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靠式移民对收入影响的研究:基于断点回归的估计

2018-11-16 01:58王湛晨刘富华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王湛晨 刘富华

摘要:基于断点回归对后靠式移民政策的收入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移民政策对于涉及群体存在显著的负收入效应,移民使得涉及家庭收入减少超过3000元;相对于从事农业生计家庭超过4000元的收入损失,从事非农业生计策略的家庭具有更高的抗政策波动能力,损失1800元左右远小于农业生计策略;移民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影响不尽相同,整体上呈现为倒U型。

关键词:工程移民;后靠式移民;收入效应;断点回归

文章编号:2095-5960(2018)06-0091-10;中图分类号:D632.4;F323.8;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西南地区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汉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等都适宜修建水电站。然而西南地区相对于内地经济尚不发达,贫困率本身就比较高,再加上地理环境的特点,需要修建水利设施以解决生活、生产,而丰富的水资源又适宜修建水电站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一切都会牵扯到工程移民。关于移民导致贫困这一社会问题,世界大坝委员会曾在发展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内因水库建设而直接受影响的人规模在4000—8000万之间,并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报告指出了印度在近40年共有2000万人因国家发展需要被迫移民,但近乎四分之三的移民未得到合理的安置以及生计重建。

随着水利水电建设的持续发展,移民无形之中承擔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大部分外部成本,虽然一部分外部成本由于移民补偿得到了一定经济补偿,但仍有部分成本无法由货币衡量,从而不能求偿。移民受不可抗性与强制性政策影响背井离乡,对于未来生计发展充满了不确定,移民的重新就业和移民对社会的融合不够使得移民在这一过程中生计状态茫然混乱,加剧了移民群体的贫困程度。

目前我国安置方式多为两种,一是对库区涉及家庭进行远距离搬迁异地安置,即外迁式移民安置。二是对库区涉及家庭进行近距离搬迁,周边安置,也叫后靠式移民安置。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库区移民以后靠安置为主。相比远距离迁移难度大、返迁率高等特点,采取后靠式安置不易受“安土重迁”思想及安置区经济社会与环境条件等复杂因素的制约,移民工作展开顺利,进展迅速,又有政府统一调控,对于失地工程移民统一调拨分配耕地,完善基础设施,推行长效补偿机制,以保移民家庭生计可持续。后靠安置作为库区移民安置的主体形式,一定程度上简化政府部门工作环节,减轻了移民的难度和强度,更照顾了库区移民传统习惯及社会关系。但应注意到,水库周边本身耕地紧张且资源贫乏,加之山地及丘陵坡地交通闭塞。库区大部分人口主要从事农业,人口超载,人均耕地大幅减少。单一农业经济方式使得后靠安置直接导致库区人地矛盾加剧。一方面,库区移民盲目垦荒、砍伐林木和破坏植被,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另一方面,涉及地区短期人口增加,库区人地关系的矛盾尖锐,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有关移民补偿政策首先从制度层面进行了调整,国家对此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于水库建设造成的非自愿移民的安置与重建工作进行了规范。开发性移民政策逐步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系列化。工程移民不仅要面对我国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渐进性变迁,也要面对生存环境的强制性变迁。这一特殊的约束条件使得该群体的行为和其他群体存在很大的差别,因而其收入的决定机制也明显和其他群体不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后靠式移民具体政策实施效果。

二、文献综述

(一)工程移民问题

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工程移民的贫困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DFID,1996)[1]。无论是宏观统计数据还是微观定量研究都指出了工程移民的贫困发生率确实很高。为了不增加、降低或是杜绝工程移民的贫困率,必须对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工程移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在印度,研究人员发现国家发展计划所导致的2000万工程移民中约有75%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没能恢复到原先的水平(Esther,2007)[2]。我国1200万因水库建设而产生的工程移民中,生活较好、一般和较差大约各占三分之一(辜胜阻,1994)[3]。周晓春(2002)[4]发现在短期内移民都普遍面临在新的社区不适应的困境。杨云彦(2008)[5]通过对丹江口库区移民的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工程移民的贫困发生率远高于非移民。Li Heming(2001)[6]根据三峡大坝的移民研究认为,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水电建设的发电、防洪问题而对所涉及移民问题鲜有关注。

