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昂首迈步的新江口

2018-11-17 12:39袁航
当代贵州 2018年42期
关键词:江口干部群众绿水青山

文_袁航

9月26日,江口县顺利通过国务院评估验收,以零错退、零漏评、99.05%的群众认可度整县出列,在贵州省14个退出贫困县(市、区)中名列第一。

在此次出列的14个县(市、区)中,江口县的综合实力靠后,却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黑马”。仔细分析其脱贫举措,可发现其中蕴含着两个核心逻辑:一是贫困地区守好绿水青山一样能够战胜贫困;二是良好的干群关系能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江口的生态环境好,山上郁郁葱葱,河里碧波荡漾,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江口的贫困也是客观存在的,2000年,江口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撕掉贫困标签一直是当地干部群众努力的方向。

面对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多的现实,从哪里实现突破?江口把目光瞄向绿水青山,深挖绿色经济潜能。

用美丽战胜贫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绿水青山蕴藏着无数宝藏和经济潜能,传统的“向山要钱”的方法,是通过粗暴砍伐、牺牲环境等方式获取短期利益,而长远的路子,则是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江口选择的是后者。

2014年,贵州省确定江口作为全省10个取消GDP考核县之一,这进一步坚定了其走生态立县的信心和决心。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守“两条底线”,成为全县干部群众共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围绕生态做旅游,江口成功打造了寨沙侗寨、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出抹茶、冷水鱼、猕猴桃三大产业,切实推动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脱贫攻坚是系统工程,非一时之功、一人之力能完成,需要内外联动,让政府、社会、贫困群众和非贫困群众全员参与进来。其中,干群关系的好坏决定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的快慢。

良好的干群关系不仅能使扶贫政策、资源有效下沉,促进扶贫工作有效开展,还能有效促使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转变“等靠要”思想。

脱贫攻坚,贫困群众的思想意识很重要,转变“被动脱贫”观念,需要扶贫干部沉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全面了解他们的致贫因素,阻碍脱贫的困难问题以及发展想法等,以便精准识别,精准帮扶。

脱贫攻坚到了攻坚拔寨期,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寻困源,如何让贫困群众在追寻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相信脱贫干部、愿意跟着干,时刻考验着干部能力和干群关系。

院坝会、堂屋会、火塘会……一次次大大小小的会议,使扶贫政策、致富思路走进千村万户;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把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手拉着手,克服一个个困难,迈过一个个难关,用脚步丈量山村,用真情催生着希望,形成了“群众相信干部,干部愿帮群众”的格局,为江口战胜脱贫攻坚聚集了强大的合力。

在这场改变江口发展史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提升的干部能力、不断转变的干群关系等,正深刻影响着江口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特别是发生了深刻变革的农村面貌,为江口的小康建设奠定了稳固根基。

农村面貌变革主要体现在村民参与农村和自我发展的热情高涨、孝悌廉耻的文明乡风、互相比拼的干劲以及不断改善的农村人居环境上。在评选贫困户时,江口县在每个村民小组成立组委会,改变过去由村民代表推荐的做法,让所有村民参与其中,共同评选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共同商量村里组里适宜发展的产业,共同规划大家未来的发展路径。从单枪匹马各搞小农经营到一起参与时代变革,群众内生动力一下子被点燃,涌现出了近千名主动脱贫典型。一些贫困群众发出了“我是产业的主人,我要脱贫”的声音。一些贫困群众抱团申请脱贫,“我脱贫我光荣”在江口大地蔚然成风。

比不足、拼作风。在攻克贫困堡垒时,江口设置“骏马奖”和“蜗牛奖”,激励先进,鞭打慵懒。这种比拼的态度,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掀起“比学赶超”热潮。

人居环境改善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之地。乡乡通油路、村村水泥路、寨寨硬化路,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人人有学上,费用有保障,教育保障政策有力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龙头一打开,清水自然来”,各类水利项目、人饮提升工程,让乡村生活像城里一样便捷;住有安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江口24万干部群众站在新起点,迈向新生活。

猜你喜欢
江口干部群众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创新方法 用“绿水青山”赢未来
用清廉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领导带头 强化监督检查 以优良的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解决基层理论武装“入心”的几个难题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如何做好企业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