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孔疝伴股疝双嵌顿1例

2018-11-20 10:45熊文贤施承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6期

熊文贤 施承民

摘要 目的:对闭孔疝伴股疝双嵌顿的治疗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为医院进一步改进闭孔疝伴股疝双嵌顿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患者入住胃肠与疝外科,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并于当日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同时做好全过程案例记录。结果:患者术后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临床上闭孔疝通常表现为肠梗阻症状,但由于其症状和体征常常缺乏特征性,术前确诊非常困难,往往在剖腹探查时才能确诊,以致延误治疗,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闭孔疝。

关键词 闭孔疝;股疝;双嵌顿

闭孔疝及股疝均为腹外疝,闭孔疝由Ronsil于1724年首次描述[1],临床发生率低,大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相对困难。

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5 d”于2017年4月20日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与疝外科。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入院专科查体:患者体型消瘦,一般情况差,腹部稍隆起,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式呼吸存在,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左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可触及2.5 cm×1.5 cm的包块,表面潮红,轻压痛,不能还纳消失,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肠鸣音2次/min,既往无特殊病史,育有7个子女。血常规提示无异常;生化结果提示:血钾3.33 mol/L,白蛋白30.2 g/L,余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结果未见明显异常;CT结果提示:①左侧闭孔疝(小肠疝入)并肠梗阻,请结合临床;②左侧腹股沟疝;③双肺散在炎性灶;④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如图1、2、3所示)。

予完善相关术前准备,于当日行急诊手术治疗,取左下腹直切口,探查见腹股沟韧带下方有4 cm×3.5 cm的包块,经股管突出,疝囊壁水肿,少许渗出,打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疝囊内有淡血性积液,大网膜水肿与疝囊壁粘连,无坏死表现,予游离大网膜后还纳入腹腔,见小肠扩张积气,肠壁水肿,予疝囊高位结扎后探查腹腔,见腹腔有淡血性渗液200 mL,空肠及近端回肠扩张积气,肠壁水肿,探查小肠见回肠距回盲部约100 cm处肠管经闭孔疝入,疝入肠段约5 cm,肠管壁颜色变黑,无活力,行肠切除吻合术并关闭闭孔,术后经治疗痊愈出院。

讨论

闭孔疝CT表现直接征象为在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间、闭孔外肌上下束间或闭孔内外肌之间见到疝囊,疝内容可为小肠、结肠、膀胱、卵巢及输卵管,但以小肠多见,表现为内有积液的幽闭肠管;间接征象为小肠梗阻,肠管扩张、积液、积气及气液平面。该患者有典型闭孔疝CT表现,包括小肠梗阻征象,在耻骨肌和闭孔外肌之间其内容物为回肠[2]。

本例患者闭孔疝及股疝双发生,且均出现嵌顿,实属罕见,发生原因考虑与患者多次生育有关,临床中以肠梗阻就诊,若无CT发现,极易导致闭孔疝被误诊。所以临床工作中发现不明显原因梗阻时,应积极询问病史,仔细查体,考虑到本病存在的可能,完善腹部CT检查是避免误诊、漏诊发生的重要手段[4]。

目前,CT检查被公认为是检测闭孔疝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肠梗阻老年女性患者。本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立位X线腹部平片检查诊断为肠梗阻,即行CT检查,术前得以及时确诊并及早手术,术后均痊愈出院。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年老、瘦弱、不明原因肠梗阻的女性患者,及早行CT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早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CT增强扫描检查对于闭孔疝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T增强扫描时疝出肠管壁的强化程度常可部分反映肠壁的血运情况和有无绞窄,从而在术前明确是否有肠管坏死以及肠管坏死的范围,有助于術前拟定是否需要切除肠管以及切除的范围和切除的可行性。

总之,腹部CT检查是检测闭孔疝的重要手段,对老年、不明原因肠梗阻的女性患者,应及早行CT检查并作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闭孔疝的术前诊断率并指导制定手术方案,从而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汤大纬,熊茂明,孟翔凌,等.闭孔疝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44(4):529-530.

[2]侯明强扬桦,张朝军,等闭孔疝11例临床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5):2657-2658.

[3]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69-1289.

[4]刘湘国,陈金辉,张军,等.腹腔镜诊治闭孔疝:附2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3):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