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窍聪耳方联合挑治法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2018-11-20 04:10范玉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梅尼埃纯音识别率

陈 霞,范玉江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梅尼埃病属于耳源性眩晕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胀满感、耳聋和耳鸣的四联症,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1]。临床采用低盐饮食和药物等方式治疗此病,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约有3%患者疗效欠佳,会发展为难治性梅尼埃病,难以治愈[2]。研究表明,应用针灸手段包括针刺、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和挑治等多种方法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具有不良反应小、取材简便易得、疗效确切等优势,能明显提高听力水平,改善临床症状[3]。2014年4月—2016年3月笔者观察了开窍聪耳方联合挑治法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上述时期在本院诊治的11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均符合《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4]中梅尼埃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痰浊中阻型诊断标准[5],主症:眩晕且胸脘痞闷;次症:咽喉痰多且黏、泛泛欲吐;舌脉:舌苔白腻、脉弦滑。所有患者年龄35~65岁;单耳发病,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戒浓茶、烟、酒和低盐饮食)、心理治疗以及常规药物治疗(前庭抑制剂、血管扩张药、利尿剂等)半年以上仍存在眩晕症状频繁发作,同时伴有不同程度耳胀满感、耳聋和耳鸣,且对侧耳听力正常;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内耳、中耳手术史或中耳疾病者;因中枢神经病变造成眩晕者;皮肤破损或皮肤疾病者;不能耐受挑治操作者;伴有其他外科和内科危重疾病者;伴有骨结核、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伴有出血倾向血液疾病者。随机将116例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8例,男26例,女32例;年龄35~64(51.30±6.59)岁;病程1~6(2.46±0.58)年;左耳35例,右耳23例。研究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36~65(50.86±6.21)岁;病程1~7(2.63±0.64)年;左耳37例,右耳2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挑治法治疗,患者端坐,选择大椎旁开0.5~1寸处,让患者低头,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施术部位两侧用左手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拿0.35×25 mm规格毫针,平刺入皮肤,深度1~2 mm,然后倾斜针身,将少许表皮挑起,轻轻提起针身,水平晃动,左手持手术刀片沿着针体将表皮切断,完成后对另一侧进行同样操作,然后患者取正坐位,重复此操作于百会穴上,操作结束后患者需卧床休息0.5 h,隔天重复治疗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窍聪耳方,选取百会、风池、头窍阴、翳风、内关、支沟、听宫、中脘、丰隆穴位,患者端坐,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选用1寸毫针,针刺两侧风池穴,针尖向鼻尖方向垂直快速进针,于得气后应用平补平泻手法,向耳区方向传递针感,不留针;取仰卧位,选用1寸毫针针刺双侧头窍阴穴和百会穴,针尖与头皮呈30°角时快速进针;选用1寸毫针针刺双侧翳风、内关、支沟,先垂直快速进针,后慢慢向内纳针;选用1寸毫针针刺双侧听宫穴,垂直入针;选用1.5寸毫针针刺中脘和双侧丰隆穴,先快速进针破皮,后慢慢向内纳针;其余诸穴,均于得气后应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天治疗1次。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且治疗期间需静养,低脂、低盐清淡饮食,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施术处不要接触水,并对2组患者随访半年。

1.3观察指标 ①依据《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4]中相关标准评定2组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语言识别率升高>20%,纯音听力升高>25 dB,治疗后半年内无复发;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语言识别率升高>5%,纯音听力升高>15 dB,治疗后半年内偶有复发,但发作时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无变化,治疗后半年内反复发作。总有效为显效+有效之和。②记录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评分、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其中DHI评分的评价内容包括身体性、功能性和情感性3个方面的25项问题,分数范围0~100分,眩晕障碍越严重则得分越高;应用听力检验测定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③统计2组治疗前后梅尼埃病四联症模拟视觉评分(VAS)量表评分,准备一把10 cm刻度尺,0分为无症状,10分为最严重,让患者依据自身症状于直尺上指出刻度,以对病情程度进行评分。

2 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DHI评分、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比较 治疗后,2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2组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且研究组DH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四联症VAS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眩晕、耳鸣、耳胀满感、听力下降V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DHI评分、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四联症VAS量表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内耳膜迷路淋巴积水是难治性梅尼埃病的主要临床病理改变,在疾病早期主要病变表现为外毛细胞退变,随着积水加重或时间延长,支持细胞、内毛细胞、螺旋节细胞等蜗管其他结构均出现蜕变、萎缩,甚至纤维组织增生,引发感音神经性聋[6]。难治性梅尼埃病发病原因可能是免疫性损害、内耳微循环产生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精神因素等,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保守治疗本病效果不佳[7]。临床常采用前庭神经切断术、迷路切除术和内淋巴囊减压术等手术治疗,虽能有效控制眩晕和改善生活质量,但不能完全保存听力,疗效受到很大争议,临床应用受限[8]。

祖国医学认为难治性梅尼埃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到“厥阴之胜,耳鸣目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指出了与现代梅尼埃病相似典型临床症状,认为其病病因病机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卷四》认为“无痰不作眩”,强调本病发生多与肝风、虚损、痰饮相关[9]。现代中医认为,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多因患者喜食肥甘厚腻或饮食无节,造成脾胃健运失司,水湿运化失调,聚积而成痰,痰浊受阻于中焦,造成气机升降失常,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致使痰蒙清窍,引发眩晕[10]。本病基本病机是气机宣通不畅、痰浊停留,故在临床治疗中应以开耳窍、健脾胃、疏经络、除痰湿为治疗原则[11]。挑治法具有对穴位刺激强和疗效持久的优点,选取百会以提升阳气、充益髓海,大椎旁开0.5~1寸处是夹背穴,亦是定喘穴,善调节脏腑、舒经活络、清肺化痰,施以挑治法可使阳气充足、经脉通畅、脑髓得养[12]。

开窍聪耳方针刺百会以开窍醒神、清头散风;风池可清头开窍、疏风解热;头窍阴功在通关开窍、清热散风;翳风能开窍益聪、通经疏络;内关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支沟通经开窍、调理脏腑、活络散瘀;听宫开窍聪耳;中脘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丰隆疏经通络、祛痰降逆;诸穴合用,共奏开窍健脾、疏经祛痰之功效[13]。诸穴应用平补平泻手法,其常用于气血紊乱和虚实夹杂之证,相对来说刺激量较小,能发挥调节阴阳、诱导气至的效果,更好地实现气至病所,进而增强疗效[1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百会穴下有大量神经血管分布,针刺此穴可增加大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修复脑神经,有助于治疗头面五官类疾病[15];针刺风池能调节交感神经和脊神经的神经体液,提高血管弹性,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大脑供血[16];对翳风施以针刺刺激可使针感传至耳内深部,不仅能调节内耳前庭功能,而且可对本穴深部的颈上神经节产生影响,以调节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改善脑部血供,缓解眩晕症状[1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HI评分以及眩晕、耳鸣、耳胀满感、听力下降VA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开窍聪耳方联合挑治法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DHI评分和四联症VAS量表评分,提升语言识别率和纯音听力,从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听力水平,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梅尼埃纯音识别率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梅尼埃病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差异性研究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真耳分析的助听器配戴者言语可懂度指数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听力正常青年人的低通滤波言语测试研究*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研究进展
听觉的声学现象和原理(3)
提升高速公路MTC二次抓拍车牌识别率方案研究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梅尼埃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