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榜样中华民族英雄
——在纪念彭雪枫11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8-11-21 06:52彭小枫
大江南北 2018年1期
关键词:彭雪枫纪念

彭小枫

编者的话:本文是2017年11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110周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其子彭小枫上将的讲话。本刊征得彭小枫上将的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四师分会以及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黄浦区分会、钱学森图书馆举行会议,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暨我的父亲彭雪枫110周年诞辰,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全党和全国都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我们这个会议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作为彭雪枫的儿子,我不止一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父亲牺牲多年,为什么他的战友、我们晚辈们、根据地的老百姓,从来没有停止对他的怀念?我想再一次回答这一简单而又深刻、既有历史意义更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父亲的生命短暂而光辉,作为其子未能亲聆教诲是终身缺憾。我对父亲的了解,多是从长辈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追忆中,从父亲留下的文稿书信中而来。这些记录让我能够沿着历史脉络,真切地触摸他、了解他。看他如何顽强奋战,屡建奇功,在长征中成为著名的红军青年将领;看他如何致力统战,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看他如何聚沙成塔,挺进豫皖苏,建立根据地,扬鞭东指经略中原;看他如何砥砺自身,笔耕不辍,为我党我军的军事理论发展作出贡献……最后,目送他以一个革命军人最为荣耀的姿态将37岁的光阴定格于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以身殉国,遗爱长淮。

有胆有识、擅于攻心的政治家

1936年9月,毛泽东亲点父亲担任“特使”,力促国共合作,为我党争取在战略大环境中的有利态势。10月,党中央明确将“晋绥”统战工作置于北方军队统战工作的第一位。父亲临危受命,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前往太原等地,专做阎锡山、傅作义的统战工作。西安事变爆发,举国哗然,阎锡山晋绥军的政治倾向立时成为国共能否合作共同抗日的重要一环。父亲冷静沉着,不急不躁,牢记毛泽东“对人诚恳是不会失败的”嘱托,向阎锡山转达中共中央与毛泽东的抗战主张,帮助他揆情度理、廓清大势,促使其态度从反对到中立,再从中立转到“共维大局”的立场上来,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联合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

其后一年,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父亲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在充分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的同时,以坚韧不拔的耐心和充满智慧的谈判说服阎锡山,使其在国家危亡之际同意红军入晋,还共同商定东渡黄河的渡口、行军路线,并为红军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与阎锡山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抗日战争史上永远值得铭记的一页。这为后来八路军开赴抗日最前线铺平了道路;为八路军指挥部和三个主力师进入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创建根据地,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开拓了新的战略空间;为中国军队夺取对日作战第一个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条件。

文武兼备、英勇善战的军事家

1938年,在中原告急、武汉即将失守的情况下,父亲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为实现华北、华中两大战略区互联互援的战略目的,制定了以豫东为中心、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的战略规划。

他冷静地分析战局,并着手重点做了两方面的出征准备:一是在建立武装方面,他在河南竹沟组建了编制为两个大队的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是在政治军事思想方面,他发表了《目前在河南应该做些什么》《论在敌人后方工作》等文章,提出了在政治上把“无秩序的逃亡,变为有计划的清野”;在军事上“不但要能在战区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要在敌人后方进行武装斗争”;在民众工作上“能做到一声呼喊,万山响应”的基本思想,并认为应当将“发动群众斗争”,“消灭敌人武装”和“建立抗日政权”作为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1938年9月,父亲率领游击支队指战员在竹沟的东征誓师大会上庄严宣誓:“日寇犯境,大敌当前,不复失地,誓不生还!”

