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 君子之交源如水

2018-11-21 19:46陈晰
中华儿女 2018年21期
关键词:刘源情谊中华儿女

陈晰

“《中华儿女》刊名这四个字是小平叔叔题的。在新时期,如何真正地反映出优秀中华儿女的全貌,我觉得是对这本杂志赋予的一项既非常光荣、又十分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大家的期望也很高。习主席提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努力。我希望杂志能够刊登出更多的优秀文章,把我们中华儿女引领到更新、更好的时代。”这是解放军原总后勤部政委、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曾给《中华儿女》杂志的寄语。

创刊号开始的情谊

作为《中华儿女》杂志的作者、传主,刘源与《中华儿女》杂志的结缘从刊物诞生时就开始了。在1988年创刊号的封面上,有一张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的刘源的照片,那是他第一次接受《中华儿女》杂志的专访,文章题目是《渴望超越的前国家元首之子》。

此后,刘源由政而军,再到任职全国人大,现年67岁的刘源在不同岗位多次转换,但他与《中华儿女》的情谊始终未曾中断。1993年的第1期和第2期杂志上,连载刊登了《刘源 前国家元首之子的荣辱人生》,全面记述了他充满苦辣酸甜的人生之路。之后,又陆续推出了《换了人间今又是——刘源与毛泽东的后人们》和《刘源 知青将军的“底层本色”》等文章。

2013年第20期的《中华儿女》杂志上,身穿戎装的刘源又一次登上《中华儿女》杂志的封面,这一篇题为《刘源 情系<中华儿女>25年》的文章中,刘源在接受采访时深情回忆了与《中华儿女》杂志延续25年的情缘。

“一直合作得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刘源并不只是《中华儿女》杂志的采访对象,也是杂志的作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曾经说过:“好像有很多机遇碰到一块,我和《中华儿女》合作得一直很好。我愿意给《中华儿女》写文章,杂志社也希望我来写。我要感谢20多年来《中华儿女》对我和我们家的感情,确实非常感谢。”

《忠直坦荡昭日月》和《“四清运动”的历史疑点与谜团》,是1998年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时,刘源撰写的两篇纪念父亲的文章,均首发在《中华儿女》上。第一篇刊发于1998年第10期,刘源在文章中深切缅怀了父亲光辉的革命功绩和高尚的革命品质,同时又跳出亲人的情感,以后人的眼光和历史的角度,对父亲的失误及其历史责任进行了深刻理性的评判。

杂志出来后,《忠直坦荡昭日月》引起强烈反响。杂志一时洛阳纸贵,临时增印才满足需求。“许多人感慨我敢于这么表达,也有人表示不理解甚至不能接受。作为后人,我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待他们,继承好的传统和思想,但也要汲取教训。从某种程度上说,前人的教训更重要。作为儿子,对父亲的惨死,我当然难过至极,但我是一个学历史的人,置身于历史过程中,首先要以历史的角度对待事实,不能凭个人情感代替正确的估价和理性的判断。”

紧接着,《中华儿女》1998年第11期刊发《“四清运动”的历史疑点与谜团》。这篇文章主要是梳理历史的脉络。

以传主和作者的双重身份,刘源与《中华儿女》的情谊日益笃深。

杂志中记录的珍贵情谊

《中华儿女》也记录了刘源与其他几位老一辈领导人后人之间的情谊。1996年10月18日,在三峡三斗坪坛子岭,参加中华儿女杂志社“三峡笔会”的一行人到三峡大坝参观,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也在其中。车一转过刚刚竣工的、与工程相配套的西陵长江大桥,便停了下来,这里是观赏西陵长江大桥的最佳位置。大家纷纷下车后,随即看到具有历史性、令人动容的一幕——刘源一身戎装迎候在桥边,李讷下了车,在儿子王效芝的搀扶下急急迈步走过去。两人见面紧紧拥抱,姐弟之情溢于言表,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原来,李讷听说时任武警水电部队政委的刘源,正在此负责三峡永久船闸地面工程的相关工作,便托人给他带了口信。两人在施工现场终于相见。一番交谈后,刘源建议:“大姐,我们背靠西陵长江大桥照一张合影吧!”李讷连声答应,一边拉着刘源的手,一边转过身来。曾经担任毛泽东、周恩来专业摄影师的著名摄影家杜修贤,这时不顾年事已高,把镜头对准了李讷和刘源不断地揿动快门,随行的人们为这一难忘的场景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张历史珍存照片刊发在随后一期的《中华儿女》杂志上,至今广为流传。

