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民本思想中的理论内涵

2018-11-15 04:48马梦琦吉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统治者品格百姓

■马梦琦/吉林师范大学

中国古圣先贤的民本思想起源很早,在尧舜禹时代就出现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本思想就是以民为本,把人民百姓作为统治者治国的根基,而只有国家的根基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固,所谓“本固邦宁”。将人民百姓作为管理的核心,充分体现了人民百姓在治国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关注民心向背十分重要,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信以立身,处世为政

“信”字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会意为人的言论是可以相信的,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为“诚也”,诚实没有欺骗的含义。仁、义、礼、智、信是儒家的“五常”,在《论语·述而》中提到孔子“四教”即文、行、忠、信,《论语·阳货》中孔子回答子张什么是仁的问题时说道:“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具体的五种美德就是“恭、宽、信、敏、惠”。由此可见“信”是孔子十分看重的品格。

首先,孔子认为信是基本的道德,是人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做人如果不诚信,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輗,是不可以行走的。和他人、朋友的交往不仅要做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更重要的是“言必信,行必果。”诚信历来是中国的美德,是人立身的基础,一个人在社会中需要与他人交往,包括朋友、亲戚、同事,都是要讲求诚信的,如果缺乏诚实和信用,最终只能是一无所有。信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重要的社会职能,如果缺乏诚信是难以想象的,只有恪守诚信,在生活中获得他人的认可,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人格力量。

其次,诚信不仅是基本的道德品质,还是统治者的立政之基。统治者的诚信有规范作用,例如“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如果统治者讲诚信,那么所管理的人没有敢不诚实的。对于统治者来说,治理国家,诚信是基本原则,统治者要取得百姓的信任,然后再去领导他们,才不会让百姓以为被奴役驱使,这就是孔子对子夏提到的:“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已也。”由此可见,对于孔子来说,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治理国家,“信”都是一个重要的品质,是能使国家安定发展的基础。

二、政者正也,身正令行

在治理国家上,孔子强调德治,道德教化与治理国家紧密相连。在治理国家上又有与管理家庭、家族相通之处,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国同构。在王位世袭制的社会制度下,德治由管理家庭、家族的方法通用为治理国家也适用的法则。在一个家庭、家族内,处理事务通常靠的不是法律制度,而是管理者、统治者的权威和名望;统治者治理国家时同样也需要依靠自身的权威、名望。统治者的权威要通过“正”来获取,这也是统治者为政的关键所在,只有自身的品格和道德达到了一定的要求和高度,不仅能够得到百姓的尊重和敬仰还能能教化和引导百姓,起到示范的带头作用。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者要身正,如果统治者自己做到了身正,那么其他人没有敢不正的。这是统治者的行为正直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这是一种权威的力量,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统治者在正自身的同时,也正他人。只有统治者的自身正了,才会上行下效,使治理国家变得顺其自然。“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自身要正,那么不需要去命令,其他人就会去主动遵守规则;反之,统治者自身不正,即使下命令去强制,其他人也不会顺从。孔子还提到了统治者“自正”的意义:“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统治者“自正”那么统治国家治理政事就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但统治者不“自正”那么又如何去端方他人呢?这说明统治者的“自正”的道德力量可以使治理国家变得从容,那么统治者又何乐而不为呢?统治者自身的品格和道德力量的引领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力,只有在统治者有高尚的品格和道德才有能力去领导的教化百姓,所以统治者的自身正直与否成为了首要因素。孔子一直强调“身正令行”,统治者是人民的典范,上行下效要从“上”做起,所以统治者要从“正身”开始,让百姓心悦诚服,这正是孔子的民本思想中对统治者的祈盼。

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文章开篇就说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的根柢,只有百姓安宁,国家才会和谐安定。为政要以民为本,我们都知道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是君主还是官吏,都要关注民生、爱护人民,要做到爱民、教民、富民。

《论语》中记录了鲁哀公向孔子问政,“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要想使百姓服从,就要任用正直的人,闲置险恶的人;如果任用险恶的人而闲置正直的人,就会适得其反。正直无私的人来为官那么百姓就会得到更多的利益,自然就甘愿臣服,反之,百姓的利益受损,那么百姓必然不服。《大学》对于民本思想中更注重的是民心的向背,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就能治理好国家,没有百姓的拥戴就会失去统治国家的权利,这就是“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一国之君能够以民为本,那么整个国家都能够统辖好;官吏能够以民为本,那么一个区域就能够统辖好。一个朝代的兴衰更迭,都是与这个朝代的政治息息相关,一国的政治规律总是以民为本就兴旺顺遂,反之就没落衰退。

猜你喜欢
统治者品格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统治者的知识储备论
西方哲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百姓看家“风”
《公民大会妇女》的统治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