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战略意图和军事思想,结合实际形成了正确的敌后斗争理念、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到根据地建设与军事斗争中。一支几百人的游击队,在挺进豫皖苏边区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1.7万余人的抗日武装,建立了七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完成了初创豫皖苏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宛如一把利刃插入了敌人的心脏。

毛泽东曾于1938年与1939年先后指出:“在豫皖苏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的计划是很对的”,“中央对你们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最终,这支“铁的党军”,在邓子恢、张爱萍、韦国清、张震、吴芝圃、萧望东、刘瑞龙和彭雪枫的共同领导下,发展成为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12万余众武装力量,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敌后游击战争,歼灭日伪军近5万人,也成就了父亲戎马生涯的辉煌。

张震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彭雪枫在红军时期经常率部披坚执锐,斩关夺隘,迭挫强敌,以能打大仗硬仗而著称。”这一评价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在打胜刀靶水、攻占娄山关等战役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1988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确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33人为军事家,彭雪枫位列其中。

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革命家

曾与父亲共同战斗和工作过的父辈们,在提起那段并肩作战的岁月时,常常会热泪盈眶,每逢他牺牲的忌日总是用各种形式纪念他。我终于懂得,那并不源于父亲所处的领导地位,而是源于他作为革命者、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

他生于灾难深重、民族危亡的大时代,怀着立志报国的一腔热血弃笔从戎投身革命,从来就把得失、生死置之度外。在战争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亲率部队帮助人民兴修水利,春种秋收,抢险救灾。在边区遭遇春荒的情况下,他毅然带头卖掉随他征战多年的心爱战马,换粮帮老百姓度过饥荒。根据地的老百姓送他“万民伞”,为他立“德政碑”,颂扬他的爱民之情,称新四军第四师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他创办了《拂晓报》、拂晓剧团,牢牢巩固了党的思想阵地,用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唤醒群众、武装群众,让贫穷困苦的人们即使面对强敌,在精神上也无比强大,具有坚定的抗战意志。他总是亲自撰写社论、评论,亲自作报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我母亲结婚三年,相聚甚少,却留下90封书信,信中充满对毛主席的崇敬,对党的忠诚。他对我母亲的赠言是:“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对于党。”

在山西太原担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时,因要为延安购买军需物资,他持币累万,亲自经手巨额款项,却公私分明,账目清晰,分毫无取,为了党的事业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他廉洁奉公,曾受到党中央毛主席的表扬。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刻苦学习。“埋头埋头再埋头,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是他学习的座右铭。在危险紧张的战争环境中,他依然坚持勤奋苦学,把读书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没有一刻停止过对中国未来之路的探索与思考。他便是这样践行着他与国家、与人民共命运的人生,从不气馁,从不松懈。他是真正甘愿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战士。

1944年9月11日,父亲带着驱逐日寇和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在指挥夏邑八里庄战斗时,壮烈殉国。

1945年2月2日至7日,延安和淮北两地同时为父亲举行了公祭。洪泽湖畔,人民群众万人空巷,为他送别。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与延安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延安的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中共中央的挽词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同的挽联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2014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位将领及众多英雄群体作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彭雪枫是其中之一。如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72年,随着历史的前进和时间的推移,我们这一代,继承了父辈遗志并愿意为之努力也一直在努力着的人,现在大多也已进入退休的年龄。我们不能不思考,千千万万的先烈们用生命开创的事业,究竟能不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呢?国家的前途与人民的命运,必将系于作为后来者的年轻一代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郑重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相信,年轻的一代又一代,定会响应这一号召,让党的薪火永续相传。

今天我们相聚纪念新四军组建80周年,纪念我的父亲彭雪枫110周年诞辰,这种纪念和缅怀,没有因环境与形势的变化而清冷,也没有因为熟知的人离世而减少。我深深感到,党和人民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纪念,足以告慰父亲的英灵。他宛如生长在豫皖苏大地的一棵大树,留给今天人们的不仅是树荫,还有深入人心的根脉。如同无数先烈一样,彭雪枫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已不仅仅是一名战士、一个共产党员,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父亲虽已远行,然而信仰将会永在!

猜你喜欢
彭雪枫纪念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纪念西北局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彭雪枫的家书
彭雪枫致林颖的第一封信
打开“披头士”密码——纪念披头士乐队成立5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