Cernea(2000)[7]认为,水电建设造成移民福利的丧失属于外溢成本,必须考虑将其纳入工程建设的内部成本,否则投资和政策选择将是缺乏效率的。相应的,国内学者张晓(2004)[8]也重点分析了大坝的外部性问题,主要涉及水利水电建设的社会外部性和生态环境外部性,指出完整的水电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应该将外部性成本和效益纳入其中。

另外,移民政策的制定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Chris de Wet(1994)[9]以非洲工程移民为例,从政策约束的视角研究了改善移民安置不良后果的有效政策。Russell(2007)[10]对印尼工程移民的研究发现,政府的管理政策和相关法律制度对于移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Menon(2007)[11]研究了不确定性的政府移民政策对沿海区域工程移民的生活影响。Esther(2007)[2]利用工具变量法研究了大坝建设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他们发现大坝下游地区的农村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而大坝所在地区的农村贫困发生率却明显上升,政府政策和市场都没有解决大坝建设所带来的这一极不均衡的影响后果。

国内方面,陶传进(2003)[12]认为让移民参与决策过程会增进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政策的公正和效率。安虎森(2005) [13]认为通过土地的“产权置换”既能避免政府的短期行为,又能满足库区移民要求。苏秀华(2011)[14]认为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由“长期补偿”向“长期安置”转化,其较契合途径是“长期补偿”向“一次性补偿、借贷付息型长期安置”转化。王沛沛(2015)[15]则从后期扶持政策方面,分析国家应如何对做出牺牲的移民进行补偿。

(二)政策效应评估

在20世纪7O年代末,西方经济学界从自然科学界引入自然实验(Ashenfelter,1978)[16]。这种将制度变迁和新政策视为一次外生于经济系统的“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源于自然科学且思路简洁,估计方法日趋成熟,被西方学界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之中(陈林,2015)[17]。在因果关系分析的实证方法中,最优的选择应當为随机实验,但是随机实验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而在随机实验不可得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使用其他方法。断点回归(RD)便是仅次于随机实验的、能够有效利用现实约束条件分析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实证方法(Lee & Lemieux,2010)[18]。

Thistlethwaite & Campbell(1960)[19]正式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断点回归的论文。自从教育领域运用断点回归分析逐渐成熟后,进而涌现一大批运用此方法研究各种问题的文献(Hahn,2001)[20]。Wilbert(2001)借鉴教育机构的临界值规则评估了助学金和班级规模分别对于教育成果的影响。Black(1999)[21]从地理上间断的角度出发(校区分割)评估人们对于好学校的支付意愿。比如,福利、失业保障和残疾人救助计划对于劳动供给的刺激效应;医保政策效应评估;补习班效果评估;中间选民的实证分析;公会对于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随后Campbell & Stanley(1963)[22]为断点回归提供了更加清晰化的概念,并被Rubin(1977)[23],Sacks & Ylvisaker(1978)[24],Trochim(1984)[25],Lalonde(1986)[26],Hahn(2001)[20],Lee(2008)[27],Lee & Lemieux(2010)[18]等学者所完善。其中Hahn(2001)[20]详细的分析了政策或者试验异质性处置效应(treatment effects)并给出了断点回归设计估计结果的经济解释。此后,断点回归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领域。比如劳动和教育经济学(Black,1999[21];Hoxby,2000[28];Lalive,2007[29];2008[30];Chiang,2009[31])。Hahn(2001)[21]为断点回归的使用建立了规范,并且他们认为断点回归分析相比于其他准实验的分析构想所需要的假设更为宽泛。间断点回归分析兴起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处理效应”评估的方法,基于断点回归分析的因果推论也比其他传统的自然实验(双重差分法和工具变量法)更为可信,因此被更多的应用在应用研究领域。

