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渡”传人

2018-11-20 12:57
共产党员(辽宁) 2018年15期
关键词:渡口村民

在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有个仍在使用的古老渡口,今年76岁的万其珍还在这里摆渡过河的村民。他从前辈手里接过船桨,对乘船的人分文不取,天天守在这里“义渡”,寒来暑往,已经20多年。几年前万其珍交了班,儿子成为又一代义渡传人,他还是闲不住,经常在船上忙碌。

近年来,万其珍家族“义渡百年”的故事广泛传播,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万其珍被评为“感动湖北2010年度人物”,入选“中国好人榜”,2012年被授予首届“中华十大信义人物”称号,2013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湖北省道德模范。“百年义渡”所包含的精神财富和体现的人生境界很值得研究探讨。

代代延续的善行

140多年前,还是清朝末年时,万其珍的祖父一家逃难来到鄂西南深山中的大沙河村,村民接纳了他们,并给予帮助,令全家人十分感动。为报乡邻关爱之恩,他的祖父自造木筏,为村民摆渡,不收分文。他不但自己为乡亲忙碌终生,还嘱托后代把“义渡”之船撑下去。万家来之前村民用三块木板来渡河,非常危险,很多人到了河边十分胆怯。有了摆渡船,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方便了。时光跨越百年,万家几代人一直守在河边,义务摆渡。万其珍1995年从叔父手中接过撑杆,此后摆渡就成了他的终身职业。万其珍的儿子、孙子时常前来帮他撑船,祖先的承诺他们坚守着、延续着……

无论阴雨连天,还是夜半更深,只要有人喊“过河”,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他们也当即摆渡,从不会为多等几个人而耽误时间。最忙时,万其珍每天来回撑船50多次。为了不耽误村民过河,万其珍养成了早出晚归的习惯。晚上村民都回家之后,他才回家吃晚饭。农忙季节,他忙得顾不上回家,就在渡口小屋里烧土豆或红薯当饭吃。大沙河有一次发洪水,水位高,水流急。家人劝万其珍不要冒险去渡人了,万其珍执意继续摆渡。他认为跟别人说好的事情,不能轻易放弃,家人拗不过他,就陪他在汛期接送村民。

从渡口到家,来回行程超过5公里,万其珍为方便乘船人随叫随到,在河堤上搭建了一间茅屋,日夜守在那里。村里人觉得他为大家这么辛苦,总得有个像样的遮风挡雨的地方,便自发组织起来修建了一间简易石屋。从此,万其珍便把低矮、潮湿的石屋当成自己的住所,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他都一直坚持。

先辈义渡已逾百年,万其珍这一代也坚持了20多年,这无私奉献精神何以如同家族血脉一样,流传下来?万其珍成为名人后,听到很多这类提问。他曾经感慨地回答说:“我爷爷把竹篙交给幺叔,幺叔又交给我,这一代又一代的交接,看中的不仅仅是水性好,更主要的是人要忠厚。摆渡是一项缠人的活儿,干一天两天,谁都能干好,要是干上两年三年甚至一辈子,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义渡是具体行为,忠厚、助人、报恩才是更为珍贵的家风。家风化人,才有了代代传人。也许有一天河上建了桥梁,摆渡再无需求,而珍贵的家风仍可以代代传承!

受欢迎和尊重的人

从事义渡的前辈们都俭朴、清苦,万其珍家境也不富裕,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下水平。上世纪80年代,县里给万家摆渡的人每个月发60元补助,到了90年代涨到80元。恩施州政府鼓励万家的百年义渡,从2007年起把补助提高到了每月540元。这点钱使万其珍的日子好过了点,但其家境还是有些清贫。

市场经济的时代潮流在这里激荡,万其珍的儿子、儿媳曾到外地打工,收入远远高于万其珍。也有人看到摆渡这项服务蕴含着商机,想邀万其珍“合伙”经营:摆渡一个人收费一元,一个来回大概有10人,每天按30个来回计算,每月有近万元的收入。万其珍听了这“生财之道”,却手一挥拒绝了,“说话要算数”。

作为万家第三代义渡艄公,万其珍从早到晚守在河边。父亲留给他的那件蓑衣,夏天挡雨,冬天避寒,补了一道又一道,还舍不得换。劳累、辛苦自不必说,更难忍受的还是寂寞。工作期间长年无人陪伴,没有乘客时,河边就只有孤零零的万其珍。白天还可以编编竹器,和村民聊聊家常,可到了晚上,万其珍独自守在无水无电的渡口小屋里,只好哼哼山歌,自娱自乐,以便打发寂寞的时光。

万其珍也并非只做摆渡一件事,善良的人品表现在很多方面。渡口旁边有两棵县政府挂牌保护的百年古树。在一个雨夜,有个村民串通一伙人,乘万其珍熟睡之机,来到河边挖树。万其珍上前劝阻未果,便连夜赶到乡林业站汇报,盗树行为被成功制止。万其珍几次受到打古树主意的人恐吓,有人砸过他的锅,毁过他的门。也有人利诱他,只要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把树挖走,就给他8000元好处费,被他严词拒绝。村委会要给他护树补助,他也谢绝了:“我要是为了钱,当初就不会去得罪人。”

万其珍兢兢业业摆渡,老老实实做人,敢于伸张正义,成为全村最受欢迎和尊重的人。万其珍没多少文化,本领也就是摆渡、种田,受尊重是因为他精神高尚。这精神与家族传统有联系,更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上为社会作出贡献,获得一方群众赞扬,就是时代的精英人物。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工作岗位有区别,但政治态度、道德品质有普遍的正确、高尚的标准。2006年6月,万其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万其珍的渡船从此被村民称为“党员号”,可谓当之无愧!

“义渡”的回应

善行善举来自优良的人品,同时也是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产物。万其珍祖父开创“义渡”,起因是报恩,传承下来,跨越百年,万家几代人的付出巨大,也得到了众多乡亲的热切回应。报恩、感恩、助人为乐的气氛洋溢在渡船、河岸、村庄……

为报答万家人义渡,大沙河村村民一代又一代地接济万家。在万其珍爷爷那一代,当地乡绅就拿出5亩多良田,作为万家人生活的“义田”。一百多年来,土地所有权经营权有过几次历史性变革,到万其珍这一代,村民们还是一致同意在渡口旁保留1亩责任田,让万其珍一家用来贴补生活。

万其珍义渡让当地千百个家庭受益。有的村民说,如果没有摆渡船,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生活!得到无私帮助,大家都有感恩之情,万其珍家里有点难事,乡亲们也热情帮助。200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大雨如注,河水暴涨。万其珍发现自己的船就要被洪水卷走,他一个人想把船拉到岸边,但根本拉不动,情急之下向周围呼喊。听到“抢船”的呼救声,一位水性很好的村民跑向渡口,跳入河中,和他一起将船拉回了岸边。

“百年义渡”历时虽久,长时间里却仅为沿河两岸群众所知,为更多人知晓还是近些年的事。“百年义渡”知名度渐高,万其珍得到一系列荣誉,社会活动也多了起来,但盛名之下,他还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有人说万家义渡早已超越了报恩,一百多年前乡亲接纳之恩需要几代人报答吗?其实报恩是很难量化的,贵在情义的交流。情义无价,人们在相互施与和报恩中会感受到向善的无穷力量。

猜你喜欢
渡口村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渡口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非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