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的“新蒲实践”

2018-11-15 11:38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37期
关键词:进社区康养家政

文 /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邱胜

新蒲新区采取“大社区”与“小社区”相统筹,探索出了以“十进社区 · 幸福家园”为载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党建 ”新模式。

今年起,66岁老人马永丽给自己立了一个新要求:除了每天散步外,还要坚持到礼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阅览室报到。

读读报纸、翻翻杂志、看看书籍,就是她一天的快乐时光。她说:“虽然年龄大了,但社区党组织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也要学习新知识、新理念。”

马永丽每天要去的服务中心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礼仪街道,是集党建、教育、卫生、政务、就业等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公共平台。

“通过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城市基层党建,让社区老百姓愿意来、坐得下、留得住。”礼仪街道党政办公室主任杜兴永说,这是一个“服务内容应有尽有、服务方式现代科技”的新社区。

这是新蒲新区创新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给予居民便利的举措。当前,新蒲新区采取“大社区”与“小社区”相统筹,探索出了以“十进社区·幸福家园”为载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党建 ”新模式。

搭建平台打造便民“一条龙”

8月21日9点30分,礼仪街道平庄花园社区康养中心,申科正为社区老人教授按摩方法。

申科是遵义师范学院养老服务专业大三学生,到这里实习已1个半月了,“除教老人按摩,为他们传授养生知识外,也为自己提供实习平台”。

康养中心不仅是学生实习的场所,更是社区老人养生的好去处。

“卫生”进社区“康民体”。在康养中心,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每一项都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优质卫生服务。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在60岁老人李霞看来,康养中心墙上写着的这几个字在她身上体现得最贴切。

每隔一周,李霞就到体制测验室用生理参数检测仪测量血压,到康养中心做按摩。“定期来做健康体检,让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家政”进社区“解民忧”。走进礼仪街道新民村家政礼仪服务中心,家政、电脑维修、理财咨询、微型消毒等家庭综合服务一应俱全。

说起社区家政为小区带来的便利,家住新民社区的王大友深有体会。“之前,常常电脑坏了不知道找谁维修,现在好了,只要一个电话打给家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便会上门修理。”

“政务”进社区“为民利”“文教”进社区“开民智”“爱心”进社区“融民意”“数字”进社区“晓民情”“平安”进社区“保民安”“就业”进社区“促民富”…… 新蒲新区“十进社区”解决了城镇化快速建设带来的教育、服务、管理等一系列难题。

从务川自治县石潮乡浪水村搬迁至新蒲新区新中街道幸福社区的覃跃腾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孩子被安排到新蒲新区二小上学,我正参加厨师培训,准备学好技术开个小吃店。”覃跃腾说。

“整合家政、政务、文教、卫生、就业等群众日常生活所需进社区,实现居民需求社区全满足,让各类人群共享新区开发建设成果。”新蒲新区组织统战人事处政研室负责人说。

夯实基础拧紧铆足“一股劲”

如今,在新蒲新区,处处是高楼林立、路网如织,昔日破败的村落农舍正华丽变身。

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但如何实现回迁社区快速发展?成为破解“城中村”发展的“愁城之困”。

礼仪街道新民村总支书记唐昌亮手里拿着一份“新之民大酒店”的规划图,建设地点就位于新蒲新区迎宾二路与高铁东站后路交叉口东北侧。

“向村民集资2.7亿元用于新之民大酒店主体及附属设施建设。”唐昌亮说,依托高铁新城区位优势,预计建成运营后,每人每年可分配红利达1万元以上。

为解决新民村回迁群众长远生计,唐昌亮还有一个计划:将村民的经营性铺面、闲置还房进行整体招租或实行自主经营,引导居民创业就业。

走进新民(高铁一号)小区,餐馆、旅馆、超市、小卖部、美容美发室等遍及社区角落。

“这样的商铺有200余家。”唐昌亮说,通过招租,社区居民一年的租金达好几万,能让他们衣食无忧。

在新蒲新区,所见之处,人旺业兴,昔日单一传统农业正向多业转变。

在礼仪街道平庄花园社区,这里组建起集体公司5个,经济总量达8550万元,扶持贫困群众155人,就近解决500人就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派欣欣向荣。

新中街道幸福社区采取开发公益岗位、引导就业创业等方式,为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后续生计。

同时,还有支部党员带头创业、创办实体经济。

党员朱品康父子创建了万福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解决50位居民就业,党员万德庆、张宽新创办德庆苗圃场、宽新苗圃场,发展态势喜人……

新蒲新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突出居民参与、居民需求,积极探索构建居民自治及共建共驻共治共享机制。图为崛起的新蒲新城。(胡志刚 /摄)

“筑巢引凤”“资产租赁”“物业创收”“联建带动”……在新蒲新区,各党支部创新方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就业创业,悄然实现“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农业变多业”的华丽转身。

共驻共建下好下活“一盘棋”

傍晚,在新蒲新区六角井苑小区的草坪和凉椅上,居民们围拢起来,在樱花树下唠家常、健身或跳舞。

“现在政策好了,居住环境也比以前好。”社区居民李艳去年从红星组搬入六角井苑小区,在社区党员引导下,她想通了一个道理,“这么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参与创建、维护。”

如今,李女士出去闲逛,都会督促社区居民爱护环境卫生。

六角井苑小区有另一个名字——“一号还房小区”。后来,社区居民觉得这个名字不好,集思广益后,更名为六角井苑小区。

名字变好听了,但小区自身存在的一系列“疑难杂症”却亟待解决。

小区是还房小区,原有居民、新搬迁村民、流动人口混杂,存在难以管理的问题:垃圾乱丢、高空抛物、打架斗殴、攀折树枝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野广告随处可见。

“人”是社区管理最大问题。

新蒲街道办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董亚菱说:“改变农村落后的陈规旧俗和生活陋习,要重点针对征地拆迁群众开展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为此,新蒲新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突出居民参与、居民需求,积极探索构建居民自治及共建共驻共治共享机制,推动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礼仪高铁一号还房小区建立“党总支-支部-楼栋”网格化服务体系,利用24孝文化长廊、和谐之舞及市民休闲广场等平台,极大推进小区居民自治化进程。

中建幸福城·安置点开展院坝会、“七五”普法进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进社区、公益电影展播等活动,在促进文明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礼仪街道平庄花园社区建立爱心银行、慈善超市、养老托老等爱心场所,创建诚信友爱、平等互助的社区人际交往环境,增进居民情感交流。

新蒲新区通过共驻共建,变“城市社区抓”为“大家抓”,凝聚起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进社区康养家政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仪征市:三位一体抓服务 推进侨务进社区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中介型家政O2O企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嫩江县开展“双进社区”活动,增添城市基层党建新活力
“进社区”光伏终端消费商业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