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研讨会和地方史志期刊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8-11-18 20:16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邱新立
黑龙江史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史志期刊信息化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邱新立

同志们、朋友们: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在这收获的九月,我们相聚在祖国陆地的最东端、有着“华夏东极”“太阳故乡”美誉的抚远,召开2018年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研讨会暨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分会年会、2018年全国地方史志期刊研讨会暨中国地方志学会史志期刊分会年会。在此,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及市地方志办公室,抚远市委、市政府及市地方志办公室为会议筹备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事业飞速发展,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8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时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这一精彩论述,为我们把握信息革命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对广大史志期刊工作者,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发挥好地方史志期刊指导修志业务、交流修志经验,繁荣方志理论、推动学科发展,加强文化传播、扩大事业影响等方面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下简称中指组)、中指办高度重视信息化以及史志期刊工作。2016年9月,中指组印发《全国地方志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要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方志信息化标准建设,逐步建成地方志数据库,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载体的地方文献收(征)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地方志资源共享,支持民族地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并对中指办以及省级地方志机构信息化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

同年12月,中指组印发《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期刊工作意见》),明确了地方史志期刊的功能定位,总结了地方史志期刊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地方史志期刊在地方志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加强地方史志期刊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坚持质量第一、坚持百花齐放、坚持服务主业等基本原则,明确了完善期刊布局、健全制度规范、提升办刊水平、推进特色办刊、创新开发利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任务,为推动地方史志期刊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

总结一年多来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建设与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逐渐落地,贯彻落实成效显著

中指组印发《信息化发展规划》《期刊工作意见》后,全国地方志系统积极响应,不少省、市制定、印发本地区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的规划意见,对信息化及史志期刊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等作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工作开展有据有依,有章可循,推进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

(一)新媒体建设多点开花

2018年5月25日,“方志中国”微信矩阵上线,“方志中国”微信矩阵包含省级、市级、县级、行业4个微信矩阵,截至目前,共有90多个地方志微信公众号,方便了地方志系统各微信平台的互动及用户阅览交流。各省、市、县地方志机构不仅纷纷开通微信、微博,还与“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澎湃问政”等多家新媒体平台进行合作,截至 2017年12月31日,共有各类新媒体平台338个,新媒体传播矩阵已经基本形成,便于形成事业宣传合力,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二)地情网站、新媒体阵营逐渐扩大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省、市、县三级网站共908个,一年来新开通省级网站3个。较早建立的地情网站,如中国龙志网、广西地情网等充分借助图文视频、3D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对网站进行改版升级,使栏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2017年5月,重庆地情网正式开通,进一步扩大了省级网站的规模,提升了信息化队伍的力量。

(三)期刊发展情况呈良好态势

在全国纸质媒介发展呈下行趋势的情况下,史志期刊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如浙江省开展“一地一刊”工作,即浙江省每个市、县、区编辑出版史志期刊,实现史志期刊省内全覆盖。山西《史志学刊》等刊物科学调整栏目设置、增加理论研究内容,使期刊质量进一步提升。多省新增地方志史志期刊,山东省新增《古鄄新韵》,四川省新增《南充史志》《绵竹史志》等。《重庆地方志》重新恢复创办,填补了重庆十多年来省级地方志刊物的空白。这些都表明史志期刊在当前纸质期刊总体下行趋势的情况下,仍然逆势上扬、有所作为。

(四)期刊学术水平及影响力逐渐提升

《中国地方志》顺应学术期刊办刊规律,转变刊物职能,由单月刊变更为双月刊,提高了史志期刊的学术影响力。2018年上半年,《中国地方志》权威期刊转载率不断增高,其中,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中国年鉴研究》创刊,也极大丰富了地方志系统期刊种类,加强了史志期刊的力量。此外,中指办进一步完善编审制度,建立了审稿专家库并承办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期刊沙龙,《上海地方志》组织召开地方志理论研讨会。这些举措增进了史志期刊与其他系统期刊的交流,提升了史志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二、地情资料挖掘逐步加深,服务中心工作效果明显

目前,北京、黑龙江、广西等多地尝试对地情资料进行深度挖掘。各省在对地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和提炼,不断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建设专项地情数据库,为各级部门及领导、社会公众决策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中国地方志》期刊开辟了地方史研究,丰富了地情资料挖掘整理的类别,浙江、山西、四川等多地创办期刊、简刊等,创新了地情资料展览展示、研究利用的形式。各地区史志期刊坚持服务主业,以国家利益为导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组织选题、设置栏目、总结经验、探索研究,加强了地情资源整理开发深度,拓宽了方志文化宣传广度,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三、事业建设渠道呈融合发展趋势