断点回归分析能隔离处理偏差使得其和随机实验一样好(David SLee,2008)[27]。随机的波动也是所研究对象在临界点附近不能精准确定赋值变量的结果。因此,断点回归分析不失为一个具有高可信度和透明度的对“处理效应”评估的方法。断点回归方法尤其被Esther Duflo(2005[32];2011[33])广泛应用于发展经济学中,以解释各行政区划分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Dell(2008)[34]的研究分析了历史制度影响当前区域经济的持久性。

国内方面,基于断点回归设计,学术重点围绕政策处理效应进行研究并涌现出许多分析宏观政策的处理效应的文献。比如,教育政策的处理效应(王骏,2015[35];万相昱,2017[36]),大学扩招的政策效应(候玉娜,2017[37];张雅楠,2017[38];黄斌,2017[39];初帅,2017[40];刘生龙,2017[41]);环保政策的处理效应(石庆玲,2017[42];孙坤鑫,2017[43];陈强,2017[44];杨小聪,2017[45];储德银,2017[46];何文剑,2016[47];席鹏辉,2015[48];席鹏辉、梁若冰,2015[49]),社保政策的处理效应(王翌秋2017[50];解垩2017[51];刘西国、刘晓慧,2017[52]),财政政策(王丽艳,2017[53]),土地政策(王家庭,2017[54];张建同,2015[55]),区域发展政策(席建成、孙早2017[56];黄新飞,2017[57];)等。

国内外已有研究为本研究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也为本文留下了空间。工程移民的搬迁涉及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往对于移民政策的研究基本上是定性研究,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只有少部分利用微观数据对移民贫困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工程移民也越来越多。不同领域逐渐聚焦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脱离定性的依赖经验案例的研究方式,走向数据驱动的抽样和经验案例相结合的动态定量分析,更加注重移民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本文从新的视角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移民收入的机理及程度。选择金沙江流域水电站建设所涉及移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于金沙江流域水电建设若干地区进行统计,然后通过构建空间间断点回归的准实验对该地区移民政策的处理效应进行评估。

三、基于空间间断点回归的金沙江工程移民处理效应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16年12月对于金沙江中游电站涉及移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的数据。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以入户访谈与问卷发放直接从农户获取资料、数据与信息。调查对象涵盖大理州宾川县、鹤庆县与丽江市永胜县下共计9个涉及工程移民安置自然村。其中,粑粑坪、涛源乡镇、朵美乡镇均有样本位于安置边界中未移民区域一侧。本文旨在研究移民收入问题,为了实施断点回归,根据空间间断点回归构建原则,选择距离边界1公里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发放依据人口比例进行,问卷共计发放470份,收回有效问卷453份,涉及人口共985人。

从空间位置来看,两侧样本差异不大。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两侧样本家庭的收入来源基本保持一致,种植作物均为玉米,移民前后收入变化决定因素除是否移民之外均保持一致。对此,两侧样本关于影响收入因素的不可观测的差异在移民前可以视为是无差异的。

(二)计量模型

本文涉及研究地区无论是原住民户还是移民户,在从事农业与非农业生计策略之间进行选择,家庭收入受自身拥有禀赋所影响。为分析移民家庭收入水平,需要检验移民家庭收入与土地、劳动力、教育水平等要素投入的关系以及移民政策对于移民家庭的“处理效应”。具体来说,计量方程设定如下:

Y=τIM+βX+ε(1)

其中,因为移民长效补贴所得补助与投入的要素无关,Y为调查地区移民扣除长效补贴后的净收入。X表示调查地区生计资本特征向量。具体来说,包含了各项投入要素。本文借鉴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对于移民拥有禀赋进行划分进而选择合适变量分析工程移民收入问题。

因此,变量选取家庭规模、受教育年限等作为人力资本投入;耕地(人均拥有土地)为自然资本投入;农机拥有数量与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物质资本投入;由于农业生产同样需要一定技术支持,因此将社会资本中,合作组织、村内与对外联系等社会资本作为技术投入分析。IM为虚拟变量,如果样本来自移民家庭则IM=1,否则IM=0。

