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18-11-19 03:19李彤张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古典舞民间舞蹈舞蹈

李彤 张烨

中学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舞蹈家,而是旨在使所有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得到发展。因此,舞蹈教育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舞蹈教育应促进学生生理健康

年龄12-15岁的中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骨骼成型的阶段。但是,由于长时间久坐,出现脊椎侧弯、驼背、肩颈僵硬等问题。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有着优雅体态和气质的人。比如,芭蕾舞形体训练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软开度、力度、爆发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舞蹈能力,还可以培养中学生优雅的体态和较好的外形气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们对肢体的运用从本能的无意识状态发展为具有舞蹈功能的有意识状态,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也逐渐消失,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

2.舞蹈教育应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使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自信心。此外,团队小组合作创作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力、交流力、创造力,还可以满足此年龄段学生精力充沛、渴望认可等心理需求,实现青春期男生和女生开放健康的交流。舞蹈教育给学生在相对枯燥的学习环境中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正处青春期的学生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

3.舞蹈教育應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舞蹈是一种文化,它应该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但是,当下的问题是,课堂教学谈及舞蹈,学生多会提到街舞、爵士舞、拉丁舞、肚皮舞等,鲜有提及中国传统舞蹈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承载着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淀了民族传统风格,是我国舞蹈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们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和风格,也可以深刻领略各民族的气韵和精神。

我国舞蹈具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与远古时期的中华文明相伴而生,经历时代变迁,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内涵。周代的“六代之乐”是周代统治者用于祭祀的六部乐舞,即黄帝之“云门”、尧之“大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商汤之“大濩”与周武王之“大武”;汉代的盘鼓舞将肢体动作与乐器表演、杂技结合起来,用多变的舞步来表达内心的情绪;唐宋的剑器舞将剑的攻击性与形体之美融为一体,刚柔并济,独具风采;唐代的胡旋舞受到外来民族舞蹈影响,起舞是不停旋转,成为上层社会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古至今,古典舞发展出身韵古典舞、汉唐古典舞、敦煌古典舞等不同的类型和风格,教师应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浓厚的民族舞蹈文化意识和情感,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舞蹈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DBB15060)研究成果

编辑 李刚刚

猜你喜欢
古典舞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