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党刊情

2018-11-19 20:55舒蕾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16期
关键词:黄麻沟村党刊

舒蕾

2008年秋天,在县法院工作的我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于是被安排到一个偏远的乡镇工作。临行前一天,父亲拉住我语重心长地说:“平日里你要多读党报党刊,能教你一些基层工作经验,同时给你很多人生启示,帮助你少走弯路。”末了,他还专门提到《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告诉我上面有很多解决基层问题的“药方”,叫我遇到困难就多学学,并灵活用到工作中去,可以“药到病除”。

尽管我当时连连点头,但实则并没有把父亲的话当回事,心想:您在乡镇工作了几十年,还上过党刊封面,自然对党刊有深厚感情。但毕竟时代不同了,农村也有了很大变化,您这“老一套”还灵吗?

结果到乡镇没多久,我就遇上了难题:乡里人手少,虽然干部有分工但职责并不像机关那样分明,搞征地拆迁是集体上阵,遇防洪防汛是全部总动员;下村入组调解矛盾纠纷,即便不是自己分管的范围,也得想法子赶紧化解。

这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当真正面临棘手问题时,翻来覆去的那句“请大家相信我们”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于是,我决定改进工作方法,周末回家找父亲讨教,工作中拜有经验的老同志为师,下班后利用休息时间认真阅读党刊,从书中找窍门、学经验。记得那时《四川党的建设》还是月刊,受交通条件限制,月初发行的杂志往往到了月底也送不到乡镇。等不来新书就找旧刊,于是,我时常翻箱倒柜寻找旧党刊,甚至把好几年前的旧杂志也翻了出来,专门收集化解基层矛盾、发展特色产业的文章阅读学习,比照着开展各项工作……

这样在乡镇一干就是整整6年。期间,我坚持学习党刊,努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后来,我分管党务工作,《四川党的建设》更成了必读“工具书”,虽然时隔多年,现在回想起来,当初的许多文章仍记忆犹新,同时自觉以党刊中报道的文建明、黄凤林、王家元等优秀基层干部为师,顺利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中的难题……

2013年,我到遂宁市信访局工作后,始终没有忘记《四川党的建设》对我的帮助。每当遇到信访难题,我总会习惯性的从党刊中寻找应对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方法,始终站在群众立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每次收到信访人送来的感谢信和锦旗,我都会鞭策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5年,我到大英县黄麻沟村任第一书记时,已没了初到乡镇的忐忑,不但通过党刊为老百姓寻找致富门路,也让村组干部从中吸取营养。村支书谭昌海也是党刊的忠实读者,只要在杂志中看到有其他市州在脱贫攻坚中的先进经验,他都会在党员大会上和党员同志们分享;看到了好的致富门路,他也会在支部大会和村干部会议上提出来一起研究,让更多的群众受益。现在,黄麻沟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村容村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得益于《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的帮助,2016年,我被评为了全市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2017年,黄麻沟村如期摘帽。

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毛头小伙跨过了而立之年,因为有了党刊,我的闲时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因为有了党刊,我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因为有了党刊,我的人生路越走越宽。真心祝愿《四川党的建设》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黄麻沟村党刊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村里的集体产业应该由谁来“操盘”?——佛坪县银厂沟村尝试“连锁加盟”
黄麻纤维的性能及其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陕西省宝塔区南市街道市场沟村 #疫情防控,我们在努力#
新时期扩大党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黄麻抓阄(短篇小说)
新形势下党刊如何提高传播力
别了,半沟子
以“四个牢牢坚持”履行好党刊的职责使命
党刊编辑要与群众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