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心理暗示激发中学生的潜能

2018-11-15 15:53张高产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潜意识榜样中学生

■张高产/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心理暗示是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暗示是指人在无抵抗状态下,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含蓄地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1]。心理暗示往往会使人不自觉得按照被暗示的方向进行行动,或者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一些不曾认知过的理念。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特别的年龄层,他们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我们在这一阶段巧妙地利用心理暗示,可以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一、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一)受暗示者的年龄与性别

受暗示者的年龄越小,越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因为受暗示者年龄越小,其心理发展越不成熟,生活实践经验较少,所学习的知识也比较少,缺乏思考能力,容易轻信他人。但也有一部分研究表明,年龄越小越不易被暗示,主要原因是,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浅,切身的感受较少,所以无法接受暗示,暗示无从下手。因此,心理暗示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国为中学生由于身心的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刚开始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并且心态不成熟也并不稳定。

早期研究认为,暗示效果也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美国学者W.勃朗的研究指出暗示性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发现女子比男子更易接受心理暗示。[2]许多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这一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女子富有感情,当情绪高涨时易受外界影响。另外,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男女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促使女子对于男子的顺从,更易受暗示。罗斯指出,若女性与男性参与相同的社会活动,在社会上享受同等待遇,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则受暗示的影响差异性会小得多。

(二)受暗示者的心理状态

受暗示的人所处的心理状态不同,暗示的效果也有所差异。一个人在精神疲倦的状态下比较易受暗示,而在精神亢奋的情况下则不会;一个人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事物较易受暗示,对有充分了解的食物则不会;一个人对其习惯的行为或有特殊的嗜好较易受暗示,反之则不会。

暗示的效果也与人格的倾向性有密切的关联。从独立自主的倾向来看,有一种人,缺乏自己看待事物的主观看法,他们更容易随波逐流,他们更容易受到暗示者的影响;另一种人格的独立性很强,他们天生具有一种反暗示性,反对顺从,特别是当他们认为(或意识到)暗示者企图对他们施加影响的时候,更加不会接受暗示,所以暗示者施加的影响可能对他们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当时的情境

人们接受暗示的可能性与当时的情境密不可分。[2]F.奥尔波特指出,人们在大多数时候往往会屈从于多数人的意志。曾有一个实验,是关于形状的判断,当大多为实验者参杂在少数被试中时,往往会产生自己是错误的暗示和判断,从而选择与他人一致的判断。“当大多数人站起来鼓掌时,我们也会产生相同的行为”既是这个道理。

中学中许多学校采用的重点班级设立,实验班级的设立。在这些班级中,他们处于积极参与学习的的情境当中,更易受到学习方面的激励。而在其他普通班级中,教师应在实施心理暗示之前,进行相应的情境,气氛的营造。

(四)暗示者的影响力

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可否认每一个人作为个体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有的人影响力比较大,有的人影响力则比较小。罗斯指出“凡是最有影响力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暗示者的影响力依据年龄、人数、思想、地位、学问、金钱等的多少而产生影响的大小。

在中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中,对其施加心理暗示的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以及威信程度便会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像是学生如果喜爱,或觉得哪一学科的老师更有威望或吸引力便会将哪一学科学的成绩学的更好。所以施加暗示行为的暗示者一定要对被施加暗示的中学生人群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影响,这样受暗示的中学生群体将会受到更多启发和正面的暗示效果。

(五)暗示刺激的特点

暗示效果的大小与暗示者出示的刺激特点有关。

一种刺激经过多次的重复,更易产生效果。如人生座右铭,广告标语等,连续的出现,刊登,播报等,总会发生一些暗示的作用。刺激方式从多方面入手,持久而反复,暗示效果会更大。教师挑选一些好的标语,反复的给予中学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进行灌输。如“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坚持”,“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可以挂在教室的墙上,或者在批改作业时用于鼓励批注。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产生良好的行为改变。

暗示刺激的特殊性或具有较大的新奇性都比较容易产生暗示的作用。人们对于所在环境中的事物,总是会更注意其新奇的或者特殊的方面,从而更容易接受其的暗示性。

二、心理暗示的原则

(一)简明积极

由于在人的潜意识里是没有是非观念的,所以当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向他灌输观念或者信息是,应该使用一些简单明了,有力的语言。[2]许多的校训这本身就是一个心理暗示的过程。可如果改成长句子,就达不到应有的暗示力度。

暗示的言语也必须是积极的,这一点尤为重要。一句话的表达方式也会相应地影响着心理暗示在潜意识中是起到积极的作用又或是消极的作用。如“我越来越自信了”这句话如果采用“我并不会自卑”的方式表达,虽然是正面的意义,但采用了负面的词汇,往往会产生反作用。

(二)反复强化

由于潜意识像是一个原始不谙世事的孩童,并没有形成相关的伦理观念,也分不清逻辑和规则。所以若想让潜意识记住心理暗示给予的指示,一次两次的暗示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反复多次的进行相关的暗示。比如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送礼,要送就送脑白金!”没有说任何为什么要送脑白金的理由,但重复多了,送礼送脑白金也就被人认为是自然的事。