根据空间间断点回归设计规则,借鉴相关文献选取最优叶宽的原则(Black,1999[21];Lavy,2006[58]等;Lalive,2008[30];Imbens,2012[59]),选择移民区域边界1公里以内的样本。统计描述如下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表2第2至4栏报告了对收入影响的OLS估计结果。其中模型(1)为全样本下各项要素对于收入的影响,模型(2)和(3)则依不同生计策略划分人群分析各项要素对于收入的影响。根据结果我们发现,三个模型下,绝大多数变量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各要素对于收入影响均显著且模型总体显著,即模型中所有解释变量对移民家庭纯收入的联合影响显著。总的来看,调研区域多为农业区域,耕地数量无疑对收入有着最大的影响,每增加一亩耕地会带来收入增加700元左右。其次是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掌握特殊技能。再次是对外联系频率以及拥有农业机具数量。代表人力资本的家庭规模、健康程度以及教育程度对于收入影响虽然显著但远不及其他要素。但应注意到,各项要素对于收入影响也根据生计策略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势。分生计策略来看,要素影响差异较大的为教育、农机局拥有数量、合作组织、对内以及对外联系。对于从事非农业生计的家庭来看,教育、对外联系对于收入的影响更大,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更加看重农机局以及村内的人情往来。可以看出,不同生计策略对于要素投入有着不同的要求,这也制约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在因移民而失地后很难进行劳动力转移。

基于移民区域实际情况来看,该区域农业生产仍以粗放型耕種为主。沿江耕地多为免灌溉田,旱涝保收进而不需要额外的劳动以及资金投入。从种植品种来看,调研区域以玉米种植为主,对于技术要求不高。而拥有额外的生产技能(养殖等)对于提高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从事农业生计的家庭更倾向村内关系的维系与使用。对于非农业生产来看,调研地区主要以从事服务业为主(零售业、运输),相比农业生产教育回报更高。另外,非农业生计家庭对外界联系的回报也高于农业生计家庭。上述结果与实地调研所反映的真实情况也基本吻合。

模型4至6展示了基于空间间断的准自然实验回归结果。其中模型(4)为全样本下各项要素对于收入的影响,模型(5)和(6)则以不同生计策略划分人群进行分析。从三个模型的结果来看,处理效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即移民对于涉及家庭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全样本下,移民对于涉及家庭产生了超过3000元收入减少。分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事非农业生计相比农业生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相比从事农业生产家庭超过4000元负收入效应,工程移民对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处理效应不足前者一半,约1800元。

基于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对工程移民收入效应进行分析。根据报告可以看出,所有分位数下,处理效应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从结果来看,工程移民对于家庭收入影响大致呈现倒U型。工程移民对于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小而对于中等收入家庭影响最大。对此解释如下,对于低收入家庭收入影响较小的原因在于其本身拥有禀赋存量匮乏。据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家庭在移民失去土地后失去全部收入来源,仅能依靠长效补贴收入维持生计;对于高收入家庭而言,能够在完成移民后重新构建可持续生计。但对于绝大部分家庭而言,如结果所反映,受工程移民影响最大,很难顺利重新构建生计获得发展,致使陷入补偿陷阱,仅依靠补贴维持生计。分生计策略的报告与总体保持一致,即不论从事何种生计策略,收入受移民影响均呈现倒U型。其拐点相比农业生计家庭更早。

实证结果表明,移民涉及地区本身多位于偏远地区,移民家庭在移民之前生计资本就存在一定的脆弱性,该脆弱性经由非自愿移民失去耕地进而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移民后,由于受教育程度、资本存量不足,加之对外信息闭塞,多数家庭不足以重新构建可持续生计,仅依靠补助度日,收入锐减。从收入分布结构来看,移民家庭在迁移前的生计资本结构对于日后影响遵循倒U型规则,即除去高收入家庭群体能够很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外,多数家庭对于工程移民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依生计策略结果来看,非农业生计策略相比农业生计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四)有效性检验

