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监督”促“精准扶贫”

2018-11-20 07:44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3期
关键词:违纪贫困户精准

前不久,营口盖州市万福镇东朝阳村的贫困户王凤良给村支书吕纯杰打来电话,让他赶紧过去看一下,他要卖几头猪崽儿。

原来,今年初,镇里根据王凤良家的实际情况,扶持他发展生猪饲养产业。按照镇纪委对扶贫工作全程监督的要求,村干部要保证贫困户真正把扶贫收益用于再生产,所以,王凤良要卖猪,村支书也要到场监督。

三头猪崽儿让王凤良收入了1200元,坐在火炕上的王母激动地说:“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这孤儿寡母有了保障,也能过上好日子了!”体弱多病的王凤良也信心满满地说:“养猪这项目挺适合我们,照这样发展,用不上两年,俺们自己就能脱贫,日子更有盼头了。”

今年,镇扶贫办不但帮王凤良买了两头母猪和饲料,还派人过来给猪注射了疫苗。市里、镇里纪委的干部也没少来家里检查,问他有什么困难、扶贫资金到没到位。

精准扶贫要取得精准实效,就必须做到精准监督。为了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盖州市纪委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紧盯扶贫政策落实的各个环节,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及贪污挪用、优亲厚友、执纪不力等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严格监督。坚持扶贫工作做到哪儿,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儿;扶贫政策落实到哪一步,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一步。

2017年年初,盖州市纪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明确提出:凡是涉及扶贫领域的问题线索要优先核查、涉及扶贫的违纪问题要优先处理。

“脱贫攻坚工作最难、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是对贫困户的认定。在这点上,村党支部真是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让那些喜欢凑热闹、占便宜、说风凉话的人心服口服。”万福镇前徐堡村党支部书记李振元感触颇深。

“是贫困户的农户一个不能漏掉,不是贫困户的农户要坚决拿下,做好扶贫工作首先就要精准识别。”2017年8月,什字街镇纪委书记柳明接到举报,反映邹屯村扶贫户不符合标准。柳明得到消息后,立即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对被举报的8户居民一一进行了暗访。经过走访,发现其中4户确实不符合标准。经镇党委研究决定,立即取消了这4户家庭的贫困户资格,并将已发放的扶贫款物折价收回。

“真没想到,被‘吃掉’的钱还能送回来!”这是盖州市杨运镇杨运村脱贫群众的感叹。2016年年末,杨运村“两委”班子擅自向该村213名脱贫群众每人收取50元,共计1.045万元,用于建档立卡、照相、打字、复印等费用。问题查实后,杨运镇党委第一时间将违纪款退还给脱贫群众,杨运村原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万栋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017年年初,盖州市矿洞沟镇薛屯村党支部书记聂洪忱为将“整村推进扶贫到户资金”变更为“公益事业建设资金”,动用扶贫款给市扶贫办原主任冯昆山送礼,被立案审查。“连老百姓的救命钱都敢贪,这样的干部查得好!”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看了报纸和电视上的报道后,激动不已。

对扶贫领域作风不实者敲响“警钟”,对胆敢向扶贫资金“伸黑手”“动奶酪”者敢亮剑。2017年7月,盖州市纪委对全市各乡镇(街道)脱贫人员项目资金使用、基本信息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查实并处理扶贫领域违纪问题3件,给予3人党纪处分。

打赢扶贫脱困攻坚战,不仅关系到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这场攻坚战中,盖州市纪委积极行动不缺席、挺纪在前不缺位,把整肃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推动扶贫脱困的催化剂、助力器,保证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见到实效。

猜你喜欢
违纪贫困户精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姚刚违纪被查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