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墨索里尼下台:西西里岛登陆战

2018-11-19 17:27赵海军
轻兵器 2018年11期
关键词:登陆作战西西里岛盟军

赵海军

战役背景

意大利西西里岛是地中海的最大岛屿,位于地中海中部,东北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对,最窄处距离约3km,西与突尼斯隔海相望,南邻马耳他,是北非通往欧洲的海上交通要地,是意大利的南方前哨和屏障。整个岛屿易守难攻,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价值。全岛呈三角状,东西最长300km,南北最宽200km,面积2.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多万。岛上多山地和丘陵,北部平均海拔500m以上。全岛有横贯、斜贯铁路和纵横公路,交通方便。岛上有机场10个,滨海还有4个水上机场。

1940年9月至1943年5月,同盟国军队和轴心国军队为争夺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的控制权,在北非地区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统称北非战争。

1943年1月14~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谈,主题是商讨北非战争胜利后盟军的作战方针。会议上,美英双方对下一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达成一致,但对具体的开辟地点却各执己见。

美军认为,应尽快结束地中海地区的作战行动,以便腾出手来一举打过英吉利海峡,开辟第二战场。英军则认为,横渡英吉利海峡是一场无谓的冒险,可能会招致灾祸,最好的办法是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开刀。如果成功占领该岛,能够扫除盟军在地中海的交通障碍,保证同盟国在地中海的航线畅通安全,促使苏德战场上的德军西调,促使意大利政府投降,将为尔后向南欧、中欧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磋商,双方就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问题初次达成共识。

1943年3月17日至5月13日,美、英盟军在北非实施突尼斯战役。突尼斯战役之后,美、英盟军对在北非作战的部队进行整编。美军部队整编为第7集团军,司令官为巴顿,辖4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1个空降兵师;英军部队整编为第8集团军,司令官为蒙哥马利,辖3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1个空降师。

在随后爆发的西西里岛战役中,美第7集团军、英第8集团军成为盟军参加此次战役的主要兵力。此外,驻扎在北非地区的澳军1个步兵师、新西兰2个步兵师以及南非1个步兵师等盟军部队对此次战役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5月12~25日,为了进一步协同尔后的军事行动,罗斯福、丘吉尔及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成员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三叉戟”的会议。会议期间,丘吉尔一再敦促罗斯福说服其三军参谋长要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进攻意大利的问题。美国军方在总统的干预下,勉强同意进攻西西里岛。

会后,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随同丘吉尔飞赴阿尔及尔,并在那里召开军事会议。经过反复磋商,最后决定进攻西西里岛,如果顺利还应攻入意大利本土,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

1943年夏季,盟军在北非沿海港口集中大量军队,准备执行代号为“哈士奇”的西西里岛登陆作战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美军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岛西南的杰拉到利卡塔地段登陆,通过该岛中央把敌军切成两半,并肃清岛西北角的敌军;英第8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东南的锡拉库扎到帕基诺地段登陆,向岛东北端的墨西拿港推进。登陆时间定在1943年7月10日。

战役经过

从1943年7月10日,盟军登陆西西里岛的计划正式实施。8月17日,登陆战役结束。

先期作战

在西西里岛与突尼斯之间有座称为潘莱里亚的岛屿,是意军飞机、鱼雷艇的基地,也是西西里岛的前哨阵地和屏障。为消除该岛守军对登陆作战行动的不利影响,建立进攻西西里岛的前进基地,盟军于登陆作战开始前2个月便对该岛实施空中打击和海上封锁,阻断德、意军队对该岛守军的补给。

6月12日,潘莱里亚岛守军因遭到盟军持续不断的猛烈空袭,伤亡惨重,再加上缺失淡水而被迫投降。美、英军随即占领该岛。

在对潘泰莱里亚岛采取行动的同时,美、英军驻北非和中东的海、空力量,对意大利本土、撒丁岛、西西里岛以及希腊等地的机场港口、交通枢纽、部队集结地域、雷达站、潜艇基地、工业中心等目标进行大规模轰炸和炮击。

登陆前1周,盟军又对这些目标进行更加猛烈的轰炸和炮击,致使德、意军的雷达站、海防设施和机动道路等遭到严重毁坏,撒丁岛上的机场和意大利本土的5个港口不能使用,德、意军部署在西西里岛的1400架飞机大部分被迫撤出。意海军的主要作战舰艇被炸伤炸沉,剩余舰船因缺乏空中掩护而进港避战。至此,美、英军掌握了地中海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空降作战

美第82空降师担任空降突击任务,其第505、504团分别担任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