根据Lee和Lemieux (2010)[18]对于评估研究设计的内部有效性给出的建议,构建空间断点回归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便是,边界产生是什么过程,以及如何区分边界两侧处理的收益。对于地理上的间断回归分析,目前文献中并未形成制式的建议,因此需依据研究需要构建特殊的模型以及分析框架。

首先对于间断原则进行检验。从移民区域来看,本文所采用的间断规则为搬迁安置边界,所有处理对象均先于间断边界产生。因此,处理对象不能够对于间断规则进行影响,即家庭不能够因水电建设造成移民的潜在收益“额外补偿”而选择移民或是为了避免“受到损失”而拒绝移民。另外,水电建设使得库区水位上升,造成被淹没区域家庭被迫移民。从自然角度来看,淹没区域的设定同样不能够被处理对象所影响,水位涨幅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是未知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受水位上升而淹没的土地、村落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文所构建的空间间断点回归实验分析的观测对象不能对于间断规则进行控制。

其次,驱动变量本身不受人为操纵。应注意到,淹没地区以及周围未被淹没的地区同属于一个行政区域,移民地区与周围非移民地区从诸多经济指标以及结构上来看是无差异的。根据前文统计描述来看,在本文选择间断规则下,家庭特征分布在边界附近是连续的。家庭特征的分布在间断点附近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断点,驱动变量服从随机分布,满足非随机排序的要求,即满足不受人为操纵的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将此空间间断为原则,对安置边界附近的断点回归分析视为一次局部随机试验,进而完成对于工程移民的处理效应的有效评估。

(五)稳健性检验

由于本文间断点回归设计是根据位置来进行的,以划分的边界为间断规则进行处理效应的分析。在此我们将对于本文所构建的空间间断点回归实验进行稳健性检验,根据国内外权威文献提供的参考,对结果的稳定性进行检验。

当前的国际权威文献已经对间断点回归估计的最优窗宽进行了探讨,其中Imbens & Kalyanaraman(2012)[59]提出的最优窗宽估计方法对明显间断点和模糊间断点均适用。由于本文采用的是空间间断规则属于明显间断点估计方法,因此文章采用Deke J(2012)[60]提出的最优窗宽估计方法对最优窗宽进行估计。由于本文样本的最优窗宽是移民区域边界1公里,为了验证估计结果的可信度,我们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其具体做法是增加窗宽,分别对于最优窗宽的一半和最优窗宽的两倍进行回归检验稳定性。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六)小结

尽管移民搬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迁入地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善了移民家庭生活质量,但调研以及实证结果均表明,后靠式移民安置方式对于移民家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收入影响。在现行的长效补偿移民政策下,移民家庭虽能够维持生计,但受自身生计脆弱性影响,多数家庭移民后重新构建生计困难,收入锐减。

从移民角度来看,移民家庭在移民前所表现的脆弱性是导致其在移民后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对于移民群体而言,人力资本缺失以及对自然资本高度依赖致使移民群体本身十分脆弱,不利于应对外部冲击。对于人力资本积累而言,客观方面移民区域多位于偏远山区,教育资源本身比较缺失。主观方面,从回归结果来看,教育投资回报在移民区域并不突出。对于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而言,教育投资回报不足百元且在生计策略间差异显著①①依据表2分生计估计结果显示,教育对于从事农业生产以及非农业生产带来回报分别为30元以及510元,相差甚远。 。

