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南黎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2018-11-20 06:30陈建锋
新东方 2018年2期
关键词:琼崖海南革命

陈建锋

当前,理论研究对于什么是红色文化资源还未形成共识,但都能围绕何人做何事、体现何种革命精神这一主线进行探讨。海南黎苗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于特定的海岛,是在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下,由海南黎族、苗族人民在较长时间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积累而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与之相应的物质载体①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

一、海南黎苗红色文化资源概貌

海南黎苗民族主要聚居在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等地,黎苗红色文化资源相应分布在以五指山、黎母山为中心的海南岛中部地区,其内容广泛、类别多样,更是海南黎苗人民革命进程的历史见证。

(一)“23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

海南的琼崖革命当年曾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聂荣臻的高度肯定,并赞赏“23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对国家、对民族贡献很大。琼崖革命精神真实体现无数仁人志士怀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革命代表人物冯白驹用“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进行总结,没有来自五湖四海的群众和本岛汉、黎、苗等各族人民对琼崖革命的支持,是不可能红旗不倒并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

坚定的理想信念、自立敢为、团结同心的精神在最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1932年琼崖革命最低潮时,琼崖纵队在冯白驹等带领下在母瑞山坚持革命,他们经常下山去到黎苗聚居区展开工作,在山上,也常能得到黎苗人民的掩护支持。1943年,黎族首领王国兴同志带领当地黎苗人民进行了白沙起义,得到琼崖党委大力支持。可见,汉、黎、苗等民族团结、相互支持是琼崖革命精神的精彩篇章。

(二)革命遗址与纪念场馆

“琼岛各地留下的500余处珍贵的革命遗址,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海南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辉煌历史。”①杜颖.五百余处革命遗址诉说琼岛红色往事[N].海南日报,2014-09-29.黎苗人民在相当长时间内的革命与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数量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尤其以琼崖革命斗争史陈列馆、海南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陵水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园为最典型代表②王善,程川.海南黎族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5(2).。以陵水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为例,1927年7月,由黎族共产党人黄振士领导陵水起义,黎族各峒主组织黎民参加,在攻克陵城后成立了陵水县人民政府,还建立了县工会、农会、妇女会等组织。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真实再现当年黎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卓有成效的艰苦革命史迹。

(三)红色教育与文艺

海南各界知识分子能够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岁月中觉醒,毫不畏惧开始斗争的呐喊,努力给全岛民众传播党的政治主张与革命理念。

1.报纸。在海南红色革命中,先后创办几十份报刊,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创办于1921年4月以传播“五四”新思想为宗旨的《琼崖旬报》;大革命时期,中共琼崖地委创办并发行的《现代青年旬刊》;大革命失败后,琼崖特委创办的机关报《琼崖红旗报》;抗战期间,琼崖特委出版的《救亡旬报》;解放战争时期,琼崖特委创办的《新琼崖》③赵康太.琼崖革命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248-250.。这些机关创办发行的革命报刊对黎苗的革命群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红色文艺作品。最初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出现了红军剧团,标志着琼崖革命的文艺宣传活动进入新阶段。革命的歌舞剧队在黎苗聚居区汇演各种红色剧目,演出形式多种多样,有话剧、琼剧、歌曲、舞蹈、器乐等形式。

3.革命教育学校。1923年7月,《琼崖旬报》刊发题为《改造琼崖计划》,文章呼吁加强改造海南教育。此后,琼崖公学开始创办,招收海岛各族有志青年入学,积极宣传先进革命思想。除此之外,革命教育以琼崖仲恺农工学校、工农运动讲习所、琼崖列宁学校、琼崖抗日军政学校为代表,培养了大量的革命群众④李德芳.琼崖革命精神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2-94.。

黎苗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在黎苗聚居区革命的艰苦岁月里形成的,体现出革命人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

二、保护与开发海南黎苗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分析

保护与开发海南黎苗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至少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弘扬海南黎苗的琼崖革命精神,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利于汉、黎、苗等各民族团结与发展,提升黎苗民族经济实力;三是利于落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一)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

1.为黎苗民族地区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真实素材

以1943年8月12日海南琼中白沙起义为例,黎族苗族人民因不堪忍受国民政府和当地驻军的横征暴敛,在多次商议妥当以后,黎族首领王国兴带领大家发动了震撼全琼的白沙武装起义。在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约一个月,国民政府纠集兵力开始反扑镇压革命,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白沙起义很快遭到挫折,王国兴等带领一部分起义军一边上山坚持斗争,一边派员主动联系中共琼崖特委,从此黎苗人民在琼崖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对敌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对王国兴当年领导的白沙起义评价很高,把白沙起义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觉醒的典范,赞赏黎苗人民自发起义、主动寻找共产党的行为。

2.诠释黎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黎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海南岛中部黎苗聚居区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凝聚而成的精神财富,以各民族团结和人民解放为目标,以求实现富强、民主、平等与民族和谐。因此,黎苗红色文化能够理所当然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资源

黎苗人民在革命岁月里用实际行动书写争取“平等、解放、富强、公正、民族团结、和谐友善”的壮丽诗篇。当前,务必大力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不断提炼其精髓,用红色精神抵制社会不良心态,让民众打心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

1.黎苗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

2014年末,海南省常住人口总量达到903万,以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为主,其中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海南岛中部、南部山区。当前国内个别民族聚居地方面临一些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威胁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黎苗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起到积极的民族团结教育作用,采取措施不断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在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面前,“三股势力”注定失败①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可以说,黎苗红色文化资源是十分宝贵的促进民族大团结的精神资源。

