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 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8-11-19 06:21
金融经济 2018年20期
关键词:蚂蚁广东省消费

1.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蚂蚁花呗、趣分期、京东白条等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在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中获得高度认可。据艾瑞咨询2017年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学生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给在校大学生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不少隐性危机,2016年“校园贷”危机的爆发可见一斑。如何引导大学生更加规范地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优势以为大学生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高校、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应运而生。本文选择大学生使用率最高的蚂蚁花呗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代表,选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现状,挖掘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2.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现状分析

2.1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比例分析

蚂蚁花呗自2015年正式上线以来,仅2年多时间即已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主力军,在高校拥有巨大的市场。以广东省为例,问卷结果显示:使用过蚂蚁花呗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9.89%,与未使用过蚂蚁花呗的大学生群体势均力敌。

2.2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花呗额度和使用额度对比分析

2.2.1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平均花呗总额度情况

问卷数据显示:42.62%的广东省在校大学生花呗额度月均达500-1500元,1500-2500元的高达29.96%。由此可见,广东省大学生的花呗总额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图2-2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的花呗总额度(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2.2.2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花呗使用额度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广东省在校大学生花呗每月使用额度在500—1500元的比例达88.14%,使用额度超1500元的学生群体占比较低,说明在我省高校中开通了花呗的大学生消费群体趋于小额消费。

图2-3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的花呗使用额度(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2.3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每月使用蚂蚁花呗频率分析

已有文献表明蚂蚁花呗的一大特点是易使消费者形成依赖(甘丽阳等,2017;彭明旭等,2016)。蚂蚁花呗的额度总体可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商品价格的前提下,广东省有66.67%的大学生每月使用花呗的次数少于 8次,20.25%的大学生在8次到15次区间,剩下的13.08%则超过15次。假定以“8次”“15次”为界限,使用频率越多代表对花呗的依赖越强,本文将这组数据划分为“不依赖、依赖、过度依赖”。值得欣慰的是,大部分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次数并没有很频繁,他们处于“不依赖”状况,也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目前依然能够克制自己消费欲望,但是仍有累计超过30%以上的人员是处于“依赖”和“过度依赖”之间,这对消费行业发展自然起到促进作用的,但是无论是线上网购还是线下实体店,如果不加以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蚂蚁花呗,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将愈发严重,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也更容易发生。

表2-1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每月使用蚂蚁花呗的频率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2.4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花呗的原因分析

针对使用过蚂蚁花呗支付的大学生,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大学生选择蚂蚁花呗支付的原因,其中44.3%的学生反映是由于在网购过程中支付宝账户中的零钱不足,所以选择支付宝中的蚂蚁花呗进行支付。41.17%的学生反映自身并没有主动开通蚂蚁花呗,但在付款过程中,支付宝将付款方式默认为“花呗”,基于支付的便利性,很多学生用上了“蚂蚁花呗”,由此可见:支付宝存在诱导学生使用蚂蚁花呗进行支付的嫌疑。

2.5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分期的情况分析

花呗分期又可以分为花呗交易分期跟花呗账单分期。

花呗交易分期是指在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对一些手机、电脑等金额较大的商品可以选择分期向商家支付货款,但是需要按商家设定的比例承担手续费,一般在下单页面会显示。根据支付宝客户端提示,商家向使用天猫的客户收取订单金额的0.8%费用,向淘宝客户收取订单金额1%的费用。

花呗账单分期则是指在消费者使用花呗额度后,每月需要还款的额度可以设置分期偿还。但是只能在1-9号对上个月的账单进行申请分期。分期的费用也会根据分期的期数有所差别。申请花呗分期后不可撤销,申请花呗还款也不会影响信用度,每期的应还本金也根据期数的不同有一定的计算公式。