移民对于不同生计策略家庭影响存在差异的原因同样可以基于该脆弱性进行分析。对于从事农业生计的家庭而言,移民后耕地面积减少直接造成了其收入锐减②②调研结果显示,多数移民家庭搬迁后拥有耕地不论是数量或是质量均大打折扣。移民前,調研地区移民家庭人均耕地面积为52亩,且超过60%的面积为沿江免灌溉田。移民后人均耕地面积为22亩,且超过40%的耕地缺乏农业生产必要的水利设施。(作为参考,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为34312亩,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为4355亩。) 。教育、职业技能缺失使得自身人力资本欠缺③③调研结果显示,移民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换算为文化程度仅为小学水平。从职业技能方面来看,每百人拥有职业技能的人数仅为29人。人力资本缺失直接造成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失业”而不是向非农业生产转移。 ,使得移民家庭很难在失去耕地后完成生计策略转型,转向非农业生产劳动。另外,移民区域社会资本薄弱同样制约了移民后生计构建的可能④④调研结果显示,移民区域自发形成的生产合作组织效果甚微。移民后,多数家庭失地使得农业互助小组“名存实亡”。另外,对外联系不足,外部信息闭塞,阻碍了外部社会资本对移民家庭生计构建的帮助。 。相比而言,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家庭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也大大降低,并且善于利用自身社会资本完成移民后生计构建。

分位数回归结果则进一步验证移民家庭脆弱性致使移民后收入减少这一观点。一方面,高收入家庭群体能够很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移民后提升生活质量同时完全恢复生产。但应注意到,工程移民对于大多中等收入的家庭打击是巨大的。由于强制搬迁,大多数家庭很难恢复生产,收入减少甚至陷入贫困,仅能依靠补助维持生计。

从政策角度来看,移民政策对于移民家庭在搬迁后稳定生活方面功不可没。一方面,国家对于迁入地安置房屋及周边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善了移民家庭生活水平。另一方面,长效补偿机制保障了移民家庭移民后维持基本生活的可能。但是补偿政策对于移民家庭生计构建以及移民发展而言帮助有限,移民家庭在移民后依旧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特征。生计资本结构不合理使得移民难以依靠自身构建可持续生计。有必要在移民后期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巩固移民群体人力资本,结合移民地区城镇化进程,保证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转移。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间断点回归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框架,通过构建以移民边界为间断规则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后靠式移民政策对于涉及家庭的收入影响。文章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工程移民对于涉及群体存在显著的负收入效应。由于对耕地的高度依赖,绝大多数移民家庭失地后丧失全部收入来源,仅依靠政府补贴维持生活,收入水平显著下降。实证结果表明,移民使得涉及家庭相比非移民家庭收入减少超过3000元。依据当地人均收入来看,3000元并不是一笔小数目。第二,分生计策略对于移民政策效应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从事非农业生计策略的家庭而言,具有更高的抗政策波动能力。移民对于非农业生计策略家庭造成的损失普遍小于农业生计策略。第三,根据收入分布来看,移民的政策效应类似于马太效应。移民对于不同收入规模家庭影响不尽相同,整体表现出倒U型,使得移民后收入差距扩大。

水利水电建设对国家层面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造成了大量工程移民。对于云南省而言,省内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周边普遍贫困的移民村落使得这一矛盾更加尖锐。对于水利工程移民而言,地理位置多位于山区,可耕地储备不足,水利设施薄弱。后靠式移民对于迁入地的人地矛盾也带来影响。移民家庭自身拥有禀赋匮乏,致使在失地后不能依据自身力量重新构建可持续生计。首先,移民后,家庭拥有的土地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大打折扣,生计对于土地的高依赖性使得失地造成移民收入锐减。其次,由于移民家庭受教育水平程度普遍不高,除了耕种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技能,制约了其在移民后向非农业生计策略转移。

从国家层面来看,日益完善的赔偿原则和长效补偿机制在理论方面能够保证工程移民在完成移民后的可持续生计的构建。但结果显示,后靠式移民政策使得工程移民家庭相比非移民庭而言,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是从生产角度来看仍受到了严重破坏。对此,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在长效补偿机制之外还应注意职业技能培训,确保移民家庭顺利实现劳动力转移。

参考文献:

[1]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J].London:DFID,1999:51-64.

[2]Esther Duflo,Rohini Pande.Dam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7(2):601-646.

[3]辜胜阻,李珍.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的思路与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58 -68.

[4]周晓春,风笑天.三峡农村移民的潜在贫困风险[J].统计与决策,2002(2):31-32.

[5]杨云彦,石智雷.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与受水区地方政府行为博弈分析——基于利益补偿机制的建立[J].贵州社会科学,2008(1):102-107.