7月9日20时45分,第一梯队第505团搭乘运输机从突尼斯的凯鲁万机场起飞,飞向西西里岛。由于缺乏夜间飞行经验以及天气恶劣,加上为了隐蔽作战企图,不准使用无线电,部分运输机偏离航线,飞到了西西里岛东岸地区,遭到德军、意军防空炮火的密集射击,有18架飞机被击落击伤,3架飞机迷航返回出发机场。

美第3步兵师在利卡塔南侧海滩登陆时,遭敌微弱抵抗后占领利卡塔。加拿大第1步兵师在帕基诺镇西南上陆时,未遇任何抵抗,当日便占领帕基诺镇及其附近机场。英第5、50、51步兵师和第231旅在锡拉库萨至帕基诺之间的4个地段顺利上陆。美、英军第一梯队7个师和2个旅团于登陆当日基本完成上陆行动。

16日,英步兵第50师占领卜利马索尔大桥。美、英两大集团军从此日开始形成统一的大规模登陆场。上陆兵力达8万人,车辆7千辆、坦克3百辆,并夺占6处机场。

岛上作战

17日,美军攻占阿格里真托。美空降第82师和装甲第2师沿西南海岸继续进攻。空降第82师于22日占领西西里岛西部沿海城市马尔萨拉和特拉帕尼,至24日在特拉帕尼和卡斯特拉马雷地区俘虏意军2万人。装甲第2师协同步兵第3师,于23日攻克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

英军上陆后的进攻速度相对缓慢,自7月19日起被阻于卡塔尼亚至里翁特南侧地区。与此同时,德、意军为保障主力撤退,依托东北部山地建立多道拦阻阵地,实施迟滞作战。

24日,美、英军集中约10个师的兵力向西西里岛的东北部实施进攻。英第78师于7月25日海运至西西里岛,8月2日同加拿大步兵第1师一道抵达埃特纳火山西南麓。英军第51师也于8月初抵达埃特纳火山南麓,协同英第78师和加拿大第1师钳形夹击埃特纳火山地带的德、意军拦阻阵地。

英第50师经过3个星期战斗,于8月5日占领西西里岛东部重镇卡塔尼亚。突击特罗伊纳镇的美步兵第1师于8月1日进攻受挫后,改为空中和炮兵火力打击,经过6天的持续猛烈轰炸,守军投降,美步兵第1师占领该镇。美步兵3师和步兵45师在圣阿加塔西侧遭德、意军顽强阻击,数日不能前进。

8月8日、11日、15日,美军各1个营先后在圣阿加塔、白罗罗和菲尔康三地登陆,协助正面进攻部队肃清数个防御据点的守军,并继续向东发展。由于德、意军顽强阻击,美、英军行动十分缓慢,德、意军主力得以从墨西拿海峡撤回意大利本土,美、英军的围歼计划落空。

8月13日,美、英、加军各1个师在兰达佐地区突破德、意守军的最后防线。17日,盟军进入西西里岛东北重镇墨西拿。至此,西西里岛登陆作战结束。

此次战役,双方兵力对比:美、英盟军兵力为9个步兵师、2个空降师、1个装甲师、1个步兵旅、1个装甲团,约50万人,各型舰艇约2 600艘、作战飞机3 680架、运输机1 500架,总兵力47.8万人。德、意军的守岛部队及岛周边要塞的守备部队,总兵力26万人,作战飞机约1400架。

此次战役,德、意军伤亡及被俘共约16万人,损失飞机600余架、火炮1000门。美、英军共伤亡2万余人,损失飞机270多架、火炮250门。

战役的影响

1943年7月24日,即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期间,由于军事上的失利和国内反法西斯运动的高涨,意大利议会通过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案。25日,意大利战时统帅部最高统帅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持续21年的意大利法西斯独裁统治就此宣告结束。26日,意大利准备与盟国签订停战协议。

该事件无疑是一次地震,引发国际轩然大波。消息迅速传到柏林,希特勒为此暴跳如雷。意大利的倒戈无疑将在德国的欧洲堡垒腹部敞开一个大缺口,这是希特勒最恼怒的事情。为此,希特勒下令德军迅速采取行动,制止意大利倒戈,并且他希望墨索里尼二度上台继续掌控意大利。

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希特勒又起用隆美尔,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

希特勒感觉到德国在意大利国土上的兵力无法抵御西方盟军的进攻,如果不组织强劲的兵力进行抵御,德国的后院将起火。于是,刚愎自用的希特勒从东线库尔斯克战场上将党卫军装甲精锐部队——希特勒近卫师调往意大利,由此削弱了德军在苏德战场的兵力。

战役的经验及教训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是美、英军首次实施的大规模联合作战行动。作战中,盟军巧妙伪装,集中优势力量实施先期作战和海空封锁,首次实施集团军规模的空降行动,以夺取敌浅近纵深的各种防御要点和交通枢纽,直接配合地面部队的登陆行动,一举实现作战意图。