在我们收集的数据中,蚂蚁花呗在大学生进行消费时还是颇受欢迎,基本是只要使用过蚂蚁花呗的同学都使用过花呗分期,未使用过花呗分期的学生占比只有33.33%,其中经常使用花呗分期的学生占比高达29.96%。剩下的同学虽然有用过,不过基本上间隔时间比较长。并且在使用花呗分期的同学的调查中,他们能接受的花呗分期期限半年以内的居多。花呗分期功能间接上,在时间上预留了更多的还款时间和资金周转时间给消费者,延长了花呗账单的支付时间,促进了大学生消费,同时也造成使用的分期的大学生长期处在还款压力之中,对其学习和心理造成影响。

图2-5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花呗分期的情况(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图 2-6 使用花呗分期的大学生所能接受的分期期限情况(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3.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现存问题分析

3.1 消费态度变得超前,非理性消费凸显

大学生易接受新鲜产品,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使更多的大学生享受到支付的便利性,很多大学生完成了对蚂蚁花呗从最初的谨慎到尝试,到最终的习以为常的态度转变。前文数据显示,使用过花呗与未使用过花呗的学生比例几乎各占一半,随着未来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的渗透率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态度也将逐渐从“正常开支”向“超前消费”转变。

图3-1 广东省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后的消费类型(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根据早前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的费用支出中,78%用于食物支出,53.8%用于生活用品支出。本文的调查数据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前最大的支出部分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是衣服鞋帽、电子科技类等消费品。但在开通蚂蚁花呗支付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服饰鞋帽类占比超过50%,其次是食物类支出,排名第三的是化妆护肤品,这主要以女生为主。大学生在教育学习类的支出仅占13.98%,远低于其他支出比例。这说明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后,主要的支出已从食物类转向服饰鞋帽类,大学生的消费类别以非学习用品为主。

3.2 过度消费导致还贷能力不足,增加家庭负担

大学生消费观念尚未成熟,具有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的特点。蚂蚁花呗使大学生具备更强的短暂消费能力,原本受零花钱所限购买不起的产品因蚂蚁花呗的开通而实现成功购买,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会因蚂蚁花呗支付的便利及短暂的消费满足而频繁使用蚂蚁花呗,甚至对蚂蚁花呗形成依赖,导致过度消费。但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偿债能力有限,蚂蚁花呗账单远超大学生的还款能力,背后的家长则直接承担这笔风险。从该层面而言,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将加剧家庭的负担。调查数据显示,针对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中,有超69.62%的大学生非常依赖花呗消费。

图3-2 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3.3 逾期或有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蚂蚁花呗与芝麻信用分挂钩,支付宝会定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上传客户的花呗记录。若为正常还款的用户,花呗消费将有助于客户积累芝麻信用分。但对于逾期客户,支付宝在收取逾期利息的基础上,还将冻结花呗使用,同时降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评分,进而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目前支付宝芝麻信用分已成为8大征信机构之一,对于严重逾期的消费者,将被上传至央行征信黑名单,一旦被上传至征信黑名单,消费者的生活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逾期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大部分的大学生能够按时还款,但仍有8.05%的同学在使用花呗时出现了逾期。逾期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以偿还账单,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忘记还款导致逾期,另有个别同学出现“不想还”的心理。本文的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对蚂蚁花呗逾期的处罚措施的认知方面,大部分只停留在降低芝麻信用分这一层面上,对逾期导致征信问题的认识仍然缺乏,这体现出部分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有待信用认知方面的培训。

图3-3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对蚂蚁花呗逾期的处罚措施的认知程度(数据来源:调查问卷《蚂蚁花呗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研究》)

部分学生因还不起款而选择账单分期,分期付款虽然能短暂缓解资金压力,但蚂蚁花呗分期只能在月初使申请,且分期利息高,这进一步加大了选择分期付款的学生压力。本文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50%比例的学生使用花呗分期,这间接反映大学生的还款能力较差,需要利用分期来缓解偿债压力。