[6]Li Heming,Paul Waley and Phil Rees.Reservoir Resettlement in China: Past Experience and the Three Gorges Dam[J].The Geographical Journal,2001(3):195-212.

[7]Cernea M M. Risks, Safeguards and Reconstruction: A Model for Population Displacement And Resettlement.[J].Economic & Political Weekly,2000,35(41):3659-3678.

[8]張晓.大型水电工程设施(大坝)的经济学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4(7):66-75.

[9]Chris de Wet.Resettlement and Land Reform in South Africa[J].Review of African Political Economy, 1994(21):359-373.

[10]Russell-Smith,Jeremy et al. Rural Livelihoods and Burning Practices in Savanna Landscapes of Nusa Tenggara Timur,Eastern Indonesia[J].Human Ecology,2007(3):345-359.

[11]Menon,Manju,Sudarshan Rodriguez,and Aarthi Sridhar.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Better or Bitter Fare[J].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2007(38):3838-3840.

[12]陶传进.制度创新的社会现实制约——以农业灌溉用水管理为例[J].学海,2003(4):62-66.

[13]安虎森,邹旋.产权置换与大型工程移民安置问题——以三峡库区移民为例[J].管理世界,2005(11):93-100.

[14]苏秀华.论长期补偿向长期安置的转化——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长期补偿合法规避途径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2011(2):116-119.

[15]王沛沛.后期扶持对水库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J].生态经济,2015(5):170-174.

[16]Ashenfelter,Orley C.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Training Programs on Earning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8(1):47-57.

[17]陈林,伍海军.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7):133-1 48.

[18]Lee,Lemieux.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s in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0(2):281-355.

[19]Thistlethwaite,Campbell.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nalysis:An Alternative to the Ex Post Facto Experi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0(6):309-317.

[20]Hahn,Todd,van.der Klaauw.Ident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Treatment Effects With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J].Econometrical,2001(1):201-209.

[21]Black,S.E. Do Better Schools Matter? Parental Valuation of Elementary Educ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577-599.

[22]Campbell,D.T.,Stanley,J.C. Experimental and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J].In N.L.Cage(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Chicago:Rand McNally,1963:171-246.

[23]Rubin,D.B.Assignment to Treatment Group on The Basis of a Covariate[J].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atistics,1977(1):1-26.

[24]Sacks,Ylvisaker.Linear Estimates for Approximately Linear Models[J].Annals of Statistics, 1978(3):1122-1138.

[25]Trochim W.M.K. Research Design for Program Evaluation: The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J].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Theory,New Delhi Sage,1984,page:272-274.

[26]Lalonde,R. Evaluating the Econometric Evaluations of Training With Experimental Data[J].American Ecnomic Review, 1986(4):604-620.

[27]Lee.Randomized Experiments from Non-Random Selection in US House Election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8(2):675-697.

[28]Hoxby,C.M. The Effects of Class Size on Student Achievement:New Evidence from Population Variation[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4):1239-1285.

[29]Lalive.Unemployment Benefits,Unemployment Duration,and Post-Unemployment jobs: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2):108-112.

[30]Lalive.How Do Extended Benefits Affect Unemployment Duration?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8(2):785-806.

[31]Chiang,H.How Account Ability Pressure on Failing Schools Affects Student Achievement[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9(9):1045-1O57.

[32]Duflo E. Growth Theory through the Len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05,1(05):473-552.

[33]Duflo,Esther,Pascaline Dupas,Michael Kremer.Peer Effects,Teacher Incentives,and the Impact of Tracking: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Evaluation in Kenya[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5):1739-1774.

[34]Dell,M..The Mining Mita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Persistence[J].Manuscript,Department of Economics,Working Paper,MIT,2008.

[35]王駿,孙志军.重点高中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基于F县普通高中的一个断点回归设计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4):82-109+186.

[36]万相昱,唐亮,张晨.家庭收入和教育支出的关联分析——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研究[J].劳动经济研究,2017,5(3):85-99.

