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大手笔书写大生态

2018-11-17 16:29谌贵璇李婷胡玉山
当代贵州 2018年26期
关键词:安顺市安顺山体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谌贵璇 李婷 胡玉山

漫行安顺,一座“城在绿中、湖在城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生态新城,正带着浓浓的绿意扑面而来。

素有“中国瀑乡”之称的安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风光的神奇与秀丽。

“安顺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安顺市委书记曾永涛言语铿锵。

2017年底,省发改委通报全省各市(州)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结果,安顺名列全省第一。成绩的背后,是安顺厚植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融合的大举措大手笔。

生态优先谱写发展新篇章

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一度藏着安顺生态建设的“隐痛”。

“如果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搬迁半边街,加大水土流失治理,还有很大希望。”这是1992年建设部撤回黄果树景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材料后的批复。

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质量差……令黄果树“申遗”遗憾夭折。

改变,从伤痛和决心中开始。

2015年2月25日,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安顺市随即启动“绿色黄果树一年行动计划”,筹集“绿色黄果树”造林绿化资金7000余万元,对高速公路两侧、核心景区周边山头5472亩荒山实施造林绿化和景观提级改造。

安顺市林业局局长胡强说:“作为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推动绿色行动,厚植绿色屏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把荒山变成绿水青山,不仅破解石漠化问题,也解决生态建设难题。”

就是这一年,安顺召开了第一次市委林业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到60%,全市每年足额安排2亿元造林绿化配套资金。一场声势浩大的绿化行动就此在安顺各地展开。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安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首要之举,便是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夯实生态基础,努力构建安顺绿色生态屏障。

全区森林覆盖率仅35.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和安顺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2013年以前,西秀区一直拖着安顺生态环境建设的“后腿”。

在生态修复的攻坚战中,西秀区探索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推进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西秀模式”,全区城区100座山头,所有道路、河流、水库全景绿化,森林覆盖率以每年超过4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递增。正因如此,西秀区成为贵州第一批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安顺大力实施绿色通道绿化、山地造林绿化、植被恢复造林、森林生态廊道等林业工程和项目,使全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森林进城打造“绿色会客厅”

安顺多山,城区范围内就有大小山头166座,山地面积多达25073亩。

“把每座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山体,都打造成一道别具一格的城市盆景,使其成为安顺最别致的风景。”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安顺市提出“盆景安顺”的理念,依山造景,打造山体公园群,集中完成中心城区30座山体公园(小游园)和136座生态保护类山体公园的建设。

“过去,安顺城区只有一个公园,是全国公园最少的地级市之一,城区166座山体公园建成之后,安顺将是全国公园最多的地级市之一。”胡强说,这篇“山文章”,立意可不小。

“虹山湖的改观大家有目共睹,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市民都愿意把外地来的亲朋好友带到虹山湖走一走、看一看。”市政协委员张蕾说,2015年,安顺市民的“城市会客厅”虹山湖公园获批省级湿地公园,下一步还将瞄准4A级景区进行升级打造。

如今,虹山湖的日均游客已经超过5万人次,山体公园建设也为安顺“打造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和历史文化型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五型城市”增加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同时,安顺市注重“山体林地-城市绿地”生态圈的融合共建,加强城市道路绿化和城郊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08%、绿地率达34.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43个平方米以上,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生态环境优美、空气优良为代表的生态美,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为安顺作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市的打造增添了新绿。

紧随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安顺抓住机遇发展花卉产业,专门成立花卉办,全力绘好全域旅游“绿色调”,全市已建成了康乃馨、杜鹃、海棠等多个独具特色的花卉基地,培育出了一批优质的花卉企业。

漫行安顺,一座“城在绿中、湖在城中、山环水绕、人行景中”的生态新城,正带着浓浓的绿意扑面而来。

资源变资产 “青山”变“金山”

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安顺市在筑牢生态屏障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材林,发展经济林,发挥森林大氧吧作用,走旅游、康养等路子,加速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步伐,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的四月李要到4月底才成熟,但今年刚开春,果农王开顺的手机就快被客商“打爆”了。“十多亩李子大概摘了一万斤,不到3天就卖完了。”王开顺说。

王开顺所在的果园村,80%的人家种有李子,产量大约70万斤。按照市场价每斤5元计算,产值350万元。“光是这一项,人均收入就可达万元。”村主任王学武说,李子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安顺生动实践着“靠山治山、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林业产业。

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安顺市坚持产业发展服从和服务于生态建设,促进产业与生态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培育生态产业,做大做强绿色经济。在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上,聚焦“富民强村”目标,探索“三权”促“三变”林业改革新路径。各地纷纷找到了符合自身条件的“绿色发展路径”,通过石漠化治理,整治了水土流失,拔出了穷根,退耕还林还出了群众致富的新产业。

如今,安顺市形成了总面积近120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中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干鲜果品基地,桃、李、梨等经济林基地,2017年林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

猜你喜欢
安顺市安顺山体
安顺娘
安顺市关工委到市民族中学看望赴京获金奖的民族合唱团同学们
安顺市第二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门球、乒乓球交流活动在普定县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安顺市 安顺市老年大学与市红十字会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安顺的裤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