2.有利于发展黎苗民族经济

由于交通不畅、产业单一与过度依靠农林产品的原因,海岛中部黎苗聚居区的经济相对落后,保护与开发黎苗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发展黎苗民族经济。一是有利于当地黎苗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在政府、民间资本的投入下,保护与开发红色资源,会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这无疑增加当地黎苗劳动力就近就业的机会,增加黎苗农村劳动力收入。二是夯实黎苗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基础,间接为黎苗人民增加福利。特别是在国际旅游岛战略背景下,海南的旅游业取得瞩目成就,休闲游、健身游、红色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剧增。搞好黎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吸引更多游客,不仅有利于增加当地旅游企业、组织等相关产业的收入,而且更会增加从事红色旅游工作的黎苗人民经济收入。

(三)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自然和自然的历史”要和谐,即人的活动不断改造的自然与自然自身变化的过程要和谐。人类劳动是顺应自然自身变化的规律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务必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黎苗聚居区的红色资源,既是黎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的“历史的自然”,体现通过革命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又能顺应当地自然发展规律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实践的生态观。

三、保护与开发海南黎苗红色文化资源路径思考

(一)加强黎苗红色文化资源的条件建设

1.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硬件建设,注重黎苗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纪念场所的建设。还原其历史面貌,适当扩大规模,健全基础设施,便于突出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例如,可以有重点地针对琼崖革命斗争史陈列馆、白沙起义纪念园等进行保护、开发。在保护、传承基础上为红色文化资源走出一条产业化开发道路做好准备。

2.加强红色文化资源软件建设,收集整理黎苗红色文物和文化资料。红色文化资源软件方面主要指发生在海南黎苗地区的革命事迹、革命文学以及蕴涵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年代遗留下的文物、资料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中之重,重点加强革命史实、革命报刊杂志、革命文艺作品(歌谣、口号、戏曲、美术、宣传标语)的保护与开发。

3.多渠道传承黎苗红色文化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通过报刊杂志、广电网络、学校教育和大众红色旅游等途径传承黎苗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内涵。二是邀请当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及其家人讲述当年革命经历、革命记忆,让听众在重温历史中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三是举办黎苗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以“会”带动海南黎苗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促进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融合。

(二)推进黎苗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海南以生态立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振兴海南黎苗聚居区经济,必须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旅游之路。

1.处理好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关系

黎苗红色文化不能够被黎苗民族文化淹没,黎苗红色文化是黎苗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黎苗民族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具体体现。在日渐兴起的民族文化旅游浪潮中,不应该把最能够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旅游淹没。相反,应该在开发黎苗民族文化过程中注入黎苗红色文化资源的要素。比如,在黎苗民族文化旅游中的餐饮,可以增加“革命菜”等特色菜品,既能够保证游客绿色餐饮需要,更能够在餐饮过程中体会当年革命的艰辛。因此,如何在旅游中融入“革命体验式”产品,使游客在旅游中既体会民族文化,又能真切体验红色文化很是必要的。

2.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黎苗扶贫有机结合

黎苗聚居区主要在海南岛以五指山、黎母山为中心的中部山区,也是海南主要贫困地区,国家重点贫困县如五指山、白沙、琼中等市县均分布在此。因此,如何把开发黎苗聚居区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与当地扶贫结合起来成为关键。海南省在2015年7月提出“旅游扶贫”计划,黎苗聚居区有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加之国际旅游岛政策扶持,旅游发展进步不小。

相比三亚、琼海、海口等地的旅游基础设施成熟,黎苗聚居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显得薄弱。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要不断加强旅游道路、接待设施建设。一是明确旅游扶贫的思路,重点打造符合生态立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打通连接海口、三亚的中部高速公路,引进资金改善黎苗聚居区旅游接待设施。二是转变观念,走市场化道路,将地方政府、公司、黎苗文化旅游协会、旅行社与黎苗当地从业农民形成红色文化旅游链。三是突出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红色文化特色,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注入当年革命年代“体验式”红色旅游。比如,让游客作为群众演员参与当年“白沙起义”,真切体会革命激情与艰辛。

3.带动黎苗民众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发展旅游必然离不开当地景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海南黎苗红色文化旅游必须通过合理的机制调动黎苗民众的参与。黎苗民众对先辈在革命岁月中的英雄事迹口口相传,并通过红色文化资料的挖掘进一步完善革命先辈事迹。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将革命事迹“口述”给游客,实现经济收益与当地红色文化传承的结合。

在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过程中,调动黎苗民众的积极性,就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开发出谋划策。在吸收红色景区工作人员就业时,应该注重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特别要对现代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黎苗红色文化、黎苗民族文化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在此基础上优先考虑本地黎苗民众,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三)将黎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海南生态文明建设

以五指山、黎母山为核心的海南岛中部是海南天然绿肺,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品种多,是世界三大热带原始雨林之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更得益于黎、苗等各民族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

黎苗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宗教信仰,比如认为万物有灵、崇拜祖先、相信鬼神等至今仍盛行。他们对大自然赋予的一切都敬畏地遵循,包括居房也是顺应海南自然而造,各种干栏式的船型屋聚落无不体现黎苗民众的传统生态思想。

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时,必须理顺生态保护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不能够竭泽而渔盲目开发,应该遵循自然与民族文化的和谐,在不破坏生态文明的情况下,设计独具匠心的黎苗特色旅游产品。比如修旅游公路,可以用黎苗工艺作品作为道路交通标识;修建类似船型屋的建筑作为纪念场馆,等等。

总之,黎苗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黎苗民族文化构成海南黎苗聚居区旅游资源的三宝。通过保护开发黎苗红色文化资源,做到既能传承历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在保持生态文明中实现旅游扶贫,实现黎苗人民全面小康。

猜你喜欢
琼崖海南革命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寄海南友人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出版
海南杂忆
中国的出行革命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