[37]候玉娜.教育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冲击的视角[J].教育学报,2017,13(6):49-59.

[38]张雅楠,杜屏.教育扩张对大学毕业生收入的影响——基于断点回归设计分析[J].南方人口,2017,32(4):68-80.

[39]黄斌,方超,汪栋.教育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推断——相关方法原理与实例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4):1-14,134.

[40]初帅,孟凡强.高校扩招与教育回报率的城乡差异——基于断点回归的设计[J].南方经济,2017(10):16-35.

[41]刘生龙.教育对老年健康的影响:来自断点回归模型的实证证据[J].学术研究,2017(11):88-100,178.

[42]石庆玲,陈诗一,郭峰.环保部约谈与环境治理:以空气污染为例[J].统计研究,2017,34(10):88-97.

[43]孙坤鑫.机动车排放标准的雾霾治理效果研究——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分析[J].软科学,2017,31(11):93-97.

[44]陈强,孙丰凯,徐艳娴.冬季供暖导致雾霾?来自华北城市面板的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7(4):25-40.

[45]杨小聪,彭飞,康丽丽.绿色地铁:轨道交通对空气污染的净化效果评估——基于南京地铁3号线的实证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4):82-94+129-130.

[46]储德银,何鹏飞,梁若冰.主观空气污染与居民幸福感——基于断点回归设计下的微观数据验证[J].经济学动态,2017(2):88-101.

[47]何文剑,徐静文,张红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能否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7):128-136.

[48]席鹏辉,梁若冰.空气污染对地方环保投入的影响——基于多断点回归设计[J].统计研究,2015,32(9):76-83.

[49]席鹏辉,梁若冰.城市空气质量与环境移民——基于模糊断点模型的经验研究[J].经济科学,2015(4):30-43.

[50]王翌秋,陈青霞.养老金收入对农村家庭代际转移的影响[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7,32(5):117-128.

[51]解垩.养老金与老年人口多维贫困和不平等研究——基于非强制养老保险城乡比较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7(5):62-73,127.

[52]刘西国,刘晓慧.基于断点回归法的“新农保”主观福利效应检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32(5):90-95.

[53]王丽艳,马光荣.帆随风动、人随财走?——财政转移支付对人口流动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7(10):18-34.

[54]王家庭,毛文峰,臧家新,卢星辰.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对城市蔓延的遏制效应[J].城市问题,2017(5):9-16.

[55]张建同,方陈承,何芳.上海市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评估: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研究[J].科学决策,2015(7):1-23.

[56]席建成,孙早.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推动了产业升级——基于中国工业断点回归设计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5):39-53.

[57]黄新飞,杨丹.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了吗——基于广东省县域数据的断点回归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2):101-112.

[58]Angrist J D, Lavy V. Using Maimonides' Rule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Class Size on Scholastic Achieve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114.

[59]Imbens G,Kalyanaraman K. Optimal Bandwidth Choice for the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Estimator[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9,79(3):933-959.

[60]Deke J,Dragoset L. Statistical Power for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s in Education: Empirical Estimates of Design Effects Relative t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rinceton, NJ: 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J].Mathematica Policy Research Inc,2012:24.

Study on the Effect of Backward Immigration Policy:Based on Regression Discontinuities

WANG Zhanchen1,LIU Fuhua2

(1.Xi'an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Xi'an, Shanxi 710061, China;

2.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hool of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65022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capital analysi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come effect of post-migration policy based on Regression discontinuities(RD).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is article has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findings: first, the immigration policy for involving the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income effect, immigration has involved family than non-migrant family income less than 3000 yuan. Second, relative to engage in more than 4000 yuan in agricultural livelihood family income loss, engaged in non-agricultural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family has higher adaptability for policy, loss 1800 yuan is far less than the agricultural livelihoods strategy. Third, the immigrants to different income scale families should not be the same.

Key words:engineering migration; backward immigration; regression discontinuities design; income effect

責任编辑:吴锦丹吴锦丹萧敏娜常明明张士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