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位置

2018-11-21 10:25
散文诗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楠溪江雷米合影

宓 月

5月19日,我参加在浙江温州永嘉县举行的“诗吟楠溪江”采风笔会,恰逢法国艺术家正在楠溪江写生,主办方就在楠溪书院安排了一场散文诗人与法国艺术家的座谈会。

午后,在石桅岩景区游览行将结束时,遇上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待我们赶到楠溪书院,比预定的时间晚了几分钟。我发现,法国艺术家们似乎刚刚放下画笔,坐在我对面的让-达尼埃尔·布瓦尔先生手上还有颜料未洗尽的痕迹。

我不懂法语,除了借助翻译,只能用眼神与法国艺术家协会主席雷米·艾融(Rémy Aron)先生相互致意。他其中一席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本来他不该讲话的,因为画家应该呆在画室里,作品才是最好的语言。他将绘画视为内心的探险。在大自然中作画,不是面对风景描绘风景,而是与风景交流、对话,建立起自己的语言体系。

座谈会后,照例是合影,然后参观楠溪书院正在展出的这些法国艺术家的作品。伫立在画作前,我感觉到自己与这些艺术家的交流才刚刚开始。与合影相比,我更愿意多一些时间欣赏这些油画,通过这些色彩和构图去感受艺术家的情感世界。有人这样评价雷米·艾融先生的作品:“与当代艺术的张扬和空洞相比,他的艺术拥有凝固时间的灵魂。”

艺术家的创作与散文诗人写作一样,都是通过作品来表现创作者对生命、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思考和感受,只不过,一个用的是色彩、线条,一个用的是语言文字。

任何人,都无法脱离时代而存在,但艺术家和诗人应该与现实保持适当的距离。当人们手机不离手,眷念于屏幕上的方寸之地,当人人都在追名逐利刷存在感,艺术家、诗人应当是自觉独立于时代潮流和喧嚣之外的那一类人。他们可能有些格格不入,但正是这种坚守,给了世界某种平衡,虽然情形颇似用一根针尖试图稳定摇摇欲坠的大厦。

这让我想起当下诗坛忙碌于各种活动的“名家”们,开会、讲话、签名、合影、亮相的频率好似明星,写作倒成了其次。而我也未能免俗,有时会成为这股洪流中的一员。但我希望每一次行走,都是因为来自大自然的召唤,是那方陌生的土地和热情的朋友在鼓励我一次又一次踏上旅程。

一个偏居一隅静心写作的人,可能孤僻,却能让人心生敬意。诗人的价值,只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借用雷米·艾融先生“画家应该呆在画室里”的话,诗人应该多呆在书房里写作。我是一个杂志编辑,也是一个写作者。我最想呆的地方,是一个能够让我静下心来阅读写作的地方。我相信,“光阴会在藤架上开花,也会在风中结出果实”。

猜你喜欢
楠溪江雷米合影
第一个穿越大瀑布的人
楠溪江
复制爱因斯坦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料理鼠王》
《与顾明远并坐合影》
合影
要不要和明星合影
悠悠楠溪情
向你推荐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