此次战役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教训。其经验及教训如下。

采取措施隐真示假,欺骗、迷惑敌方,达成作战行动的突然性

西西里岛登陆作战,美、英盟军参战兵力近50万人,从制定作战计划到展开作战行动历时近半年。客观上说,要达成大规模作战行动的突然性有相当的困难。但美、英盟军精心策划,运用各种伪装措施和欺骗手段,隐真示假,成功地欺骗和迷惑了德、意军,造成德、意军的错觉和误判,达成了作战的突然性,对夺取登陆作战胜利起到重要作用。

战前,美、英军巧妙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欺骗措施。例如,英国情报部门实施“肉馅”计划,把一具尸体空投到西班牙海岸,该尸体携带公文包,公文包内装有公函、信件等物品,公函内容中有“盟军进攻西西里岛是假目标”等文字。该尸体还随身携带“马丁少校”的假身份证,该身份证制作的真实度很高。德国人得到尸体后,围绕“马丁少校”展开一系列调查,调查的结果当然是“真实”的,因为英国情报部门早以为此设下圈套。

1个月后,又有1具尸体被潮水冲上撒丁岛的海岸。这具尸体穿着英国特别攻击队的制服,身上带的证件证明他是侦察撒丁海岸小分队的队员。这是英国谍报机关从潜艇上抛掷出去的另一具伪装尸体,目的是为了加深德国人对“马丁少校”所带文件的印象。英国谍报机关的“肉馅”行动计划显然使德国人受到了蒙蔽。

1943年5月14日,希特勒会见墨索里尼,向他透露了马丁密件的内容,并且洋洋自得地说:“我想这的确是真的!在我们举棋不定时,这个情报太重要了!”墨索里尼说:“我总有一种预感,觉得盟军还是要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加重语气说:“直觉并没有情报重要,我们得到了可靠的情报!情报!”

第二天,希特勒召开最高统帅部作战会议,他命令:“所有与地中海防御有关的德军指挥部迅速密切协同,集中全部兵力和火器,在6月30日前完成对撒丁岛和伯罗奔尼撒岛的集结和部署。”

德军统帅部将德第1装甲师从法国调往希腊,准备支援那里的德、意守军;将德第90装甲榴弹师调往撒丁岛,增援岛上的意大利守军;将德第11空降军从法国北部调往法国南部,准备反击在撒丁岛登陆的盟军;将正在西西里岛南岸实施布雷行动的德军摩托扫雷艇和部分摩托鱼雷艇转到希腊海岸。直到7月9日,德军海军部仍然坚信撒丁岛和科西嘉岛是盟军首要攻击的目标,在希腊实施登陆的可能性很大。

为进一步使德、意軍对盟军登陆日期和地点产生错觉和误判,盟军在先期作战中,对意大利本土、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希腊等地广泛实施轰炸。

盟军还为登陆输送队制定了不同的航线。例如,规定西部特混编队在马耳他岛以北海域集结,发出虚假无线电信号,发射火箭和其他烟火信号,造成准备进攻西西里岛西部的假象;对部分登陆海滩不进行航空和炮火火力准备。这些措施使德、意军误认为美、英军将在西西里岛西海岸登陆,错误地将主力配置在西西里岛西部。

夺取制空制海权,实施严密的海上和空中封锁,既能保证登陆兵团的输送安全,还能达成削弱守敌的效果

登陆作战,输送船只数量多,队伍庞大,目标暴露,机动速度慢,自身防护能力弱,容易遭敌海上拦截和空中火力打击。特别是突击上陆时,背水攻坚,登陆兵缺少可靠依托和屏障,兵力兵器分批上陆,容易遭敌各个击破和连续毁伤。因此,登陆作战必需夺取并始终保持制空权和制海权,才能保证登陆部队的航渡安全和顺利上陆。

同时,对登陆岛屿实施严密的海上和空中封锁,阻断其补给供应和增援后撤,孤立岛屿守敌,并辅以海空火力打击,能够增大守敌心理压力,削弱守敌作战能力,不战或小战取胜。

西西里岛登陆作战中,为保障登陆兵和武器装备的海上输送安全,盟军利用海空兵力优势,夺取和掌握了战区制空权和制海权,确保了登陆作战行动的顺利实施。

战前,美、英海上与空中力量主动出击,积极歼敌,对西西里岛、撒丁岛、意大利本土以及希腊等地的机场进行猛烈轰炸,迫使德、意空军撤出西西里岛,夺取了制空权;对德、意轴心国控制的重要港口进行严密监视,对意大利本土的重要军港进行侦察,查明意海军舰艇动向,并对重要港口实施猛烈轰炸,使意海军主力舰艇无法出海作战,夺取了制海权。

