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在海南的实践与经验

2018-11-20 06:30陈小燕王习明
新东方 2018年2期
关键词:海南省贫困村贫困人口

陈小燕 王习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指引下,海南省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南地处中国的最南端,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在全省3.5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总面积中,分布着19个市县。其中,白沙、五指山、临高、保亭和琼中属于5个国家级贫困市县,儋州、万宁、乐东、东方属于4个省级贫困市县。2016年底,海南省总人口917.1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7.4万人,300个贫困村①刘笑非,彭青林,苏晓杰.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N].海南日报,2016-01-16.,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临高5个国定贫困县,其中白沙、琼中、保亭、五指山4个少数民族县市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余部分主要分布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屯昌县、儋州市等市县。海南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物质扶贫与思想扶相结合

要提高精准脱贫质量,需要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贫困群众进行思想帮扶,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内外协同,共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受海南自身特点、本土环境、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的影响,海南本土人相对于内陆人来说,比较安贫乐道。尤其是在海南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人们思想仍然比较落后,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高。在党和政府的积极物质帮扶下,海南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始终不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一些贫困群众思想认识误入歧途,坐等扶贫,“等要靠”思想严重,“越穷越有好处捞”的思维助长了一些贫困群众的“懒汉”错误思想。

要实现最终的脱贫致富,最根本的是拔出贫困户头脑中的“穷根”。因此,要实现海南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首先要解决的是贫困人口自己愿不愿意富的问题。如果没有贫困人群的主动配合和积极作为,再好的帮扶资源和帮扶措施,也很难奏效。因此,“精神扶贫”势在必行。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勇气和动力,让他们意识到必须依靠自身努力才能斩断穷根。只有实现贫困人口的精神富裕,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的真正脱贫致富。海南在推动思想扶贫方面,启动脱贫攻坚宣传“百日行动”,《海南日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本地新闻媒体,开辟了“脱贫攻坚进行时”专栏,深入解读中央和海南省脱贫攻坚政策,挖掘宣传脱贫攻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创造性地提出“电视+夜校+961017服务热线”精准扶贫模式,让贫困户了解各种扶贫信息和富农政策,掌握一定的科学种养技术,以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发展生产的能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脱贫攻坚工作。

二、“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相结合

“输血式”扶贫,即由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出钱出物对贫困者进行直接的物质上的救济①王明初,王增智.实现“三个转变”推进精准扶贫[J].求是 2017(6).。“输血式扶贫”是在实施“造血式扶贫”之前必不可少的扶贫方式。由于“内部造血”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输血式”扶贫在改善贫困者生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海南贫困地区大多交通不便,生产方式较为落后,加之受制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限制,经济发展滞后。因此,从短期而言,这种直接捐赠资金物资的“输血式”扶贫方式对贫困人口来说,无疑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输血式”扶贫方式容易助长贫困者不劳而获的惰性,且不利于贫困人口的最终脱贫致富,因此还要结合内部“造血式”扶贫方式。

海南“造血式”扶贫途径主要包括农业特色产业脱贫、生态旅游脱贫、电子商务扶贫、光伏发电脱贫等。第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如种桑养蚕、引种南药益智、花卉、菌草、牧畜养殖等种养产业。第二,充分利用海南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及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省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乡村旅游扶贫,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寨。第三,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工程。扎实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整村推进贫困村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大力宣传和培育农村电商队伍,支持贫困村劳动力开展电商创业就业,构建网上农产品营销市场。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互联网与市场对接,拓宽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卖不上好价钱等问题,提升土特产市场竞争力。第四,鼓励实施金融扶贫工程。如琼中县实施金融服务脱贫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琼中模式”农民小额贷款和“两权”抵押贷款。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室的服务功能,为农户提供金融知识咨询、宣传金融惠农政策、解决农民金融需求等服务②郭畅,秦海灵.金融下乡,助力精准扶贫[N].海南日报,2017-04-07.。第五,为了解决海南省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推动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各贫困市县开始实施光伏精准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已经成为海南省大多数市县政府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产业扶贫重要措施①邵长春.我省今年光伏扶贫市县增至16个[N].海南日报,2017-11-20.。

