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点睛

2018-11-17 19:02
民主 2018年10期
关键词:湖长缓冲带湖泊

加强湖泊岸线管理与保护

【提案背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对水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各种保护措施和治理技术相继得以实施:为166个湖泊划定保护圈、实行了湖长制、将卫星遥感技术引入湖泊保护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 但武汉市湖泊的生态和环境现状仍不尽人意。2017年4月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北省反馈的督察情况中指出,武汉官莲湖、硃山湖、汤逊湖部分水域被作为建设用地出让;生活污水直排严重,166个湖泊水质优于Ⅲ类的仅占4%,劣于V类的高达23%,与2013年相比,30个湖泊水质变差。可见水环境保护任务仍然艰巨。

湖泊岸线是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渡区,是湖泊的保护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据研究表明,城市湖泊污染严重,湖泊岸线的建设欠科学、管理缺失、保护失策是其主要因素之一。

虽然武汉湖泊保护有“三线一路”规划,并竖立了公示牌,但由于湖泊周边长期透支开发,导致湖泊岸线生态退化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湖泊的功能。具体表现在:湖泊岸线私有化现象严重;围湖占湖现象依然存在;岸线垃圾及污染物成为隐患;岸线建设的科学化程度有待提高;岸线行政管理模式不相匹配。

【具体建议】

1.完善规划编制,尽快刚性落实。 一要修订和完善湖泊《“三线一路”规划》,完善湖泊蓝线和绿线界桩栽设,锁定湖泊水域及湖泊岸线保护范围,明确湖泊及岸线“禁区”;二要对166个湖泊要尽快实施刚性落实《“三线一路”规划》;三要推进各区湖泊水生态编制规划,做到“一湖一规划”、“一湖一策”。

2.创新治理模式,坚持多目标治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树立“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景观、水文化”“五位一体”治理模式。将湖泊岸线打造成“自然岸线、生态岸线、休闲岸线、文化岸线”。

3.建立赔偿机制,实施岸线修复。按着中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武汉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湖泊退养工程,还湖泊自然景观与生态,撤除湖岸、湖中的各种人工堤,拆除围网设施,尽快实施岸线修复计划。

4.增设湖岸缓冲带,锁定湖岸生态管控空间。对尚未开发的湖岸增设缓冲带规划,设定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控制利用区。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条件,规范人类活动的类型和土地利用强度,有步骤地实施退田还湖还林还草计划。

5.强化湖长制,完善湖岸管理体系。明确湖长管理职责,出台湖长管理细则,完善湖长管理队伍,建立湖泊岸线水务、环保、园林、农委、城管等综合联动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湖长缓冲带湖泊
河岸缓冲带植被布局对氮流失的影响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江苏:建立五级湖长体系 湖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
十问“湖长”:你是一个什么“长”
“害羞”的湖泊
全面推行湖长制 谱写治水新篇章
太湖流域流经不同类型缓冲带入湖河流秋、冬季氮污染特征∗
坡耕地作物缓冲带对径流和氮流失的影响分析
滨岸缓冲带去除农业面源污染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