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

2018-11-20 07:42杨春生
中国药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酚酸丹参生长因子

赵 妍 ,杨春生 ,田 冲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十二师分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脊髓损伤(SCI)是因脊柱受到某种伤害导致脊椎骨折而引起的,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轻者有触觉、痛觉、运动功能障碍,重者会引起脊髓细胞、组织坏死及胶质瘢痕形成、轴突脱髓鞘等,导致四肢瘫痪,瘫痪肢体感觉障碍,出现排尿困难、大小便失禁等症状[1]。近年来,SCI的发病率明显增高[2],但目前临床对其尚无有效治疗措施,主要采用传统的综合疗法,常应用糖皮质激素、神经节苷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神经生长因子、脱水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胰岛素生长因子-1、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等药物,但临床疗效均不佳[3]。鼠神经生长因子为多肽蛋白质,对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再生、功能发挥等均有调节作用,能促进受损脊髓功能的恢复[4]。丹参多酚酸盐的主要成分为丹参乙酸,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益肾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较好,对肺、肝、肾等脏器及其损伤也有一定防护作用[5],能促进受损神经纤维的愈合,对未受损和受损较轻的神经纤维有一定保护作用[6]。本研究中探讨了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S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脊椎损伤学会(ASIA)制订的诊断标准[7];经 CT /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受伤到入院的时间在24 h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慢性脊髓损伤;颅脑损伤;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SCI患者1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8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内固定术、椎管减压术、脱水、止血及抗压等。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51,规格为每瓶 20 μg)肌肉注射,每次 20 μg,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7,规格为每支50 mg)100 mg加至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神经功能评分[8]:共包括运动功能、触觉和痛觉3个方面,其中运动功能的评价选取四肢10块肌肉,对左右侧功能评定,每侧0~5分,每块肌肉0~10分,满分为100分;触觉和痛觉的评价选取全身28个关键点,对左右侧功能评定,评价为正常得2分,障碍得1分,缺失得0分,满分为112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

氧化应激因子: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星形胶质原性钙结合蛋白 S100β(S100β)水平,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检测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基免实业有限公司,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临床疗效[9]:优,感觉和肌力达到4级及以上;良,感觉和肌力达到3级;可,感觉和肌力达到2级;差,感觉和肌力未达到1级。有效=优+良。

安全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数据正态分布,方差齐性,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4。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好。

3 讨论

SCI是由于暴力伤、坠落伤、交通伤、运动损伤等所引起的脊柱创伤,患者多为青壮年[10]。SCI引起的神经损伤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损伤多出现在损伤后4 h内,以出血和外界压迫为主,继发性损伤出现在后期较长时间内,是细胞和分子主动调控的过程,有一定可逆性,包括神经缺血、炎性反应、谷氨酸受体过度兴奋等所致的脊髓毒副反应[11]。因此,预防SCI后的继发性损伤对SCI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神经保护剂、营养剂和再生剂,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神经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对受损脊髓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12]。丹参多酚酸盐临床常用于血瘀相关病症的治疗,其能通过提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加快吞噬速度,促进营养物质交换,以促进受损神经纤维外膜及其周边组织的愈合,从而发挥治疗SCI的作用[13-1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3同。

组别 运动评分 触觉评分 痛觉评分对照组(n=86)治疗组(n=87)t值P值治疗前60.45 ±4.31 61.20 ±4.57 1.110 0.134治疗后71.58 ±5.62*80.47 ±6.90*9.285 0.000治疗前74.28 ± 6.37 75.11 ± 6.85 0.825 0.205治疗后84.84 ± 7.80*94.25 ± 8.17*7.747 0.000治疗前71.12 ±6.50 72.24 ±6.95 1.094 0.138治疗后82.40 ± 7.38*93.35 ± 8.04*9.329 0.000

表3 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比较(±s)

组别SOD(μmol/L) MDA(μmol/L) BDNF(μg/L) S100β(μg/L)对照组(n=86)治疗组(n=87)t值P值治疗后1.45 ±0.17*0.55 ±0.08*44.634 0.000治疗前7.80 ± 0.54 7.87 ± 0.60 0.806 0.211治疗后9.45 ±0.75*11.85 ±1.02*17.615 0.000治疗前7.94 ± 0.61 8.02 ± 0.65 0.835 0.203治疗后6.43 ± 0.42*4.31 ± 0.30*38.237 0.000治疗前14.38 ±3.01 14.45 ±3.42 0.143 0.443治疗后19.50 ±4.15*23.71 ±4.28*6.567 0.000治疗前2.67 ±0.21 2.63 ±0.24 1.166 0.123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例[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联合治疗疗效更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两药联合治疗SCI具有协同作用,能较大限度地发挥2种药物的疗效,从而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15]。治疗后,两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及痛觉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丹参多酚酸盐能扩张痉挛的血管,改善微循环,对细胞壁和血管壁有保护作用,并可对抗神经细胞缺氧,延缓甚至阻止脊髓损伤继发性进展。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和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6]。治疗后,两组血清SOD及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MDA及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治疗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SOD为机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具有抗氧自由基损伤的作用[17];MDA为脂质过氧化物,其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可反映过氧化反应的程度和氧自由基的产生情况[18];BDNF为调控小分子和氨基酸的神经蛋白,能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对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19];S100β为神经胶质细胞生成的钙活性蛋白,在脊髓胶质破坏后进入血液,其血清水平与脊髓损伤后痉挛和疼痛程度有密切联系[20]。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通过保护线粒体膜来改善腺苷酸代谢,维持组织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发挥保护组织免受自由基继发性损伤的作用,还能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来抑制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抑制氧化应激反应[21]。高亚东等[22]的报道指出,鼠神经生长因子能通过抑制MDA的生成和提高SOD活性来发挥保护大脑皮质细胞损伤的作用。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提示两药联用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SCI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酚酸丹参生长因子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氟桂利嗪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含冰片丹参制剂对胃黏膜损伤作用的影响
新疆紫草总酚酸提取物指纹图谱建立及4种成分测定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