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顿动画电影的人物形象解读

2018-11-15 03:30
电影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莎莉伯顿文森特

顾 杰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222)

在好莱坞业已成熟的、模式较为封闭的类型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一贯特立独行的导演蒂姆·伯顿却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常规,在叙事、人物造型、场景构建乃至演员的表演风格上突破类型片的限制,在开辟另一条能坚守自己理想的艺术道路的同时,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取得票房上的优秀成绩。如果说蒂姆·伯顿真人电影的卖座还部分与约翰尼·德普、伊万·麦格雷戈、海伦娜·卡特等知名演员带来的明星效应的话,那么伯顿的几部动画电影,在脱离了迪士尼等惯有制作体系的同时,依然炙手可热的原因就值得推敲了。除了故事本身的大胆、魔幻、离奇且富有人生况味之外,伯顿赋予动画人物的形象与灵魂也同样能够触碰观众的心灵。从整体上看,伯顿动画电影中的人物是多样化的,但是又能够根据其性别身份总结出一定的规律。

一、敏感脆弱的男性形象

在蒂姆·伯顿的动画电影中,男性形象往往被设置为敏感、脆弱,需要女性的帮助,或是在某种程度上为女性所控制或影响的。

这一点从伯顿的处女作《文森特》(

Vincent

,1982)中就可见一斑。这是一部伯顿向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致敬的仅有6分钟的电影,电影中年仅7岁的小男孩文森特迷恋爱伦·坡,这种迷恋甚至催生了文森特自己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具有颓废主义色彩的想象世界,文森特沉浸在他想象出来的阴暗、恐怖的故事甚至是“戏中戏”中。如文森特认为自己是一个猎杀他人的,游荡于伦敦浓雾之中的怪人,抑或认为自己是一个恐怖片演员,演了一个将妻子活埋的凶手等。伯顿原本试图用《文森特》打开自己在迪士尼的事业,甚至愿意为了符合迪士尼的需要而对电影进行剪辑,但迪士尼依然以影片整体风貌的诡异古怪而放弃了这部电影。其中人物形象也是整部电影被迪士尼认为“不适宜儿童观看”的理由之一。文森特这一形象并不具备迪士尼一贯以来主人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断成长的要求。他充满黑暗的想象,并对爱伦·坡诗作、小说中的各种恐怖意象有着病态的钟情。这种阅读偏好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没有促进他的成长,而是反噬了他——在他遭遇了在他人看来十分正常的惩罚,即被母亲禁足后,在一种因《乌鸦》而产生的对死去恋人的哀悼心理中,文森特身陷悲痛和恐惧中死去。而在后来伯顿的动画电影中,文森特忧郁瘦削,如萝卜一样的形体轮廊也不断经由改造后出现。又如在《僵尸新娘》(

Corpse

Bride

,2005),中,男主人公维克多身材修长、瘦弱,动画片为了突出维克多几近病态的瘦弱,还有意识地在视觉上加长了维克多的双臂,并让他的两颊瘦削,眼睛硕大。虽然维克多是一个活人,但是他的面容却是毫无生气的,因为他生活在一个自己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世界中。电影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的欧洲。维克多的婚姻是由他的父母为自己安排的,维克多父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决定让维克多迎娶没落贵族小姐维多利亚,这样一来,维克多一家就有可能就此走入上流社会。维克多内心抵触这样的安排,不愿意用自己的幸福换取父母的财富和声望,但是他却没有勇气提出中止这一场交易。维克多的内向和对婚姻的消极态度甚至到了在婚礼彩排上激怒了神父,让神父声嘶力竭的地步。可以说,在电影中,维克多是一个屈服于父权和教会力量的脆弱的男青年。与此同时,维克多的父亲在电影中尽管是一个主宰维克多命运的人,但他也没有作为强者的形象。维克多的父亲被设计为一个和儿子一样瘦弱的人,这种瘦弱被他又细且高的礼帽进一步凸显了出来,同时父亲还显得十分迟钝。而作为衬托的维克多的母亲则是一个高大肥胖、趾高气扬、发型夸张的女性。观众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压迫维克多的是家长制“父权”,但是在维克多的家庭中,占据了家庭主要话语权的显然是作为女性的母亲,也正是这种母亲强势、父亲弱势的环境造就了维克多的懦弱和怯于反抗。但也正是因为电影对于维克多这种“软弱”的设定,也使得维克多能够慢慢接受僵尸新娘的爱慕,直至接受整个阴间世界的行为显得无比大胆,让观众为他和艾米丽之间的爱情唏嘘不已。