(三)想象练习

哲学家艾默生曾经说过,生动地想象自己是失败者,这将使你不能取胜;生动地想象自己是赢家,将带来巨大的成功。你想象的图画将是一个伟大的生活开始。人的想象对于人的自我塑造有着巨大的作用。不管是对待一件事物还是对于自身,人们往往会给自己做一些想象预设,给自己一个预先的描述以及定位,当潜意识接受了这种想象预设,便会朝着那个方向进行,最后导致相似结果的产生。认识到暗示的重大作用后,进行恰当的想象练习对入手中学生潜能的激发将会有更大的把握和突破。

三、心理暗示的方法

(一)考试倒计时

在显眼的地方,如黑板,教室前侧等写下考试时间倒计时提示,间接暗示以使中学生产生时间上的紧迫感。加以教师巧妙的心理暗示,激发中学生对于自己进步的渴望,从而利用自身的潜能进行提高。在使用考试倒计时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分寸的适当,切不可让学生觉得压力过大,因而适得其反。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当你愿意开始努力,任何时间都不算晚。”

(二)座右铭与励志心语

拥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在中学生这个阶段是尤为重要的。他们的思维上正在向成人靠拢,开始有自己关于个人人生的初步需求,有着和小学时不同的理解能力。一个好的座右铭,无疑对其潜能的激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绊脚石乃人生之阶”,“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只会留给有过充分准备的人”等。

励志心语可以作为布置教室的一种潜移默化形式的心理暗示,学生在教室里会时不时地看到,久而久之会受到其的暗示。在布置教室时一定要注意,选取的句子最好是有力量,积极而又简明扼要的。这样更有助于心理暗示起到其该有的效果。例如:“改变从现在开始”,“学习需要计划”,“有志者事竟成”等。

(三)榜样力量

中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榜样,虽然许多人的榜样是歌星影星而不是科学家民族英群等,但每个能成为榜样的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事理自己榜样的感人事迹,并用简单的话总结出来,作为榜样的精神。把榜样的照片连同榜样的精神一起,贴在自己经常看到的地方,会有巨大的暗示作用。

(四)榜样的演讲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正确的榜样的范例可以产生巨大的正能量心理暗示。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年长些的,且有较好的学习方面方法的学生或毕业生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班级范围内的演讲。在演讲过后,最好可以在分成小组的范围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会使中学生更加的能感受到和贴近他们的榜样,并且近距离感受到榜样的魅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心理暗示效果。

四、使用心理暗示的注意事项

(一)把握时机

当人的头脑处于半意识状态下的时候,即是潜意识最愿意接受他人意愿的时段,这个时候心理暗示给潜意识灌输信息是最理想的。[3]即潜能激发最理想的时间段是早晚睡前醒后的时间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睡前醒后的时间段做一些放松训练,在这个时间让学生去回顾自己一天所要做的事或者做过的事,想要做出哪些改变,或者总结自己已经做出了哪些改变。

(二)反复巩固

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心理暗示的实施仅仅依靠一次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不断的重复,最好形成稳定的习惯。重复的积极心理暗示对潜意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反复的施加心理暗示会使潜意识慢慢接受这样一系列的观点。就像是每一堂课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的问好,同学们回答“好,很好,非常好”既是一种积极心理暗示的重复状态。这样的重复会起到让人惊叹的效果,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带来内心的愉悦感和与教师一起参与课堂幸福感。

由此看来,反复和巩固具有使利用心理暗示去帮助学生潜能激发的巨大作用。事实上,也确实会往所想象的方向去发展。

(三)避免负面暗示

在使用心理暗示方法时,教师要尽力避免使用负面信息来影响学生。当教育学生时,尽量不要去使用类似于“这么简单为什么还会错!”“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怎么犯那么多次错,还是记不住!”等这样的话。

消极的心理影响无疑会给学生产生巨大负面的影响,现如今有许多学生有着自卑的心理,往往并不只是想因为家庭的影响,教师给予的负面信息太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当一位教师去教书育人时,言行都要慎重。使用心理暗示方法和日常教育一样,尽量去使用赏识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暗示以用来激发学生的潜力无疑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要正视心理暗示对于教育所起到的正面能量的影响,加以应用,从而使中学生在心理暗示的帮助下更加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下去。本文尝试解决了关于中学生心理特性,并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暗示方法,去激发他们潜能,同时提出要避免的一些问题。但是本文关于暗示方法的研究对于实践应用会产生的一些效果,无疑是不能保证的。有很多的方法,有待于实践的考证,以及更多研究着的拓展。

[1]卢为群.心理暗示与教育[J].科技资讯,2008(16):246~248.

[2]张春枝.浅谈心理暗示的效应[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10(4):75~76.

[3]谢莹.谈心理暗示[J].教育艺术,2006(11):68~70.

猜你喜欢
潜意识榜样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分析还是吸收
——浅析弗洛伊德与荣格对待潜意识的不同态度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