至今刘源和其他几位老一辈领导人的后代们,依然保持着联系。说起他们之间的往来,刘源感情真挚,亲切随和:“我们也不光和毛家是这样,与董老、朱老总等几位老一辈的家里也一样互有往来。不论以前还是现在到总后任政委,我每到逢年过节都给他们几家送点东西,多是毛巾、肥皂、洗发水之类在平常日子里顺手一抄就能用得上的实用品,这对人家也有个实际帮助。平时人家同样也会想到我,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大家都实实在在的。”

李讷的儿子王效芝的姻缘,也由刘源一手促成。回忆起这桩婚事,刘源展开笑颜,眉宇间充满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情:“李讷的丈夫王景清有一天找到我说,‘你对效芝和我们全家都挺好,我们非常感谢。你那么喜欢效芝,他还没对象。我很惊讶,还没对象?小伙子漂漂亮亮的,人正直老实,得想想办法。正巧一位朋友的女儿办婚宴,我就带着效芝去贺喜。恰好婚礼期间遇到新娘的一位朋友,我看着小姑娘不错,就把她和效芝安排坐一桌,叮嘱效芝好好接触一段时间看看,最后两人还就成了。”

在《中华儿女》2010年第10期上,再次发表《换了人间今又是——刘源和毛泽东的后人们》一文,记述了刘源作为长辈和介绍人,在王效芝婚礼现场为这对新人证婚的故事。当时刘源面对在座的几百位毛家的亲朋好友,作了即席讲话:“祖先的遗留,良心陋习,好赖香臭,像一锅乱炖;泽被与贻害,后辈都要承担,优秀的思想和惨痛的教训,同样可贵。我们继承什么?全在生者自身所为。当然,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青史凿凿:毛刘合力,国之幸、民之福,成就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革命事业;毛刘分离,国之殇、民之难,也铸成两位伟人和两个家庭的最大悲剧。我们今人,必须力保先辈的成功,避免他们的失败,光大真理,扬弃错误。这才是真正的好后代。这个世界上,不是没道理。往往是人们超脱不出感情,意气用事,不讲道理;或不想搞清道理,心里明知不愿信、不愿行,不按道理去做。对我们两家,最简单的事实证明,和则盛、斗则衰,合是正确、离是谬误。多浅显的道理!我们两家后人,最起码应该做到,和而不斗,合而勿离。多明白的事情!不该按理办事、敏于行止吗?今天,毛泽东、刘少奇两位老人家,若在天有灵,看到我们举行如此盛大的婚礼聚会,济济一堂,同贺大喜,一定会为我们高兴,一定会为‘换了人间今又是,而‘泪飞顿作倾盆雨!”

2011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怀念王光美所写的《缅怀王光美》在《中华儿女》上刊发。这篇文章正是刘源推荐来的。刘源曾回忆:“当时,刘延东跟我说:‘光美阿姨纪念日的时候,我得写篇纪念文章。2011年,在我母亲诞辰90周年、逝世五周年之际,刘延东撰文缅怀,文章本已收进我母亲的纪念集,但我想纪念集发行量有限,这篇文章应该再找地方刊登一下,于是我想到了《中華儿女》,并最终把文章拿到这里发表。”

就这样,伴随着一篇篇珍贵的文字,刘源与《中华儿女》的情谊也日益深厚。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刘源说:“在《中华儿女》举办的活动中,我参加过创刊20周年纪念仪式,当时授予我优秀作品奖,记得上台领奖时,我还开了个玩笑,说:‘我这辈子还没得过什么奖呢。那尊奖杯我十分珍视,摆在办公室的书柜中。”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是刘源对自己与《中华儿女》多年情谊的总结。回首往昔,他说道:“这种持续20多年的关系真不多见。我与《中华儿女》几任社领导都有交往,我们都是君子之交,彼此见面不多,每次谈话多是工作上的交流,这么多年,大家都是朋友。”时光如梭,如今,《中华儿女》杂志已经迎来了她三十岁的生日,这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还将继续下去,书写一篇篇新的佳话。

猜你喜欢
刘源情谊中华儿女
过关
生命摆渡人
情谊
《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再出发
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情谊,讲究势均力敌
与《中华儿女》的美好遇见
请移开那些小树
朋友的情谊
做中华民族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