这种对男性略带贬低意味的人性塑造倾向其实也体现在伯顿的真人电影中,尤其是由于伯顿对于演员约翰尼·德普的偏爱,他的真人电影中由德普扮演的男性角色更是往往带有某种神经质的特质。如在《断头谷》(1999)中,警察伊卡布·克瑞恩就有着胆小懦弱的一面。

二、坚强善良的女性形象

而与这样的男性形象相对应的便是强势、善良,对于剧情有着主导作用的女性形象。伯顿一贯喜爱用哥特式故事来抒发自己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并表达自己具有反叛性的理想,并且这种理想往往与伯顿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关。除了在《大鱼》(200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005)等电影中对父权的一再探讨,在《剪刀手爱德华》(1990)等电影中反对种族隔离以外,伯顿还在电影中有着对男权社会的否定,这主要就体现在他往往在动画电影中将女性形象塑造得比男性形象更为光彩照人,更迫切主宰个人命运上。

《僵尸新娘》中的女主人公艾米丽可以说就是这一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在《圣诞夜惊魂》(1993)之后,伯顿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来创作并推出《僵尸新娘》。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俄罗斯在19世纪的民间故事。其时,犹太人常常遭到暴徒袭击,而传说新娘往往就因为能生下犹太教的传人而被活埋,这一阴森的故事催生出了“僵尸新娘”这一恐怖的、带有报复意味的意象。伯顿电影往往具有非常明显的哥特意味,他对于“僵尸新娘”这一题材的选择也体现了这一点,并且在人物的外形设计上,伯顿也将他的哥特趣味发挥到了极致。伯顿隐去了原型中的宗教意味,艾米丽是在私奔时遭到爱人杀害的,这也就造成了艾米丽有着对于爱情的执念。死的时候艾米丽还穿着婚纱,随着她变为一个形容枯槁的僵尸,她身上的婚纱也越来越破旧不堪,呈现出一种“化美为丑”再“以丑为美”的巨大视觉冲击力。在身体上,艾米丽也失去了女性最具性别吸引力的容貌,她嘴角有伤疤,皮肤已经腐烂,一条腿、胳膊和左边眼睛也都残缺。

但是在个性上,艾米丽又是极具吸引力的。与纤弱的外表相反,艾米丽有着坚韧的内心,她生前能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死后又能主动对维克多表达自己的爱意,简单直爽地要求维克多和她在一起,敢于打破人鬼殊途这一根深蒂固的法则。但在知道维克多还有维多利亚时,艾米丽则甘愿成全他们。并且在邪恶的伯爵要杀死维克多和维多利亚时,艾米丽帮两人挡下了这一刀,最终化为蝴蝶飞走(其实这意味着灵魂死去),并在最后的时间里欺骗维克多自己将升入天堂,祝两人能得到幸福。而另一方面,维克多原本的未婚妻维多利亚虽然善良而单纯,但是也是一位极为坚强的女性。在维克多进入到阴间社会,从阳间世界失踪后,她的父母安排她嫁给坏伯爵,而维多利亚则表现出了反抗的态度。这两位女性都寄托着伯顿的爱。相比之下,在这两位女性的身边,软弱的维克多总是一副战战兢兢、阴柔颓废的样子,衬托了女性的积极和强大。

