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2018-11-21 01:04
东方剑 2018年9期
关键词:警服雪峰叔叔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两名警察,一名叫杨雪峰,男,于2018年2月18日因公殉职,时年四十一岁;生前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他牺牲后,被公安部追认为一级英模。另一名叫汪泽民,男,二十三岁,重庆市公安局轨道交通总队民警。

二人的第一次邂逅发生在二十年前。彼时,汪泽民尚未完全记事。而第二次“邂逅”,却已是天人永隔。正是这次痛彻心扉的“邂逅”,令新入警的汪泽民深切地接受了许多在警院的课堂上无法获得的职业启迪。

一踏进灵堂,汪泽民的心就像被利器狠狠地刺了一下,疼,生疼。

端挂在墙的黑白照片上,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令他心酸鼻涩,泫然欲泣。

哀乐、花圈、挽联。挽联上“精忠报国一身肝胆写春秋 壮志未酬一腔热血铸警魂”,令人恸然。四周泪眼滂沱的一张张面孔,他几乎都不认识。但,他瞬间读出了那一颗颗心里深重的哀恸。

他默默走向鲜花簇拥的灵柩,默默地念叨:杨雪峰叔叔,我来了。二十年了,我们总算是见面了。

是的,是的,那眉眼,那天庭,那身材,与无数次想象中的杨叔叔竟如此契合。可是,这样的见面方式,却是汪泽民万万没有料到的。

视线模糊。周围一切都在淡去,远去的记忆却穿越二十年时光,渐次清晰起来……

1998年8月23日,炎热的一天。上午九点多,汪泽民的父亲汪旭带着年仅三岁的他外出遛街。

父子俩悠悠闲闲逛进了沙坪坝百货公司。父亲在前面边走边看,汪泽民亦步亦趋跟在后面。过了一阵,父亲走着走着一回头,惊恐地发现,儿子不见了!

父亲一头冷汗。他火速找遍整个百货公司,并求助播音员一遍一遍广播喊话,儿子依旧杳无踪迹。父亲又疯了一般喊着儿子的小名,一头冲出百货公司大门。举目四望,大街上人头攒动,可全是陌生面孔,哪里还有心爱的儿子?无数可怕的设想,让汪旭战栗不已。这个大男人一边流泪,一边赶紧报警求助。

汪泽民究竟哪里去了?

原来,小孩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不知不觉就忘了跟着父亲,一个人走着走着走到了百货公司门口。他这才眨巴着眼睛到处寻找父亲,可哪里找得到?他又急又怕,“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哭声引起了恰巧路过的重庆建筑大学职工杨孟菊婆婆的注意。杨婆婆赶忙上前抱起他,大声询问四周的人:“谁家丢了孩子?谁家丢了孩子?”

两名年轻男子闻声跑过来:“娃是我的!是我的!”

然而,小孩就是不喊“爸爸”,眼睛骨碌碌瞥了对方一眼,就别过头去继续号啕大哭。杨婆婆心生疑窦,坚决不同意他俩抱走小孩,一番纠缠,心头紧张的她想到了向警察求助。

她四处一望,正巧望见了一位正在路上执勤的民警。

这位民警正是杨雪峰。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的他,是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交警六队的民警。

杨雪峰赶紧上前帮着安抚孩子。这孩子真乖,脸蛋白嫩嫩的,大眼水汪汪的,此时正咧着小嘴哭得满头冒汗呢。大热天的,杨雪峰心疼孩子,准备马上开车送他去附近派出所,一来让他歇歇气喝点水,二来好一起帮他查找父母。他将孩子抱上警车坐好,刚发动车子,汪旭便呼喊着狂奔过来。

一把抱住挥舞着小手大喊“爸爸”的儿子,汪旭激动得哭起来。失而复得的他,搂住儿子不松手,浑身瑟瑟发抖。杨雪峰细心地核对确认了两人的父子关系后,才把孩子交给汪旭,自己放心地离去了。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两名报社记者摄入镜头。很快,一篇题为《小孩走散警民寻求》的新闻见报了。这张报纸,被汪泽民的爷爷珍藏了起来。

从汪泽民记事时起,汪家人就时时告诉他:若不是好心的杨婆婆和警察杨叔叔,可能你和家人就此骨肉离散了,这个家,从此一切都会改变。“得找到我家的大恩人,好好对人家说声‘谢谢’啊!”

汪泽民的爷爷、婆婆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在街道工作的母亲也分管教育,外公、舅舅都是基层警察。受“知恩图报”家风熏陶的汪泽民,打小在心里就播下了“一定要找到杨婆婆和杨叔叔”的种子。在他和家人的心中,一个“谢”字,代表千言万语。这份真挚的感恩之情,是一定得当面说出来的。

在他四五岁时,他的家人真的找到了杨婆婆。但,他们没有找到杨雪峰。

许是受那位他根本记不住面容的杨叔叔的影响,许是受警察外公和舅舅的濡染,高中毕业时,汪泽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同时,他翻出外公收存的那张年份已久的报纸,用手机翻拍下来,时时留意寻找杨叔叔。

