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8-11-19 08:43戴科军
系统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放射性乳腺癌常规

戴科军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放疗科,江苏常州 213032

当前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临床中的乳腺癌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其中早期乳腺癌就是指肿瘤直径小于2 cm的一种乳腺癌疾病类型,当前这一病症的诱发因素尚不明确,可能会与遗传或者是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乳头溢液、乳头糜烂、乳头回缩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的话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当前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大都是采用保乳手术的治疗方式,在手术治疗后实施辅助放疗也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为实现患者身体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2]。该文就旨在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二年间到该院来进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的102例患者采用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为找出更好的辅助治疗方式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次试验过程中选择了到该院来进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治疗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1例。在观察组中年龄最大的是58岁,最小的是24岁,平均年龄是(43.17±9.61)岁,其中在患病部位方面,左侧乳腺、右侧乳腺患者人数分别为28、23,在病例分型方面,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导管内癌、髓样癌患者人数分别为 17、15、11、8, 在 TNM 分期方面,1期、2期患者人数分别为40、11;而在对照组中年龄最大的是59岁,最小的是23岁,平均年龄是(43.96±9.52)岁。此外,两组患者在年龄、部位、病理分型与TNM分期方面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的比较具有参考价值。

纳入标准:在该次试验过程中所纳入的所有患者都经过正规检查同时均符合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同时患者的心肺功能均正常,此外,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对此次实验过程知情并自愿加入其中。

1.2 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实施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方式,对于那些肿块小于2 cm、单发同时没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采用保留乳房的乳腺肿块切除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3]。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中符合化疗标准的患者实施化疗,使所有患者接受紫杉类或者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治疗方案,持续化疗6个周期[4]。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辅助放疗方式,在对对照组进行放疗时采用常规放疗方式,而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放疗时则采用调强放疗方式。在进行具体放疗之前应该使患者处于乳腺托架之上,同时保持仰卧的体位,引导患者双手交叉后抱肘,然后将双肘放到头顶位置,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对头枕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它保持在适当高度处[5]。其后使患者保持呼吸的平稳性,使用Simens大孔径扫描仪进行CT扫描,在扫描时把层厚调整成5 mm,在扫描工作结束后把扫描图像传输到工作站,勾画出靶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勾画。当完成这几项工作之后就可以对患者实施放疗[6]。

1.2.1 常规放疗 对全体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放疗治疗方式,首先根据靶区的勾画情况对入射的角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按照照射剂量对光栏的角度与射野的大小进行调整,在对射野的上界与下界进行确定时使其比勾画好的靶区多出1 cm,使用30°或者15°的楔形板对照射剂量做出调整,借此来确保射野过程中照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7]。在实施放疗时全乳腺的照射剂量调整为25分次总量50 Gy,在照射时的瘤床补量确定为5分次总量10Gy。

1.2.2 调强放疗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调强放疗方式,首先根据常规切线的视野设置方式选择出两个主射野,同时在外切线野与内切线野之间设置出一个照射野,在进行具体放疗的过程中对四野进行照射[8],。全乳照射剂量及瘤床区补量同常规放疗。在对靶区内的照射剂量的最大值进行确定时应该使其不大于处方剂量的105%,同时同侧肺部的最大照射剂量也不能大于处方剂量。如果患者的乳腺癌病灶在左侧的话,还应该使心脏部位的照射剂量最大值不高于30 Gy。

1.3 评价指标

放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两组患者在2年之内的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此外,在治疗开始至结束后的3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情况,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表现为出现滤泡样暗红色红斑、脱发、脱皮、出汗情况有效减少;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表现为患者出现触痛性或者鲜红色斑或者片状脱皮、中度水肿的情况;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表现为患者出现凹陷性水肿、皮肤褶皱等情况;4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表现为患者出现出血、溃疡或者坏死的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实验过程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同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通过对相应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92.16%;在无瘤生存率方面,观察组为96.08%,而对照组为94.12%;在远处转移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0.00%,少于对照组的1.96%。虽然观察组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但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1 两患者在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远处转移率方面的情况[n(%)]

在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中共有46例患者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5例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而在对照组中共有37例患者出现1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14例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其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情况[n(%)]

3 讨论

当前临床中在其乳腺癌患者人数不断的增多,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为针对于该病的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相关人员已经充分关注到了这一领域并在不断的研究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9]。当前针对于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是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治疗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一形势下,保乳术治疗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要求。而通过对相应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为96.08%(χ2=0.020)、无瘤生存率为 96.08%(χ2=0.020)、远处转移率为0.00%(χ2=0.821),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以后观察组要好于对照组患者,因此人们发现,在保乳术之后配合使用相应的放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却很容易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急性损伤。当前在临床中调强放疗技术已经得到了应用 ,在这一形势下在对患者急性放疗时辐射野内的剂量强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节,因此也就较为显著的实现了对靶区内剂量分布情况的改善,进而较好的降低了放疗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一些副作用,表现出了较为优越的应用效果,与传统常规性的放疗方式更加安全[10]。

在该次实验过程中就选取了102例患者分别实施了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治疗方式,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调强放疗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而在穆毅等人的实验中则选取了17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对他们分别实施了两种不同放疗方式,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放疗方式下患者出现1级、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概率分别为68.3%、31.7%,而调强放疗方式下则为87.8%、12.2%,这也与该次试验结果基本取得了一致。

综上所述,调强放疗方式与常规放疗方式在局部控制率为96.08%、无瘤生存率为96.08%、远处转移率为0.00%方面的情况是极其相似的,但是调强放疗却可以更好的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概率,因此与常规放疗方式相比更加安全,表现出了一定优越性与应用价值。为此,在今后针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术后的辅助治疗时应该更多的采用调强放疗方式并将其在临床中加以推广,进而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同时也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与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放射性乳腺癌常规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常规之外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