登陆作战行动发起后,盟军航空兵继续对德、意空军机场进行持续轰炸,海军舰艇采取严密的防空反潜措施,持续保持制空权和制海权,有效掩护了航渡编队的海空安全,没有受到德、意军飞机和水面舰艇的攻击。

盟军还充分利用掌握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在战役先期对位于西西里岛与突尼斯之间的潘泰莱里亚岛实施严密的海空封锁和火力打击,切断该岛守军的后勤补给,阻断敌增援和回撤路线,导致岛上淡水供应中断,守敌心理压力增大,最终1万余人的守军全部投降,盟军很快夺取并控制了该岛。

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各部队主动密切协同,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

登陆作战是典型的联合作战,通常由陆海空三军共同参与、联合实施,参战军种多,作战空间广,作战行动转换频繁,战场情况变化快,必须建立统一、权威和集中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才能统一指挥和精确协调各种作战力量的作战行动,保证各种作战力量和作战行动同步展开,有序衔接,密切协同,使各种作战力量和作战行动功能互补,效能倍增,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作战力量和作战行动的整体作战效能。

此次战役,虽然交战双方在联合指挥和行动协调上有许多成功之处,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导致作战行动的协调性出现偏差,指挥控制不够集中统一,不仅各种作战力量未能协调一致地共同打击敌方,而且还出现了明显的误伤,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力量的整体作战威力。

盟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军种协同程序复杂,流程环节过多,协同时效性差。例如,在空中支援方面,盟军规定陆、海军在向西西里岛机动途中,可以向位于北非的空军申请空中力量的支援,但必须在半天前提出空中支援申请。再如,登陆部队申请火力支援,必须由特混舰队指挥官向海军司令提出报告,再由海军司令通报给空中力量指挥官,由位于突尼斯的战术空中力量指挥部下达飞机出动命令,协调流程繁琐,协同时间长,经常是当空中支援飞机到达时已丧失最佳战机,这种情况在登陆头几天就给美、英登陆编队带来较大损失。

二是个别军种各行其是,与其他军兵种的相互协调不够到位,造成不必要的误伤。在拟定协同作战计划时,空中力量计划参谋机构只注重研究战略轰炸,不考虑战术协同问题,拒绝海军提出的具有近距离空中支援的独立指挥权请求。空中力量计划参谋机构没有参加联合作战协同计划的制定工作,且协同信号不明确,结果在登陆作战行动发起前,就有数十架飞机被己方击伤击落。

三是指挥职责不清,督促检查不到位,没能将一些重要的作战行动信息及时传到相关部队,造成严重误伤。例如,7月11日,美军决定夜间在杰拉附近的法列罗机场实施空降,由于命令传达延误,没有及时通知飞行航路上的海军舰艇和已经占领该机场的己方地面部队,美军23架飞机被己方防空炮火误以为敌机而遭击落。两天后,在卡塔尼亚附近实施的空降行动中,运输机在东部特混舰队上空也遭到己方防空炮火打击,11架运输机被击落。

在德、意军方面,指挥不集中不统一,行动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导致正确的作战企图无法有效地贯彻落实,各种作战力量的作战效能未能最大化地发挥,加速了德、意军的失败。

按照规定,西西里岛守军统一由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官古佐尼上将指挥,但由于德军对意军缺乏信任,德军意大利南部战区总司令凯塞林元帅也参与指挥西西里岛守军。意军主张将主力配置在东部地区以增强反击能力,德军则提出将主力全部配置于西部浅近纵深。由于存在两套指挥体系,缺乏集中统一的决策和指挥,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无法落实。

由于双重指挥和相互猜疑,德、意军在作战行动中未能密切协同,主动配合。例如,英军进攻奥古斯塔港时,驻扎港内的400余名德军士兵在破坏军事设施后,奉命放弃城市向北撤退,而意海军水兵的3个教导连及部分勤务分队未接到撤退命令,仍继续坚守,其后也未得到任何支援,最终港口失守,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德军装甲师在杰拉实施反突击时,已经摧毁美军前哨阵地并冲到连接海滩的沙丘地带,登陆美军很快就被赶下海去,但德、意空军未能及时实施火力支援,而美军作战舰艇则从容地对德军坦克实施炮击,致使德军反突击失利,损伤严重。

猜你喜欢
登陆作战西西里岛盟军
复燃
风情万种的西西里岛
与西西里岛的美丽相遇
西西里岛血橙产量下降40%
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
仁川登陆作战的计划与实施
营救『盟军』飞行员脱险记
“二战”中盟军为何没有发动化学战?
东江纵队在港九地区协同盟军作战片断
对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组织指挥的片断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