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开展的各种渠道正在拓宽,并呈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省、市地方志机构尝试信息化建设渠道融合发展。一是加强与网络技术公司、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二是将本地区现有的网络数据库、地情网站、新媒体平台、电子政务系统等以集群形式联合在一起,打通信息资源壁垒,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合力发声、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史志期刊工作也不断和网络平台深度融合。一方面,不少省份的期刊已经全部实现电子化,在供稿、组稿、编稿流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供稿网络和组稿流程,使期刊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网络传播渠道,加强与中国知网等国内重要知识资源网络库合作,提高期刊资源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办刊质量不断提高,文章引用率逐年上升,地方史志期刊影响不断扩大。

四、培训工作稳步发展逐步常态化

中指办多次主办、承办信息化、史志期刊培训工作。2017年6月,全国地方史志期刊主编培训班在山西晋城举办。同年11月,第二期全国地方志信息化业务培训班在广州举办。2018年8月,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此外,不少省、市地方志机构的信息化、史志期刊培训工作已经形成规模,定期组织,呈常态化趋势。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增长了业务技能,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信息化工作、期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保持事业发展后劲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仍需提高。如个别地方对信息化建设及史志期刊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深;各地信息数据技术标准、加工标准、数据接口、数据格式不统一;专业人员缺乏,从业人员知识更新速度不足;期刊影响力不强、期刊传播渠道窄等,这些都影响了地方志事业的发展。下一步,全国地方志系统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指组领导对于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的各项要求,继续改革创新,争取领导支持,提升工作质量,努力把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做实做好。

下面,我就地方志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谈四点意见。

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地方志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

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方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等方面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地情网站、方志新媒体、史志期刊作为宣传、展示地方志的重要窗口,扩大地方志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摆花架子,不唱高调子,做到真学真用、活学活用,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方式,更好地服务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深化顶层设计,推进信息化及史志期刊事业有序发展

按照已经发布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期刊工作意见》。各地区要在顶层设计上多下功夫、理清思路、确立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形成适用于本地区的规划和意见,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工作方案,确保这些规划、意见、细则、方案能够落细落地落实,开花结果。要加强对本地区信息化及期刊工作的统筹规划,构建统一标准的数据库,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培育优秀史志期刊,构建史志期刊方阵,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提升地方志事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各地在做好本地区信息化及史志期刊工作的同时,注意加强交流协作,利用好中国地方志学会信息化分会、期刊分会这一平台,拓展思路,研讨互助,推进信息化、期刊工作有序发展。

三、创新开发利用信息化及史志期刊资源方式,不断扩大地方志事业影响力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地方志信息化、史志期刊工作水平是提升、宣传方志文化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平台和各类史志期刊是促进工作和学术交流、展示地情文化和方志成果、开展理论研究、促进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地方志信息化、史志期刊工作者要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坚持融合思维,聚合多样化媒体形势,凝成宣传合力。信息化工作要准确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新目标、新要求,重点抓好地方志网站、数据库、数字方志馆以及新媒体建设;史志期刊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关注事业发展重点,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服务中心大局,增强期刊的权威性、可读性,扩大地方志事业的影响力。

四、推进标准化建设,坚持质量第一,提升信息化及史志期刊的建设水平

地方志信息化工作当前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数据库标准尚未统一,各地区对于数据的存储、加工“各自为政”,格式不统一,系统不兼容,难以形成有效的数据资源共享;地方史志期刊一直存在“散、小、弱”等问题,期刊公开发行的数量不多,内部发行、赠送的覆盖面有限,稿源与撰稿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推进标准化建设。中指办要尽快研究制定出全国统一的地方志资源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规范和操作指南,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具有较强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志信息化标准体系。各地区要不断完善本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资料整合,积极配合国家地方志数据库建设。在期刊工作中要坚持质量第一,提升史志期刊自身质量,突出个性特色,创新形式风格,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优势实现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优质期刊,将其打造成为样板和标杆,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更具力量的期刊方阵,形成集群效应,取得社会认可,赢得读者青睐,进而提升史志期刊建设水平,增强影响力。

同志们,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中指办定位的全国地方志“攻坚年”“质量年”,希望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史志期刊工作者能够同频同振、凝心聚力,抓住地方志走进新时代的大好机遇,加强探索、不断创新,科学谋划、严格落实,完成好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增色添彩!

最后,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猜你喜欢
史志期刊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待您的加入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