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1-19 03:29马玉琴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京津冀办学院校

马玉琴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下,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激活廊职院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地方经济发展 对策研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激活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部分高校开始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的方法,高职院校开展得更晚。目前大家普遍认识到职业院校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地方特色,决定了它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當前,很多地方的高职院校也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但实际上,还局限在传统办学思路,缺乏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功能。[2]

正在争创省级优质示范校的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培育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多项办学成果在全省同类院校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相对仍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挖掘。[3]

一、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有待加强

首先,从人们的认知观念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上职业院校,这种认识根深蒂固。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认可度不高,甚至存在歧视。这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从高职院校办学的历史发展、外部环境、实践经验、文化积淀、发展决策和服务社会方面,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支持下,展现出了足够的干劲和活力,但同时仍笼罩在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思维模式下。在办学发展中,更注重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让学院发展升格。在办学过程中缺乏深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尽管有相应的内容设置,但是缺乏完整系统的与企业和社会联合育人的理念、机制等。[4]

2.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不合理,与地方产业对接不到位

不同学院由于受历史发展、自身条件、外部环境的影响,专业设置存在历史沿革性,但是需要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市场需求,设置或调整专业,拟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够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专业设置不是为了满足学生实际技能的提高,不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因为是传统的专业,虽然专业优势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仍然保留着,不舍得取消,存在着招生可能会回暖的侥幸心理。其次,迎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家长的心理,盲目跟风,不顾及自身条件和所在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的特点,申报“热门专业”,专业发展不利的同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再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培养出的人才不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结果是带来学生就业危机,也更加固了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

3.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

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体现了专业与市场对接的把握,对学生培养质量的监控,是办学和学生培养的指导性纲领。每一所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需有自己的特色,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但在实际中,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还比较传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程度不高,这样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和市场需求差距较大。我院的实训基地建设齐全,校企合作程度在逐渐加强,但是对于利用地方行业资源,与企业联合办学、多方面培养人才方面还有待提高。

4.产教融合不到位,校企合作育人效果不佳

如果把学生比作学校生产出的产品,那么学校教育完成的是产品设计、制作工艺、产品说明书介绍。当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产品合格与否由消费者也就是企业来评判。如果企业给予好评,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是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如果给予差评,企业一般会对产品进行新员工培训,通过梯队人才建设等方式进行弥补,这一点实属企业无奈之举。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甲方的企业,在参与到产品的实际和制作过程是缺失的,这成为整个职业教育的黑匣子。企业和院校都在努力打破,但是效果不佳。[5]

二、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我院为例

1.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特色优势,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意识

高职院校只有办学地位明确,才能找准办学目标,进而办出特色。而准确的办学定位,来源于对地方经济发展及其走势的了解和把握。所以,高职院校要破除被动服务的意识,树立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结合自身和当地的实际,主动和政府、企业、社会沟通,创造服务的条件和机会,强化服务地方发展的作用。同时,深化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明确服务宗旨。不但为当地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而且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通过科研项目,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技术难题等。不仅为在校生服务,还未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做好服务。[6]

2.加强与地方产业对接,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温州有什么支柱产业,该院就设置什么专业;温州有什么样的新兴产业,该院就开设什么培训。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一镇一品一专业”工程专业布局,服务中山市产业转型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紧贴市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和地方产业紧密对接,做精做细,做出了特色。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京津走廊之上,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必然会对廊坊乃至河北省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面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人口和产业的转移,首都第二机场建设,2022年东奥会举办等重大机遇,我院能够更好地把握京津产业外溢的时机,借力京津优质创新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方面抓住机遇,实现自身跨域发展。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创新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扶持重点专业,辐射带动专业群专业全面提升发展,创新办学育人机制,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品牌专业。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实施教学、考核评价等,高职院校主要承担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派有技能的师傅以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训练,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目前,我院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优化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以我院为牵头单位建立的河北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的作用,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规模效益,更大范围的服务现代产业。[6]

发挥我院重点专业群的带动作用。依托廊坊市域内和省级以上产业园区,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廊坊市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以产业调整带动专业建设,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与区域产业相对接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四大专业群。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打造特色重点专业。让品牌特色专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辐射带动专业群中其他专业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专业群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竞争实力。将分散的实验实训基地整合成专业化的实训基地,降低实训建设资本,实现教学资源共享。[7]

4.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校企联手打造双赢局面

学院和企业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课程标准,共建实践基地等实现人才和企业需求的对接。企业为学院提供人才需求的标准,并对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共同修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等。学院聘请有经验的一线的专家或技術工、企业家为兼职教师。密切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按照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深化订单培养。[8]

结语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廊坊率先走新路,奋力走前列,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之一的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绝对不能落伍,要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困难和挑战,创品牌、出特色,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求真务实,齐心协力,在实现创建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的同时,助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腾飞。[9]

参考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

[2]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3]邱磊.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J].教育探索,2016.8.

[4]刘欣.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诉求[J].职业教育研究,2015.1.

[5]王冬杰,杨立彬.探析职业教育服务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对策[J].区域经济,2016.7.

[6]李岩,闫西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秦皇岛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6.7.

[7]王晶.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8]安贝贝.京津冀一体化的未来在廊坊[J].热点观察,2016.10.

[9]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猜你喜欢
京津冀办学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