济发展口袋富裕的同时,脑袋也更加富足。

三、射阳地区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

乡村振兴不能仅依赖扶贫救济,外在输血,要从解决根本问题入手,建立有内生动力、有活力,能够让农民自己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在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中,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促进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和思想转变。文化建设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大有可为,实现乡村振兴、文化富民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措施:

1.要促进城乡融合,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着力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的短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增强农村基层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1)市县图书馆与乡镇图书分馆联动,叠加“农家书屋”开放推进文化惠民,图书馆和书屋舒适的阅读环境给予村民徜徉书海的情致。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培育特色经济,购买农技致富书籍报刊,满足村民对于各类书籍的需求,让农户“白天地里忙、晚上进学堂”在书山网海里寻找致富之路,让村民们享受到“文化大餐”的艺术氛围。

(2)文化部门利用农村集市开设科技书市、开展送戏下乡,让集镇广场、村居中心和农庄处处飘溢文化的芳香,倡导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推出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为乡村送去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3)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聘用村级文化宣传员,策划建设文化长廊、文化墙等文化设施,展现英模风采、健康文化、乡风民俗、耕作制度、传统节庆以及民间手工艺等,让墙壁成为农民接受文化熏陶的露天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向先进人物学习,养成科学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一村一典型、一村一特色”体现乡村地方特色,传承乡村文化,与自然风貌、特色民居融为一体,可带动当地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游。

(4)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组建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吸纳农户家庭的姑娘、大妈们参与到镇村大小文艺团队中,发现培养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充实文艺人才队伍,让队员们翩翩起舞,舞出新时代精神风貌、生活气息和浓浓的乡土文化氛围,增强农村基层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

2.突出主体,努力提高农户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技能,推动传统农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抓基础教育,从加强投入改善乡村教学条件入手,让乡村的孩子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建立助学制度,防止因穷辍学。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深造走出去,摆脱代际贫困传递,为农家注入新鲜活力。

(2)成立村农民夜校,强化技术培训、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志在“打赢知识翻身仗”,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积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获得感。根据乡村特色经济和生产发展需要,走进课堂学习农业技术,组织开展蔬菜、水果种植和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培训,让“庄稼汉”成为懂生产技术、有管理经验、熟悉市场的“新农民”。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理念传递给村民,不仅让农村电商“活”起来,也更多的农民家庭富起来。

(3)切实用好国家对职业教育农村籍学生给予教育补助和推荐就业的政策,确保村民家中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使农户的新增劳动力都能掌握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掌握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掌握电商交易平台操作,解决村民消费难和销售难的问题。成为新时代的现代职业农民,树立文化向农业产前、产后、产中融合的意识,形成创意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和升级。

(4)引导“跳出农门”的大学生选择回村创业,投身现代农业,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鼓励其兴办家庭农场,给予创业扶持,让其“和土地谈一场恋爱”,让平凡土地生长出致富新希望。对到经济薄弱乡村发展特色产业吸纳贫困村民就业的大学生给予政策扶持和信贷支持,鼓励他们充分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传统农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1)培育良好风尚。广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文明乡风。树立勤奋、诚信、奉献的精神价值观,持续开展好儿媳、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倡导文明道德新风尚。养成推崇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风气,使村民在不知不觉中精神面貌就发生变化。

(2)倡导新乡贤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作用,鼓励和动员品行好、有能力的企业家、技术人才、文化精英和创业成功人士返回家乡,以思想、技术、资本及社会影响力回报故乡,创业建设、助推公益。他们大多经历过市场经济风雨,见多识广,胸襟视野相对开阔,让他们致力于对贫困农户的教育影响,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让新乡贤成为当地乡村建设的“智囊团”、群众利益的“公道杯”、村政事务的“宣传员”、公益事业的“助推器”。尊重乡贤,引导乡村社会见贤思齐、见德思义,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正能量。

(3)加强农村基层综合治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文化整合功能,提高社区凝聚力。乡村振兴不能是乡村居民仍是一盘散沙,各过各的生活,而是相互之间协作,创造更好的生活。更多公共的事务需要大家去参与和决策,完善乡村自治的各种制度。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

(4)发挥传统礼俗文化的现代功用,做好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一批反映当地人文传统的乡村故事,把“崇孝、守信”的内涵渗透到文化建设中,让村庄有灵气。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将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相结合,把各项法治要求融入礼中,通过日常生活中口口相传,使法治精神内化成农民的内在自觉,树立法律信仰。实现传统文化和法制精神融合,赋予农村新气质。

4.要加大特色资源、优势资源、闲置资源开发力度,发挥农村地区的生态优势,坚持“内修人文、外修生态”,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1)依托上级博物馆资源,从保护好古井、古屋、古树等具有文化底蕴的遗迹入手,从生活生产等方面收集大量村民过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如做饭的炉具、犁地的耙子、打粮的磨盘等一件件实物,保留原始风貌和生态肌理,运用现代手段修缮建设乡村史博物馆,建设乡村文化“地标”。保存乡土味道,留住“乡韵”,保护集体情感记忆,打造乡土的、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乡村,以深入挖掘“记住乡愁”、“守住乡土”等为切入点,使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依托,通过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大力发展集文化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

(2)筹建乡土民俗展示馆和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有庆祝丰收的节日、春节、清明和七月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独特的规则、仪式和活动,深入挖掘乡村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基因,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使乡村成为农耕文明的载体。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农民画、柳编等更是“活”的文化,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利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对草根文化人才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让农户以淳朴的审美情趣,用多彩多样的作品来装扮生活,活化与传承并行,鼓励文创产品创新发展“非遗衍生品电商”,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壮大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经济。

(3)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依托“十里菊香”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药文化展览馆和菊花药材加工园等景点举办菊花节;依托阳河湾景区、千秋大罾和贝拉玫瑰园等景点举办玫瑰节;举办进园赏花、游览观光、招商推介暨品味花茶、电商街开业等系列活动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要充分发掘整合自身资源,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系列文化旅游精品,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人人投入经济建设、参与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4)利用当地农特产品资源的优势,创建自己特有的文化品牌。依托草莓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和农家乐,打造农业休闲主题旅游特色小镇;发挥桑蚕产业优势,组建企业加工蚕丝被,让蚕丝被品牌闻名遐迩,打造丝绸小镇;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加大对土特产品的开发力度,让每一个镇村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激发农民的主体责任感和主观能动性,拉动贫困村民就业,让特色经济产业成为农户的持续增收的依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近六亿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在地包含着重视文化功能的要求。唯有文化,才能够让人尚善向上,知荣知耻,才能让乡村灵动起来、美丽起来,唯有有生命力的文化,才能够让家园厚土泽惠后代、醇厚民风流芳千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砥砺奋斗,不断创新乡村文化形态,不断满足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用担当和智慧,让我们乡村的星云更加璀璨、天空更加蔚蓝、群山更加青翠、河水更加洁净、空气更加甜美、乡风更加文明、读书声更加脆亮、屋舍更加整齐俨然,不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谁远谁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