实习期间,汪泽民又委托派出所的老师们帮忙查找。当时查找的结果,是重庆长寿区有一位同名的警察。他甚至去长寿核实过。可惜,不是。

2017年下半年,汪泽民通过了严格考试,以优异成绩进入重庆市公安局轨道交通总队,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服。开心之余,他寻找杨叔叔的愿望更加强烈。

他不时端详自己的一身警服,想象着有一天见到杨叔叔的情景。他在心里无数次规划着,预演着:首先,自己要向杨叔叔敬个礼,然后恭恭敬敬对他说:“谢谢您!因为您,我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一样的您!”然后,他要身着警服,与杨叔叔一起合影。那多具有纪念意义啊!每当想到这些,他就会美美地笑起来。

然而,无数憧憬,无数遐想,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了。

2月18日,大年初三,中午。正与家人欢度佳节的汪泽民被网上流传的一条“民警被刺”的视频震惊了。原来,当天上午10点多,渝北区石船街上车水马龙。四十四岁的当地摩托车司机张某不戴头盔并超员载人,正在执勤的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杨雪峰将其拦下,查看证照,指出其违法行为,责令立即消除违法状态。此时路面更加拥堵。杨雪峰见状便告知张某,自己先去排堵,回头请他到队上接受处理。

张某恶念陡生,立即去附近五金店买刀,未得逞。他又骑摩托车回家,揣上一把锋利的尖刀,再骑车返回街上找到杨雪峰,趁其不备发动了致命袭击。

杨雪峰负痛夺刀,张某又连续捅刺,一刀、一刀……杨雪峰血流如注,但坚不放手。这时其他民警和协警先后赶来,合力控制住了张某,而杨雪峰,倒在了血泊中……

汪泽民愤怒,悲伤,但并未注意到牺牲民警的名字。第二天,正在单位值班的他看到公安机关发布的《警情通报》,“杨雪峰”三个字让他心头一凛!一看牺牲民警的照片,他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莫非?不可能,不可能……他一边默默祈祷,一边迅速查阅网上所有相关报道。最终,通过《重庆晚报》的详细报道,通过各种照片反复比对,他不得不难过地确定,这位杨雪峰,就是他寻找多年的恩人。

他立即微信联系了正与父亲外公外婆一起在江津老家祭祖的母亲。很快,父母驱车赶回重庆。一家三口于当晚八点多赶到了殡仪馆。

“叔叔,杨叔叔,如果早知道是这样见面,我们还不如不要见面。那至少还留给我一个美好的念想啊!二十年了,我们终于见面了,可是,我能看到您,您却再也不能看见我了……”汪泽民泪如雨下,对着灵柩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您看,我今天特意穿着警服来的,我无数次想象我们穿着警服合影的情景……”

一张清秀而憔悴的面容出现在眼前,将汪泽民从回忆中拉回现实。这位身着黑衣、戴着眼镜的女子,正是杨雪峰的妻子黄雅莉。汪泽民赶紧擦干眼泪上前作了自我介绍,并将一个十八开大小的笔记本,郑重地交到了黄雅莉的手上。

是那张泛黄的报纸。上面是《小孩走散警民寻求》的图文报道。“阿姨,爷爷为我留存了两份报纸。本来,我想一份自己留作纪念,另外一份,我准备有朝一日见到杨叔叔后,亲手交给他作为礼物的。现在,只有麻烦您代为收下了……”

黄雅莉颤抖着接过笔记本,久久凝视着抚摸着那张照片。照片上,正是当年杨雪峰将汪泽民交还给他父亲时的情景。虽然身着短袖警服的杨雪峰只留下一个半侧面,但那憨厚的微笑,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谢谢你……”她对汪泽民点点头,又摘下眼镜,含泪面对丈夫的灵柩轻诉:“峰峰,你看,当年你救助过的小朋友,如今都长成大小伙子了,也当警察了呢……”那一瞬,汪泽民的泪水,再次决堤。

那一天一夜,那一幕揪心的场景,永远烙在了汪泽民的脑海里。二十三岁的他,突然感到自己成熟了许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他内心,对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三月的一天,汪泽民值班。深夜十二点,他们突然接到一位焦急的父亲刘先生的求助电话:他正读初中的儿子赌气离家出走了,不知去向。这位忧心如焚的父亲立即通过派出所调取监控视频,发现儿子进了轨道站,于是循迹赶来轨道总队求援。

汪泽民一边安慰刘先生,一边立即调看监控视频。难办的是,站点进出口有监控,轻轨车上却无监控,如何查找孩子的去向呢?他仔细推算孩子进站的时间、可能进出的车次,又逐一调取各个视频一帧一帧地辨认,在如潮的人流中去捕捉刘先生儿子的身影。一直调看到凌晨两点多,终于发现了孩子的行踪:他在谢家湾站下车了。

刘先生立即循踪查找,后来找到了儿子。早上七点钟,如释重负的刘先生打来电话表示感谢。汪泽民揉揉有些发红的眼睛,心里欣慰极了。

他觉得,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就像当年的杨雪峰叔叔一样。他体会到了当年父亲的感受,也明白了杨雪峰叔叔的心情。

猜你喜欢
警服雪峰叔叔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要退休了
如果这都不算爱
男子穿假警服遇真警察 被拘留8天
看山是山?看山非山?
雪峰下的草场
警察
警服
韩雪峰的“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