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连句成段加强语用训练摭探

2018-11-16 08:58王莉
成才之路 2018年28期

王莉

摘 要:小学生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语文教学逐步从字词向段落转变。阅读教学需要紧扣课文典型语段,着重引领学生洞察语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训练学生提炼主旨,连句成段;梳理关系,连句成段;对应迁移,连句成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连句成段;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8-0075-01

随着语言积累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要向更高层级迈进。这就需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成长,训练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学会紧扣中心串联语句、强化顺序描写和迁移运用等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提炼主旨,连句成段

学生在习作起步阶段常常无法把控语句的表达,思维的跳跃导致不能围绕想要表达的中心进行语句的串联。为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紧扣文本核心语段,引领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话与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勤动笔,在仿写实践中尝试围绕中心进行语句的表达与串联。

以《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描写“原野”的语段为例,初读语段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出中心句——原野熱闹非凡。随后,教师组织学生深入细读: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凸显“原野的热闹非凡”?学生纷纷回答从“大豆摇动”“高粱演唱”“叶子像火”等极具动感的语句,感知了“原野的热闹”,从而意识到文中每一句话其实都指向语段表达中心,这样学生领悟到那些动感的语句像珍珠一样被“原野热闹非凡”这一中心线索穿在了一起。接下来,教师设置“今天天真热”的主题,组织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表达和描写以“天气真热”作为中心句的语段。由于主题贴近学生的切身感受,学生议论纷纷,积极罗列了太阳、树叶、地面、动物表现等不同的方面。充分表达后,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方面展开描写,并仿照课文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串联,与中心句形成有效对应。

在这样的教学和练习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出示中心句,鼓励学生模仿练习,先分散罗列、表达语句,然后再连句成段,来印证中心句,从而提升了学生语段表达的指向性。

二、梳理关系,连句成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善于梳理文本语段中的内在逻辑,厘清语句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语句间的紧密联系,进而为学生实践模仿提供参照的样本。例如,《虎门销烟》一文描写壮士们销毁鸦片时,运用了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动作虽然很多,但却毫无杂乱之感,作者究竟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销烟过程之“壮”时,再次深入研读语句后发现,这些表现壮士动作的语句有鲜明的先后顺序,而且作者还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先……然后……最后……”等词语进行串联,让内容变得富有条理。为此,教师将“先……然后……最后……”等词语删除,引领学生对比表达效果的不同,体悟这些词语所形成的表达作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语句串联,尝试将几句话高效地整合、转化成为一段话。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洗衣服、与爸爸贴春联等活动,动作描写很多,但通过连接词语的支撑和串联,对所有活动和劳动的程序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描写,从而促进了学生连句成段的表达能力。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剖析核心语段的表达特色,并让学生在对比辨析中深入领悟,明确练笔目的,让学生学会相应的表达技巧。

三、对应迁移,连句成段

第二学段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以模仿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毫无自主创新的空间。事实上,教师除了创设积极模仿的表达平台,还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如《祁黄羊》一文中,描写祁黄羊两次举荐时所运用的语段结构是基本相同的,如果教学中教师在两个部分都平均用力,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可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式,讲解时聚焦在第一次推荐中,引导学生以阅读理解、体验感知的方式梳理出语段逻辑和发展顺序:询问、推荐、意外、解释、同意,这些词语背后都呈现出一个典型的语句,教师分别要求学生朗读出人物在“询问、推荐、意外、解释、同意”时的语句,明晰单个语句所形成的表达意蕴;然后,教师则引领学生自主性阅读第二次推荐的部分,很多学生惊讶地发现,其情节发展、内容结构、逻辑顺序都与第一次推荐如出一辙。此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认知和表达的渠道:依照这些词语,尤其是这些词语背后所蕴藏的文本语言,尝试复述课文内容,并将自己看成是其中的某一个人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生动的复述将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依照两个部分之间的高度相似性,借助第一段的范例价值,让学生在对应迁移的过程中梳理出逻辑发展的基本脉络,让学生在对应迁移的思维下,将其背后所指向的零散语句统整为完整的认知段落,从而强化了学生的语言复述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基本方向,在教学中运用经典的课文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充分领会,积极模仿,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4(09).

[2]黄李晓.“语用”训练存在的误区与对策[J].小学语文教学,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