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人说黄县话

2018-11-20 11:50王紫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套子龙口伙计

王紫

黄县,即龙口市。龙口的方言便称为黄县话。当下龙口城区的孩子基本以普通话为主,很少拿当地方言来交谈。方言似乎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作为一个地道的黄县人的我却觉得,方言不仅代表着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和习俗,还渗透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底蕴。21世纪,面对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今天,我们不但不应该遗忘方言,更应该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挖掘、记录和传承。

伙计那些事儿

人们对黄县话的认知很大程度来源与199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龙口籍演员魏积安表演的小品《乡音》,屡次出现的“伙计”一词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伙计”一词在黄县也是非常奇妙的语言之一。“伙计”在不同的组合中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它可以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比如俺家那伙计干活是把好手;可以是对朋友兄弟的称呼,比如俺们就是好伙计;可以是对陌生男人的称呼,比如伙计,俺跟你打听个道;可以是对儿子的称呼,比如俺那伙计葱进抓茬(帅气)等等。总之,“伙计”两字词义丰富,比如“噶伙计”就是合伙做买卖的意思;“好伙计”就是好朋友的意思。“伙计”两个字在黄县如同万金油般的存在,到处都充斥着它的身影。

神奇的颜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大家公认的形容颜色的词语。黄县话对颜色的描述则多用重复语句来加强感官对颜色的认识,对颜色的形容更细腻、更准确、更形象。“赤”,大家都知道是红的意思,黄县话叫它“通红”,比如你看你小脸冻得通红通红的,用通红通红重叠加重了脸红的程度;“橙”黄县话叫“橘皮色”,比如这件衣服是橘皮色,黄县人干脆直接用水果的颜色形象地表达了“橙”的颜色;“黄”黄县话叫“桥黄”,比如这块布乔黄乔黄的;“绿”黄县话叫“血绿”,表达的是鲜血般颜色已达到极致的色彩,如你看这树叶血绿血绿的;“青”黄县话叫“咸青”,“咸”在这里表达的是非常、特别的意思,比如你看你的脸冻得闲青闲青的;“蓝”黄县话叫“桥蓝”,比如你看这天乔蓝乔蓝的;“紫”黄县话叫“血紫”,比如,你看你的脸冻得血紫血紫的。

独特的称谓

前几天聊城的新嫂子来做客,同是山东地区的人却在介绍“大大”的时候一脸茫然。可见,即便距离再近,地方的方言也不尽相同。有句俗话说:“七大姑,八大姨”,黄县的七大姑八大姨,有血缘关系的,没血缘关系的称呼可谓是五花八门。伯父就是前面所说的叫“大大”,大伯、二伯、三伯……则根据年龄排序称为“大大、二大大、三大大……”以此类推;伯母就称“老妈妈”;舅舅、姑姑、叔叔、姥爷则都是沿袭全国地通用叫法;而舅妈称“近母”;姥姥称为“脑脑”等等。中国人对亲人的称呼是如此的精细而繁琐,不像西方国家“uncle”一个单词就包括了伯父、叔叔、舅舅、姨夫、姑父;“aunt”包括了伯母、婶婶、舅母、阿姨、姑姑;“grandma”包括了奶奶和外婆。由此可见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特别是地方方言,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研究和传承。

黄县套子

不管在哪,一提到黄县人,总会有人说,黄县套子来了。

套子就是套子话,即客套话、应酬话,黄县套子是流行于胶东地区的俗语,原指能说会道的黄县人,后引申为虚情假意的黄县人,说黄县人都是“没饭还送三里地”,意思是客人来了,不舍得请客人吃饭,客人要走,却装作恋恋不舍地把客人送出三里地。其实这都是对黄县人的误解。在黄现人看来,客套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基本的礼节,黄县人自古以来讲究待人接物要礼数周全。比如黄县人一见面首先的问候语就是:“逮了吗(吃了吗),没逮家里逮吧”。如果见了熟人你没问这句话就会让人显得你“生撅噘”(不懂礼数)。虽然邀请人到家里吃饭往往都是客套虚礼,但黄县人都心知肚明,听了却觉得格外的温暖。

特有的那些词

外地人初到黄县,往往会让一些物体的称呼搞得晕头转向。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黄县人去北京的饭店吃饭,点完菜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再来一碟呱唧(三声)。”服务员一头雾水,追问这“呱唧”为何物,这个黄县人连忙操着黄县普通话说“呱唧”(一声),结果闹了个大笑话,流传至今,每每说起少不了一顿捧腹大笑,其实黄县话的“呱唧”俗话指的就是咸菜的意思,但外地人显然是不懂的。可见黄县人对有些物体的称呼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比如黄县话的“扶忒”俗话指的是烟囱;“福静翁(四声)”,俗话指的是腌菜缸;“夜类”俗话指的是昨天;“话秋”俗话指的是批评;“赖对”俗话指的是肮脏;“打妖”俗话指的是受宠;“豆镇”俗话指的是枕头;“光目”是黄县话里的贬义词,俗话指的是你看你个样;“打破头写”在黄县话里特有的意思就是两家已经谈婚论嫁,有人说坏话来挑拨双方关系;胶东人还用对大葱的热爱来形容一个姑娘长得漂亮,就是这闺女“葱进葱进”;形容一个小伙长得帅就不能用“葱进”了,而是小伙长得真“耍胡”。从这个“葱”可以看出黄县的小伙的地位视乎不如大闺女啊。

一样的歌不一样的词

最近黄县话版《一人我饮酒醉》喊麦,红遍整个黄县的大街小巷,满满的黄县噶楼(海蛎子)味道,不但热情亲切,而且深刻的总结了如今龙口欣欣向荣、太平富足的景象。黄县话版《一人我饮酒醉》的大火,让更多人了解了龙口,认识龙口,称颂了龙口,让这座“好人之城”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黄县话版《一人我饮酒醉》歌词大体是这样的:一人我哈(喝)酒醉,醉把家乡来品味,小伙耍胡(帅)姑娘葱进(漂亮),来了你不噶实(不舍得)走;左手是排骨包(龙口特色美食),右手是枣饽饽(龙口特色面点),再来二斤鲜肴(龙口特色卤肉),比量谁逮类(吃的)最多;尖细类(细细)粉丝,赤红类(通红的)苹果,家家都腌呱唧(咸菜);我最爱吃韭菜锅(韭菜饺子)……

方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已经传承了千年,拥有者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更是华夏文明不可缺失的部分。俗话说的好“文化幸则国运幸,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央《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工程的意见》指出,要“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方言作为独特的乡土文化符号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曾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史,它不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不竭的动力。因此,保護、挖掘、记录、传承不但关乎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需要我们这一代去认真对待的问题。

猜你喜欢
套子龙口伙计
“龙口”治水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套子
我所欣赏的套子
《伙计》的成长主题研究
龙口页岩油中压加氢精制研究
烃气测量法在龙口铅锌矿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