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11-16 09:46何鸿飞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何鸿飞

摘 要: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关系直接或间接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多类群体利益。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性,并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现状;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新时期指导农业与农村工作实际,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需要统筹部署,合力推进。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本质就是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进步、农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顺应了国情、农情的变化,呼应了广大农民的期盼。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的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我国人口中农民最多,而且农业也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农业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要想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就必须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补足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另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最新要求,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各地从实际出发,实施新农村建设,获得了一定成效,但城乡差距依然显著,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3、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成为制约我国全面小康的瓶颈。据估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将很快超过60%,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不管工农、城乡发展格局如何变化,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因此,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不能落下,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不变,需要振兴乡村,需要农业和农村的有力支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短板将加快补齐,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农民”也将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加快实现。

二、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分析

1、农产品供给和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城乡居民消费进入加快升级的阶段,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对“舌尖上的安全”的需要也更多。但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农产品发展依然滞后,高品质的粮食、果菜、奶类、肉类等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率依然偏低,农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挖掘不足,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弱。

2、农业资源制约日益严重,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能有效逆转

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率不高,农业年均缺水量300多亿立方米;全国年均超采地下水215亿立方米,超采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受生态退化和城镇化吞并,全国每年减少耕地600到700万亩,守住耕地红线的压力越来越大;水土资源匹配严重失调,全国50%以上耕地位于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加剧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中国农药利用率仅为30%到40%,化肥利用率只有大约30%,残膜率高达42%,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严重,镉、汞、砷等重金属向水土渗透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3、不能有效把握乡村振兴的主体

就我国推行的政策法规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的还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生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也就是说,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但有部分农村地区却本末倒置,没有认识到农民的主体地位,将希望寄托于其他主体身上,比如发展乡镇企业等,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可靠也不可持续的做法。

4、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还是农民,但在实施过程中,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重视新农村建设,不重视自身利益的提升,因此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阻碍。特别是因为很多农民思想观念还未转变过来,或者某些工作阻碍他们自身的利益,或者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见效缓慢,农民的自主积极性不高。另外,有的地方强制性的要求农民进行某方面的建设,而没有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引来农民较大的反感,也使得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举措

1、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原则

“8个坚持”基本原则,既吸收了改革开放40年经验,也切合了新时代我国国情和农情发展变化的实际。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乡村振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

2、注重新型农民的培养

要想实现新农村建设,则需要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要依赖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发展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队伍。各个地区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一是要加强对农村现有养殖户、种植户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专业化水平,丰富相关产业知识,学习先进的产业技术,还要学习现代化管理的模式,满足新时期农村对技术、理论和管理的新要求,逐渐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第二规范农业相关资格的认定体系,为农民提供同等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标准和待遇。最后要鼓励开设重点进行农业相关专业知识教育的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教授最新的新农村发展知识、技术、理论等,还可以向农村定向招收一批“农二代”的学生。

3、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振兴

农村发展过程中,应当通过合理的途径,使各类不同类型的要素资源逐渐向乡村聚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完善基层发展环境,特别是要完善乡村发展环境,通过该方式,实现对最终成果的合理转换,使人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快农村的发展脚步,从而增强农村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发展过程中,还要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電力、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完善的基础设置可以使乡村产业发展的承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快建设县乡政府服务中心建设,要对省市下放的权利进行合理应用,对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审批环节应适当精简,同时对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中介服务事项也要应当进行精简,并且要对各项办事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加强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在县内适当的加大经济投资,改善县内的文化、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水平,从而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在该过程中,应当依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具有的资源,适当的引进项目,建设企业,发展企业,从而为留住人才提供有利的保障条件。

结语:总之,要根据当前农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调整发展战略,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发展规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川.将“双创”农民培育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J].农村工作通讯,2017.

[2]李洪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发展,2017.

[3]凌霄航.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作用[J].乡村建设,2017

猜你喜欢
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现状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