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写创业史

2018-11-18 09:08杨艳梁健
当代贵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务川绝壁钻机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杨艳 梁健

在务川自治县涪洋镇胜利村的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曲着一条人工“天渠”,这条“天渠”被胜利村百姓誉之为“生命线”。提起这条“天渠”,那曾是当地人永难磨灭的记忆,重拾那段岁月,使人感慨万千。

4月4日,记者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涪洋镇胜利村见到了当年的凿渠带头人——年过八旬的老支书王章礼。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引水进村,王章礼和他的大儿子王大洪带领村民们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收工,凿沟渠、架渡槽,斩荆棘、碎大石,一锤一锤,一钎一钎向绝壁开战。他们依靠双手苦苦支撑,一米一米艰难向前推进。

“共产党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再困难再危险都要上。”回忆起当年的凿渠情形,王章礼仍然激情满怀。

1980年冬,一条“挂”在1000多米高的悬崖边上的水渠贯通,胜利村缺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看到“天渠”之水汩汩地流进了干旱的庄稼地,捧起用生命换来的水,有的村民流泪了。

第二年,胜利村百姓在旱地上破天荒地种出了稻子,亩产达800斤,从此走出了“七百亩地无水源,想吃白米难上难”的困境。

回首那段岁月,众多细节已被时光的洪流带走。王章礼说:“人老了,好多东西都不记得了。”

然而,为了绝壁开渠,村里两名20多岁的小伙子因此牺牲,而王章礼也因为修水渠,疏于对孩子的照顾,以至于12岁的小儿子在放牛时滑下绝壁身亡……

这成了王章礼一辈子都无法释怀的伤痛,他说他对不起大伙儿,对不起这个家。

痛归痛,生活还得继续,生产还得继续,发展还得继续。“要想改变命运,真的是不能停,不能停。”刚引来水,王章礼又开始计划修路。那年他50岁。

经过14年的努力,王章礼父子带领村民打通了7公里土坯公路。这时担任胜利村党支部书记26年的王章礼退休了,儿子王大洪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王大洪决心要修通出山路,而剩下的地方则是深不见底的山谷。从外面请来的风钻机师傅不敢下去,王大洪二话没说,让风钻机师傅将操作技术教给他,将麻绳绑上背篼,背篼从悬崖顶部降到半山腰,王大洪站在背篼里,用钻机钻起了炮眼,千米悬崖就在他脚下。

2004年初,胜利村9个村民组入组路全部建成通车。

提及往事,王大洪挠头苦笑着说:“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后怕,也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2003年,62岁的王大洪也退了下来,胜利村改为当阳村,王章礼的小儿子王大生当选为当阳村村委会主任。2017年,王章礼的孙子、王大洪的儿子王旭当选为胜利村党支部副书记。他又接力担负起发展产业的重任,带领乡亲决战贫困,誓把荒坡变金山。

在他们的带领下,当阳村先后建立起烤烟基地200多亩、种植白茶2300亩,办起了养殖场,全村68户贫困户,每户都有效地参与了产业发展,脱贫在望。

在当前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当阳村干部群众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务川绝壁钻机
ZJ40L钻机并车箱升级改造设计
务川烟区气候特点下烤烟新品系GZ36生产适应性研究
231米!“海牛Ⅱ号”钻出世界深度
基于风载、地震载荷下的钻机底盘有限元分析
在古石绝壁前
飞檐走壁
韦羌山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乐活务川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