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融合:“一带一路”下的小语种发展探究

2018-11-15 02:25侯晨阳
长江丛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语种留学生一带

侯晨阳

小语种,即非通用语种。在中国,对小语种的定义有两种:第一种指除通用语种之外的语种,通用语种有将除英语外的外语类专业视作小语种,而目前中国高校开设的小语种专业大概有30种。而“一带一路”带领的大多是小语种区域,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小语种人才市场出现巨大缺口,为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高校教育战略和模式的也亟待改革与调整。

一、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2013年,“一带一路”畅想的提出为我国和沿线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各国之间构架了一条互惠共赢的桥梁。而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媒介,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语言文化的发展,渗透在时代发展的各个环节,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贸易发展,降低往来贸易的语言成本,还能促进各国之间相互理解,建立共有文化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文化隔阂,构建积极和谐的国际环境。

二、发展现状

(一)发展机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当前的经济总体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这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小语种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是我国同全球合作的战略的必然结果。在目前,“一带一路”的战略为小语种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多达60个国家,覆盖44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的63%,它所产生的辐射效应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大量既了解经济贸易,政治政策,各国风俗习惯,国际礼仪,又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单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国发展的需要。故而,小语种专业人才将在今后,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契合我国发展战略的基本需要。

(二)发展困境

首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当前众多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语言与其他专业知识结合度不高。也就是说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系统性了解,因此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既懂语言,又了解国际经济贸易和区域政治文化等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其次,理论与实践失衡。语言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然而,在小语种的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是强调语法,而非口语表达。因此,学生们学习了多年的小语种后,却难以利用所学语言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际,也习惯于被动式地去参与学习过程,亦步亦趋,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政治经济环境动荡。

最后,资源严重失衡。近三十年来,人们大多偏向于英语,法语专业的填报,而蒙古语和葡萄牙语专业基本上无人问津,通用语种专业填报人数远远超过小语种专业填报的人数,语种生源数量的严重失衡也伴随着师资数量的失衡。热门语种人才市场趋于饱和,而冷门语种人才供不应求。热门语种过热,冷门语种过冷。这种现象也是导致小语种储备人才短缺的原因。

三、发展途径

(一)“走出去”之大力推动输出国内生源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国际交换生”政策,将高校学子输送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和学术沟通,这能够将课堂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对此,不仅政府和高校应该大力推行,而且学生个人也应该积极争取机会,勇于锻炼自己。要充分鼓励高校老师和学生去国外学习交流,在把我国文化传播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引进来”之有效利用外国留学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高校之间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换生。在2015年,来华的国际留学生远超三十万人。在众多的来华留学生中,不乏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甚至有些就是教师出身。充分发挥这些留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以不同形式给小语种学生授课,对我国加快小语种人才培养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缓解师资短缺、中国教育中的听与说水平欠佳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创造语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更能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有在一定程度上效规避“哑巴外语”等问题。其次,留学生可在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留学生担任小语种授课教师,遇到文化方面的问题很容易解释清楚,如果没有在这种国家学习、生活过,有些文化现象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有时会产生误解,出现“文化冲突”。

四、结语

我国新时期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畅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举措。在这个文化前提下,各国文化注定不断交流融合。小语种人才能为各国提供智力支持,故此,培养优秀的小语种人才是实现各国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基石。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语种的快速发展将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语种留学生一带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