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

2018-11-19 06:34文丨付小海
遵义 2018年21期
关键词:凤冈县贫困户发展

文丨付小海

茶叶产业助农增收(陈晓燕/摄)

2017年,凤冈县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469户3443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84%。今年7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凤冈顺利摘帽出列。

眼下,凤冈县已调整步调、悄然换挡,全力冲刺下一程目标——乡村振兴。

发展产业贫困户搭上致富列车

要脱贫致富,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让贫困户、脱贫户找到产业,弥补收入短板?凤冈县在脱贫攻坚中开展干群“结亲”活动,帮扶干部进村入户话家常、讲政策、聊发展、吃团圆饭。

凤冈县对外宣传中心副主任刘义华的帮扶对象是绥阳镇大石村的脱贫户钱帮顺,为帮助钱帮顺发展产业,刘义华自带“口粮”到其家中煮了一顿饭吃,席间品着亲手做的菜肴,你一言我一语地拉着家常。一顿饭的时间,把帮扶对象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轻松地进行了沟通和提醒,对方也欣然接受了意见和建议。

“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很好,只是有时我们理解不了,他们下来名义上是吃饭,其实是帮我们理解政策,帮助我们找发展路子。”钱帮顺说。

今年,钱帮顺一家种植万寿菊100余亩,养牛10多头,年收入10多万元,人均收入可以达到小康标准。

事实上,产业扶贫正是凤冈“精准扶贫”的主抓手。

近年来,凤冈结合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确立了“以茶富民,以茶兴县,以茶扬县,以茶奔小康”和“人均1亩茶”的发展目标,用茶产业推动大扶贫战略落地。凤冈现有茶园50万亩,投产茶园40万亩,年产量达4.5万吨,综合产值60亿元,直接带动6.3万户20余万人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其中2万余户贫困户因种茶、采茶、制茶而致富,真正实现“茶叶改变凤冈”的目标。

凤冈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带动、产业推动”的原则和“小产品脱贫、大产业致富”“两短一长、长短结合”的思路,探索“支部+企业+贫困户、党建+合作社+贫困户、农村党员能人+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自身参与、入股分红、基地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产业”。形成了茶叶、肉牛、蜜蜂、万寿菊等特色产业。

“如今,很多贫困户和脱贫户,都已经融入到当地产业发展,成为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凤冈县小康办主任张馨丹说。

据初步统计,凤冈县已培育县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1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44个,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9个。全县肉牛存栏15.6万头,收购烤烟13万担,发展蔬菜30万亩、蜜蜂5万群、万寿菊5万亩和食用菌5000亩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户5046户20355人脱贫。

生态宜居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长期以来,凤冈受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全县欠发展、欠开发、不充分、不平衡的现状十分突出,被列为国家武陵山扶贫开发片区县。

近年来,凤冈县坚持“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升级了326国道、河闪渡码头,实施通村水泥路1307公里、“组组通”公路硬化826.247公里,硬化串寨及连户路10000多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组组硬化路、户户连户路”的目标。

随着杭瑞高速的开通,县道、镇道及村村通公路的建成,凤冈昔日的青山绿水成了“金山银山”。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新引擎。

绿色开发,绿色发展,早已在凤冈形成了共识。

凤冈县2016年提出了“双有机”理念,通过打造全域有机,并逐步实现全产业链有机,形成打造有机产业发展的大环境。2017年,实现全域无公害认证,全县有机种植认证规模达5万亩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5.8%,成功创建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如今,凤冈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农业园区为载体,“大数据+”和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将有机农业做成高效益的加工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形成全产业链的有机格局。

曾经被人戏称为“有女不嫁干田坝”的永安镇田坝村,过去贫困得难以形容。当地能人孙德礼几十年如一日进行坚守,坚持“水路不通走旱路,玉米、水稻不活种茶叶”,成功让田坝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如今,山林变得郁郁葱葱,土地上茶埂绿浪翻滚,不仅生态和产业发展上去了,养生、康养产业也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家门口的路通了,生活环境变了,群众的人居环境成了影响村容村貌主要因素。全面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和人居环境改善,改造农村危旧房20151户,对30275户进行了“三改三治三化”,贫困家庭住房得到了保障,环境得到了改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度提升。

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有修养、尊师长,对老小、莫虐待,脏乱差、要整改,多弘扬、真善美……”在凤冈县王寨镇官塘村大林头组,这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大人小孩都熟记心头,短短的216个字涉及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家庭邻里等方方面面,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近年来,王寨镇官塘村大力推行乡风文明,结合村里发展实际编制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内容丰富还接地气,受到村民好评。走进村子,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花草争奇斗艳,熟透的柚子压得枝丫直不起腰来,田园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良好,美不胜收。

在村规民约的积极引导下,官塘村建起了文化娱乐广场,广场空地上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为民提供健身运动场所。整治村庄环境,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路障、清庭院、拆除违章建筑,配备垃圾箱,成立清洁队,评选美丽家庭,使村民养成爱环境、讲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

和官塘村一样,越来越多的凤冈人开始挖掘整理自己的文化。共创建文明卫生村寨166个,打造了花开长碛、古银杏响水岩、军事洞堡玛瑙山、仁孝蜂岩、美丽泡桐、山水九龙等一大批示范引领型乡村旅游景点。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凤冈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弘扬“和善仁孝•创新自强”的凤冈精神,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邻里带头示范”活动、“持家、发展、家教”培训、广泛召开“话脱贫、感党恩、谋发展”院坝会家庭会、搭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精准扶贫剧场》巡回演出等方式,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了“齐心协力路途广,共同富裕天地宽”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目前,凤冈县在总结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以“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从抓小到抓大转变、从抓精准到抓精深转变、从抓政策扶持到抓市场拓展转变、从抓物质扶贫到抓思想教育转变、从探索机制向巩固机制转变、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向抓基础设施维护上转变”的六个“转变”为抓手,深度发力打好“四场硬仗”,在今年“夏秋攻势”中,计划创建镇乡级秋种示范基地28个,打造何坝—进化—琊川、绥阳—土溪—新建—永安、石径—永和—王寨三个县级秋种示范带,今冬明春新建茶园3万亩,实现肉牛存栏17万头、出栏6万头,牧草种植1万亩,建成凤冈黑牛品种繁育中心和南方牧草种植示范基地;新建蜜源林5000亩,增养蜂群5000群,通过深加工完善蜜蜂养殖产业链;发展蔬菜30万亩、万寿菊5万亩、食用菌5000亩。深度发力农村产业革命,重点抓实结构调整、产销衔接、利益联结三个薄弱环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质量效益,让所有参与产业革命的农户都能增收脱贫致富。使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5%。全年确保减贫600人以上,力争减贫1700人,将全县贫困发生率稳定在2%以内。

猜你喜欢
凤冈县贫困户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凤冈县关工委的“桑业”情怀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凤冈县召开2016年老干部暨关心下一代工作全委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凤冈县华莲家电关爱天桥中学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