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知识类别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2018-11-20 11:55何殿安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德育

何殿安

摘 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通过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当以学科知识类别为基础做到下列三点:开展体验型、实践型活动,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通过灌输、告知方式,让学生掌握“关于道德的知识”;开阔知识视野,让学生掌握“有助于道德的知识”。

关键词:德育;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在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学生成长的生命逻辑”“日益扩展的生活逻辑”和“相伴而生的知识逻辑”三条线索。其中,根据学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展,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相关知识逐渐地在教材中次第呈现就是“相伴而生的知识逻辑”。编者对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标准分为“道德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和“有助于道德的知识”三个类别。这种学科知识类别的划分是我国德育课程所特有的。三个学科知识类别的含义不同,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不同,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不同,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作用不同。

一、开展体验型、实践型活动,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

在道德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就是“道德知识”。这类知识既有直接知识也有间接知识,既有客观知识也有非客观知识。“道德知识”中客观知识较少,大部分是非客观知识。这种“非客观”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道德观点、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是不同的。正因为非客观“道德知识”具有这种“因人而异”的特点,就需要通过开展体验型、实践型活动来让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的学习环节被安排在教材的“探究與分享”活动设计中。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在第六课“‘我和‘我们”的“集体生活邀请我”中,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是让学生“说一说在集体中感受温暖的片段”。显而易见,不同的学生感受集体温暖的经历和体验是不同的,这就是“非客观”的表现。这个活动主题旨在通过让学生回忆和分享各自在集体中感受温暖的体验和经历,使学生认识到个体需要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正确处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以“探究与分享”为主题的体验型、实践型活动,旨在让道德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会不同道德内容的意义,进而渐进地提升道德品质。

二、通过灌输、告知方式,让学生掌握“关于道德的知识”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方便实现立体施工作业,需要搭建脚手架。“关于道德的知识”就是我们进行德育工程建设和学生学习道德的基础“脚手架”。道德训诫、伦理常识、行为规范等内容被归类为“关于道德的知识”。它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达成的共识,是个体的必然之举,为我们提升学生的各项具体的道德品质提供了立足点。教师宜采用灌输、告知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关于道德的知识”。“关于道德的知识”的学习环节被安排在教材的正文、“相关链接”和“方法与技能”等板块中。还以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第六课中“集体的力量”标题下的正文部分通过引用“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的道德训诫,让学生明白团结协作对于发挥集体力量的重要性。本课前三个“相关链接”板块旨在让学生知晓与“影响集体联结度的因素”“安全感和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有关的伦理常识。“在集体中发展个性”标题下的正文部分直接强调了“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宜通过讲授方式让学生识记和理解上述三个例子中“关于道德的知识”。

三、开阔知识视野,让学生掌握“有助于道德的知识”

其他学科中那些有助于学生深化对道德经验的认识和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知识就是“有助于道德的知识”。这类知识的划分有助于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具有价值引导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特点。“有助于道德的知识”的学习环节被安排在教材的“相关链接”板块。还以前文所述课程单元为例,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一个“相关链接”板块是关于“集体主义”的知识介绍。该知识属于政治学学科。在教材中呈现该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同时抵制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个人主义思潮。第七课的第二个“相关链接”板块是关于“和谐”价值理念的介绍。该知识属于哲学学科。在教材中呈现该知识旨在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面对“有助于道德的知识”时,要在教材所载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更宽广的学科领域中深化对道德经验的认知和提升自身道德品质。这同时也对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要求。因此,教师要多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科理论素养,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德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道德与法治》教材为德育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材料和抓手。教师应当在吃透教材的过程中,采用与之匹配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杨一鸣,王磊.彰显国家意志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想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8(4):12-17.

[2]钟晓琳,朱小蔓.主流价值通达学生主体生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理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8(4):18-2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