与之类似的还有如《圣诞夜惊魂》中,可以视作是艾米丽前生的莎莉。尽管这部电影的导演为亨利·塞利克,伯顿只是作为编剧参与其中,但是电影依然可以视作是一部伯顿作为“作者”的电影,尤其是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电影体现的可以说完全是伯顿的意志与趣味。以艾米丽为例,作为一个用线缝起来的布偶娃娃,艾米丽却一反传统视觉艺术中布娃娃给予人的可爱、亲切、温软的形象,她身上线缝过的接口有如刀疤,衣服也破烂不堪,并且有着异乎寻常细长的脖子和手臂,以及诡异的大眼睛。莎莉的诞生来源于芬克尔斯坦博士的制造,这也暗合着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女性为男性“造就”的观点。博士做出莎莉之后只是希望莎莉能做自己的奴隶,然而莎莉却爱上了南瓜王子杰克,为了脱离博士的监禁,莎莉数次逃跑,为了取得博士的信任而对博士说谎,又因为跳楼而摔断了自己的腿,可谓智勇双全。而在杰克开展他的万圣节抢夺计划时,深爱杰克的莎莉却又能清晰地看到杰克失败的结局,爱情并没有让女性失去判断力。莎莉甚至还会自己给自己缝断掉的手臂,其坚强、冷峻可见一斑。

同样的,在伯顿的真人电影中,也不乏强势的女性形象,如《爱丽丝梦游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2010)中的红皇后与白皇后等,尽管两位女性的善恶立场不同,但是在对他人施加影响力,控制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善良优雅的白皇后自己不杀生却鼓励别人去为她杀生等)上却是一致的,而女主人公爱丽丝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帮助红皇后从白皇后手中夺回了地下世界。伯顿有意识地修改了白皇后的人物形象,暗示其也具有邪恶、虚伪的一面,将女性从单纯的柔软无助的被拯救的窠臼中释放出来,而男性则成为女性的附庸。

三、伯顿动画电影人物形象与时代背景

综观蒂姆·伯顿在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设计,不难发现从人物塑造上来说,伯顿倾向于打造具有哥特式外表特征以及狂欢式个性与价值观的人物,如《圣诞夜惊魂》中筹备节日的群鬼、《僵尸新娘》中热情期待婚礼的鬼怪们。而从人物形象来说,伯顿则常常通过婚恋问题来给予人物选择困境,并在这种困境中树立起了偏阴柔、被动的男性形象和坚强、主动的女性形象。

作为作者电影的典范,伯顿电影都打上了他个人的深刻烙印。而伯顿对人物形象的处理形成的创作偏好,一方面与他本人在孤独童年中养成的叛逆情绪有关,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一定的时代因素。伯顿本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六七十年代的各种平权运动与反正统文化运动深刻地冲击了美国原来保守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影响了伯顿的思想。然而在伯顿进行动画创作的21世纪初期,正值美国饱受多元文化主义的负面影响,因此保守主义思潮又占据社会主流的时代,女权往往被和人们家庭价值观的异变联系在一起。这导致在人们呼吁传统美德(如真诚、善良、重视家庭等)的同时,又将女性置于“反女权运动”的逆流中。伯顿对这种保守主义倾向有着辩证的认识和明确的表达态度,因此他在保留保守主义正面的一面,即宣扬理想的传统美德(如维克多遵守了和维多利亚的婚约)的同时,又通过塑造独立自强的,拥有善良、奉献等传统美德的女性,来敦促人们正确对待女性。同时,男性形象便未免显得孱弱,不如他们的女性伴侣那样无私无畏。可以说,伯顿并非没有考虑到观众,包括美国之外观众的认同感,伯顿特立独行的一面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上的。

从性别这一角度来看,伯顿有意突破“男强女弱”和“王子公主”式的权威人物塑造模式,并由此彰显了个人风格。诚然,性别只是解读伯顿动画电影人物形象的一个角度。相信随着对伯顿电影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道路指向伯顿诡诞世界林林总总的人物。

猜你喜欢
莎莉伯顿文森特
差点失去的善款
漫画来拯救
第16名也很优秀
第16名也很优秀
蒂姆·伯顿定格动画电影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
玻璃和镜子
我们走吧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热爱中国的文森特·莱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