三、“差异化”帮扶与“多元化”扶贫相结合

海南省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千差万别,主要可归结为: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因缺土地致贫、因缺资金致贫、因缺技术致贫、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等。由于致贫原因不尽相同,因而需要实施差异化扶贫与多元化扶贫相结合的方式。要精准识别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分析致贫原因,针对不同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实施差异化帮扶措施。以一对一帮扶为例,一对一帮扶,对缓解贫困户的暂时困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一对一帮扶形式趋于同质化,基本上都是各个定点单位定期向定点帮扶对象送米、送油、送猪等物品。这种帮扶似乎变成了一种扶贫“作秀”,虽然能够给贫困对象一定的物质补给,但是也让贫困对象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抑制了贫困对象的主动致富热情,使得贫困对象等、靠、要现象滋生。因而从长远来看,一对一帮扶不是长久之计。在实施精准帮扶方面要避免帮扶方式的同质化,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如采取内源性扶贫、外源性扶贫、迁移性扶贫、公益性扶贫等多种不同的扶贫方式相结合,确保顺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精准扶贫方面,除了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扶贫方式。要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企业、高校、公众、民间组织等扶贫主体的参与热情,构建多元化大扶贫格局。海南在精准扶贫方面,在充分发挥各级党和政府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参与扶贫。海南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身到“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将自身资本、管理、技术、人才、市场优势与贫困村的土地、生态、劳动力等有效结合,助力扶贫。另外,积极引导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扶贫济困志愿服务活动。目前,海南已全面启动“互联网+社会扶贫”,依托国家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模式,中国社会扶贫网发展形成了爱心帮扶、电商扶贫、扶贫众筹、扶贫展示、扶贫榜样等五大功能,为社会扶贫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四、生态补偿脱贫与生态移民扶贫相结合

为保护生态环境,海南省对生活在生态核心区的贫困户采取生态补偿脱贫或生态移民扶贫。2016年4月9日,海南省颁发《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②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N].海南日报,2016-04-19.。在具体生态补偿措施方面,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大力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对已核发林权证,且地块涉及公益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生态帮扶补偿。乐东黎族自治县实施的生态补偿工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施生态补偿工程。组织实施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按时足额兑现生态补偿,对全县60万亩生态林下拨生态林补偿资金1300万元,惠及贫困户662户2843人。二是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对贫困户实施的林业产业项目给予倾斜,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林产业致富。对林业项目覆盖不到,有发展林业产业意愿的贫困户给予苗木补助。三是实施生态管护建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216名贫困人口聘请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促进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海南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或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相邻、且拥有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区。为保护好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还需要进行生态移民扶贫。在生态移民扶贫方面,海南对居住在白沙、保亭、五指山、琼中等市县生态核心区、水源保护区内和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生态移民扶贫搬迁工程1○况昌勋,吴晓笙.我省推十项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N].海南日报,2016-04-19.。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对红毛镇合老村和营根镇百花村一、二村实行生态移民扶贫,房屋建设标准为每户175平米。白沙黎族自治县对位于生态核心区的南开乡道银、坡告2个村庄和生存条件差的七坊镇高石老村进行整村移民搬迁,成功实现整体脱贫。乐东黎族自治县在推进尖峰镇翁毛村委会试验场村生态扶贫移民搬迁方面,规划新宅基地安置地块25亩,每户120平方米住房;改造农田160亩,每户不少于6亩的水田用于移民农业生产。通过组织贫困户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生产,成立养猪、羊专业合作社发展养殖业和引导就近打工就业,不断增加贫困户收入。

五、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与保障兜底性扶贫相结合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与保障兜底性扶贫作为公益性扶贫的两大方面,是海南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海南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因此,海南各个贫困市县都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做优脱贫攻坚大环境。以琼中县为例,基础设施脱贫工程,主要是针对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实行危房改造帮扶。帮扶标准为:低保户及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建(新建)的每户补助6万元;修缮加固的每户补助2万元;2011-2015年间已领取补助进行危房修缮,进行重建(新建)的每户补助4.5万元。一般贫困户整村推进危房改造,重建(新建)的每户补助5万元,修缮加固的每户补助1.5万元;分散改造户,重建(新建)的每户补助3万元,修缮加固的每户补助1万元②郭畅,秦海灵,陈欢欢.富美乡村黎苗情[N].海南日报,2017-04-07.。白沙县在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作出了努力,加强贫困村公路安全防护、道路硬化和危桥改造;为多个村庄改造电网,为贫困家庭定期检查用电设施,免费维修更换残旧电力设备;进行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等。

为加强贫困人口的风险防控能力,《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③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N].海南日报,2016-04-19.。目前,海南各市县正在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付诸于实践。如琼中县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程,对本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80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除给予补差外,对家庭老年人、未成年人、重疾人等,按家庭困难程度,在原补差基础上增加10%~30%不等补助金;符合医疗救助(大病救助)或临时救助条件的,同时可以申请医疗救助(大病救助)或临时救助;低保家庭成员中子女考上大专以上院校的,可以申请入学救助。近年来,海南省各市县在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效解决了特殊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

猜你喜欢
海南省贫困村贫困人口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