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作为

2018-11-16 01:47吴文仙
当代贵州 2018年48期
关键词:贵州高质量攻坚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吴文仙

一分钟,黄果树瀑布“笑纳”44名游客,57公斤茅台酒远销海内外,10把吉他在正安吉他产业园制成,为西电东送输电超过7万千瓦时……

金秋十月,一条题为《贵州一分钟》的微视频刷爆了朋友圈。

一分钟感受贵州拼搏。一道道靓丽剪影,成为新时代贵州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改革创新展现新作为的生动注脚。

贵州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汇聚出磅礴的力量,不断推动各项事业跨上新台阶。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初冬时节,在德江县桶井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育苗基地里,农民正忙着栽菊花苗、浇水,一派繁忙景象。

“一年租金加打工收入一两万,干活都浑身是劲儿。”贫困户杜典碧兴奋地说。

桶井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耕地稀少,土地收益低,是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

而今,通过产业扶贫,花椒、菊花等产业覆盖桶井乡山山岭岭,扶贫春风吹来满山翠绿。

去年以来,贵州先后组织实施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今年又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和夏秋攻势。

近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五年前的26.8%下降到7.75%,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本”。

为改变贵州“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小农经济历史,今年年初贵州省委作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大部署,在思想观念上、发展方式上、工作作风上来一场革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说,贵州省将“为吃而生产”转变到“为卖而生产”,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硬仗。

近一年以来,贵州各地因地制宜选准产业,从全产业链着手研究,理解“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八要素”的深刻内涵,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如今,一场深刻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正在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增速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

为确保到2020年,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贵州将进一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尽锐出战、务求精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推动高质量发展

11月27日,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华芯通昇龙4800新品发布会,宣布华芯通第一代可商用的ARM架构国产通用服务器芯片——昇龙4800正式开始量产和上市。

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是贵州省人民政府与美国高通公司合作成立的合资企业,致力于研发自主可控的服务器芯片,也是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双千工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之一。

2015年,贵州省委提出全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把大数据作为引领和支撑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大战略、大引擎和大机遇。经过几年的发展,为培育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7年10月28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中)在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为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黄晓青 / 摄)

当前,贵州正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民生、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

为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201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每年引进国内外实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1000家以上,对1000户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改造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双千工程”,作为推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双千工程”通过“一引一改”,引出了新活力、改出了新天地,推动了实体经济“强筋骨”“长肌肉”。

通过实施“千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在贵州新建投产,微软、华为、苹果等一批全球500强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贵州,贵州大数据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贵州数字化融合发展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如今,贵州两化融合指数全国排名从2014年第29位提升到第19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从全国第22位提升到第11位,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居全国第18位,促进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改革开放大踏步前进

2018年6月12日,一架波音767飞机满载220名乘客,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平稳升空,飞往俄罗斯莫斯科谢列梅杰沃机场。该航线全程无中转停留,成为贵州历史上首条直飞洲际航线。

首条直飞洲际航线的开通,不仅可以让更多贵州人走出国门,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且打通了贵州对外开放的全新通道,架起了贵州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

改革开放40年来,贵州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积极融入国家开放战略,把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牛鼻子”,加快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内对外开放,用开放倒逼体制改革,用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通过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加贵州发展的新动力,激发贵州发展的新活力,提升贵州经济的竞争力。

仅2017年,贵州进出口总额81.28亿美元,是2011年的1.7倍;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是2011年的6倍。

以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贵州坚持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生态融合、成果共享,“1+8”重要开放平台、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备受关注,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一批像贵州轮胎、正安吉他这样的“贵州制造”正以全球视野,昂扬走向世界,分享全球产业的一杯羹。

曾经的千山阻隔如今连成风景线,美丽乡村遍地开花,“开门见山”的贵州人吃上绿色文化旅游的“乡愁饭”。

水、陆、空交通犹如一条条美丽丝带缠绕多彩贵州,与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相互融合,大大缩短了贵州联结世界的时空距离。

猜你喜欢
贵州高质量攻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