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课程与中学综合实践课的结合
——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教育成果展为例

2018-11-15 04:48陈凤谊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长江丛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南越国成果展理论课

■陈凤谊/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博物馆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是组织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但这只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的浅层互动。自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广州市荔湾区四中聚贤中学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后,我馆与四中聚贤中学形成教育合作的长效机制,利用一学期的时间系统开展一系列的博物馆课程。课程以我馆自主编写的《走进南越王国》南越国史普及读物为蓝本开展,利用每周三下午一个半小时的综合实践课由专业的博物馆老师进行不同专题的教学。参与课程的是初一、初二级加入历史社的学生。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

理论课是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切入,再引入陌生的知识点。例如第一课南越故事(上),理论课讲述赵佗立国的故事。课程从学生熟悉的秦灭六国的知识点讲起,可能很多学生只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个孤立的知识点,但对秦灭六国后的历史是一片空白,这时先将学生带入秦灭六国的历史时空,秦灭六国后面临的威胁是北匈奴,南百越,秦国选择平定岭南,人物秦将“赵佗”出场,顺理成章带出秦朝灭亡后赵佗据守岭南建立南越国的故事。又如第八课海贸遗珍,理论课讲述南越王墓出土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海上丝绸之路是近年社会的热词也是中学地方史的热门考点,学生非常熟悉。课程开始总体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再分述学生相对陌生的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让学生从出土文物的来源背景串联出南越国在西汉初的海上丝绸之路轨迹,非洲(象牙)——阿拉伯半岛(乳香)——西亚(银盒、金花泡),由面到点再到面。

显然,综合实践课只有理论学习会有所欠缺,必须用实践来丰富理论学习。不少中学生学习历史是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点的,学生对历史无法建立直观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历史失去兴趣。我们用与理论课程相匹配的手工制作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实践课区别于“老师讲——学生听”知识被动接受,它强调的是体验式的主动学习。如第一课赵佗立国的重点是“汉越关系”,学生通过在竹简上抄写《赵佗上汉文帝书》,既能让学生认识汉代的主要书写载体竹简,体会古人编写竹简的乐趣,又能让学生代入赵佗的角色,体会赵佗上书汉文帝表达“归汉”的决心,运用情景教学带出历史事件。

学生通过实践让冷僻的历史知识“活”起来,手工制作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完成学习。正如学生在总结时反映“在压力大的学习环境下,历史社无疑是我解压的地方”。

二、博物馆课程与学校的教育特色相结合

博物馆课程在推广过程中注意与中学的特色课程相结合,实现互惠互利。四中聚贤中学的特色美术课程是利用废旧报纸制作青铜器,在讲述南越国兵器和日用器时,则特邀四中聚贤的美术老师根据博物馆兵器制作模型并教授学生如何用纸张塑形。四中聚贤在青铜器制作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有青铜器优秀作品展示墙,这是值得我馆学习借鉴的地方,所以在青铜器课程讲授中我们“反主为客”,缩短理论传授时间,大幅提高学习制作青铜器的时间。文物的尺寸是我馆教育人员能提供的,学生根据长宽高等数据精确绘图,如何运用废旧材料与颜料逼真地打造青铜器的质感则是美术老师擅长的地方,这是博物馆课程与美术课的有机融合。

三、为学生举办教育成果展

学生教育作品成果展是对教学质量的一次评估与总结。《走进南越王国》成果展由三单元组成:“玺”接千载、开疆“拓”海,谦谦君“服”、温润如“玉”,“简”载帝心、“铜”垂不朽。分别展示学生橡皮泥印章、船纹拓印、汉服年历、组玉佩、竹简和废旧纸张制作的青铜器。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为本位,成果展亦以学生一学期制作的成品为本位。成果展旨在摆脱“教”与“学”的简单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由学生布展、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再由学生作最喜爱作品介绍,运用一学期领会的历史知识为展览讲解,区别以往静态封闭单一的综合测评或考试形式,以动态开放综合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将古人的文化精髓融入现代生活。老师不是评价学生的主体而是组织者,让广大的观众还有教研人员参与到评价体系中,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学生作品和评价成果展。

教育作品成果展把学生放在首位,形成学生、学校、博物馆、观众四者的互动沟通,最终通过展览达到教育与评估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课程结束时设置了调查问卷给参课学生填写,总结了本次课程设置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两点:(1)理论课时间过长,实践课实践过短。在问卷调查中约70%的同学认为理论学习时间设置在30%以下,实践设置在70%以上会比较合适。我们设置40%时间理论学习,60%手工实践,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长,手工实践任务较重难在课堂内完成。应适当减少理论课的授课时间,增加学生的自主实践与探究时间。(2)“理论课+手工实践课”这样的模式过于单一,有条件可开设户外实践课,如增加南越国遗迹考古等,让学生亲临考古现场,也可增设历史剧、历史故事会和游戏等实践内容。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系统学习断代地域史南越国史,地域视野得以拓宽,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博物馆和学校通过教育成果展的宣传增加彼此在教育界和文博界的影响力,博物馆走进中学后,将学生作品带进博物馆。本次课程是学生、学校、博物馆三方共赢的有益尝试,博物馆课程与中学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可作为长期合作机制推广。

猜你喜欢
南越国成果展理论课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乡村环境建设创新团队系列成果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苍梧秦王封国在南越国军事防御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探析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发展成果展
南越国出土漆器初探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成果展”等十三则
骆越国与南越国关系探析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