3.4 超前消费的不良心理影响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

蚂蚁花呗除了直接影响逾期还款学生的征信外,也对学生学习质量及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蚂蚁花呗容易激起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学生通过网购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及优越感。如前文所示,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最大支出部分是服饰鞋帽类,学生紧跟潮流,从众心理容易引发学生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形成一种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蚂蚁花呗能够满足大学生短暂的购物需求,但部分学生在使用蚂蚁花呗支付后又易陷入超前消费的自责中,为偿还超前消费的账单,部分学生会利用上课或课余时间做兼职,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部分心态较差的学生,当看到学习成绩下滑时,进一步陷入自责中,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5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花呗开通要求用户授权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其中涉及到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通话对象、通话时长、银行卡刷卡地点甚至社保及公积金缴费信息等,这无形中泄露了个人隐私。花呗通过了解客户情况以评估消费者的信用状况,规避资金风险的举措无可厚非,但不少学生表示在使用蚂蚁花呗后手机频繁收到一些网贷公司的广告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主要是网贷额度开通和信用卡办理等等,也有个别学生表示自身没有开通花呗,却被提醒需承担巨额的账单。这说明大学生的个人信息通过蚂蚁花呗遭到泄露。一旦大学生个人信息遭泄露,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被诈骗的风险加大。

4.解决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现存问题的对策

针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解决对策,本文认为应该从学生、学校、家庭及平台4方面展开:

4.1 学生方面的对策

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消费观念,消费意识淡薄,容易在金融消费过程中表现出非理性行为。大学生加强自身的修养,抵制不良诱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4.1.1 培养理性消费观。大学生使用网络消费信贷需量力而行,在充分了解自身的还款能力和履约能力后,适量消费,理性消费。同时需理性看待超前消费,养成科学的消费观。

4.1.2 维护自身信用。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在使用网络信贷消费同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要养成认识、重视自己个人信用的习惯。滥用网络信贷消费未及时还款等会令我们的信用受损,这代价将是巨大的。现在社会上经常爆出某某大学生因为使用小额校园借贷最后利滚利欠债上百万而自杀的真实新闻,所以大学生要理性看待网络信贷消费,要分析利弊,合理使用网络消费信贷,不能成为为网络信贷平台赚钱的奴隶。

4.1.3 端正学习态度,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作为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作为父母的希望,学生应努力汲取知识。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很多大学生呈现两极分化的情绪中,一方面沉迷于网购的欢乐之中,另一方面又背负还款压力。大学生要学会客观对待网络消费信贷产品,摆脱对蚂蚁花呗的依赖,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

4.2 学校及家庭方面的对策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关于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定期邀请相关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公安机构等专业人员开展知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消费信贷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使用的风险隐患,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避免盲目的非理性的消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学校需加强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拓展情况。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银监局、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此外,家庭应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正确的消费观,减少大学生的盲目和非理性消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诱惑,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支出和消费,还是对财富的追求,家长要从小教育引导孩子根据家庭情况“量入为出”,对自己的“零花钱”制定良好的理财计划,切不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铺张浪费。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合理做好资金使用的规划,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家长还需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及时发现子女的需求,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引导孩子,避免因为过度宠溺和“放养”而使孩子误入歧途。

4.3 平台方面的对策

蚂蚁花呗作为一个金融平台应努力提高后台的技术支持,从科技上减少信息的泄露和不法分子犯罪的可能性。花呗应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自律,规范引导消费信贷行业健康发展,严格把好风控关,对照自律规范和监管要求合规运营,不蓄意诱导大学生消费;加强对用户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的同时应保证用户个人信息不泄露,不倒卖用户信息。除了对用户进行大学生认证之外,还应在最后还款日来临之前设置账单提醒功能,账单灵活分期功能和其他一些偿还形式,以降低大学生逾期还款的概率。至于催款方式上,花呗的工作人员不得采用骚扰、胁迫、非法拘禁等极端的手段,威胁借款人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猜你喜欢
蚂蚁广东省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40年消费流变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蚂蚁
新消费ABC
蚂蚁找吃的等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