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志愿服务塑造中小学生美好心灵

2018-11-21 11:08魏娜王哲
中国德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服务

魏娜?王哲

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面对的群体主要是未成年人,因此要强调育人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年龄阶段和成长特点出发,将志愿服务与教育教学进行科学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根据《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学生,经其监护人同意,可以申请成为学生志愿者。中小学生志愿者是学生志愿者的一部分,是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国际上,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也在志愿服务工作上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这是一项关乎下一代成长发展的大事。

一、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与特性

有学者认为,志愿服务是一种接触社会的服务工作,可以让参与者拓展生活经验的领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中小学生不仅与其他人员有更多互动交往的机会,能扩大社会见闻,而且也可以接触重要的社会生活议题,并从中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以提升他们的思考分析能力,并透过参与以培养对社会的情感与责任感。因此,志愿服务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1]

(一)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

对于中小学生群体来讲,志愿服务的功能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促进公民意识、实现全人教育和创造社会价值这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公民道德意识。很多国家将志愿服务作为增强少年儿童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德国设立了专门的少年志愿者“训练营”,对当地青少年就业具有很大的帮助,合格的小志愿者才能够上岗照看病人,而培训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急救知识和培养沟通交往能力、责任意识、应急能力的过程。在加拿大,当志愿者能够积累人脉和重要的“本地工作经验”,对当地青少年就业关系密切,对留学生或移民子弟更是获得更好工作的关键。[2]很多国家将志愿服务与爱国主义、公民责任等联系在一起,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帮助少年儿童成为优秀公民。

二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远超志愿服务效果本身,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塑造中小学生完整的责任心和人格。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全人教育理论是新兴的人文思潮,旨在关注每个人的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3]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性格、广泛学习社会知识及技能,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形成崇高的道德意识和社会意识。[4]学生志愿服务正是全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创造社会价值。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对于社会和谐的贡献重大。由于中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能够消弭成人社会中的种种樊篱,为社会和谐创造更多的正能量。在美国,20世紀80年代中期,共有121所院校联合制定协议,使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以上的人在社区参与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共计工作约81亿小时,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志愿者。[5]

(二)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特性

与成人志愿服务相比,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存在比较显著的区别和特性:

在目标上,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实现教育目的,而非单纯追求通过其志愿服务创造社会价值。

在形式上,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更多体现为参与培训、宣传、服务学习等亲社会性的服务项目,不参与应急抢险、专业服务、医疗服务、心理服务等具有一定危险性、专业性的服务活动,从而保护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方法上,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多采用学校志愿服务、大手拉小手、亲子志愿服务等方法,多通过参与、体验等专业教育方法提高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感知和行动能力。

在法律责任上,由于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而作为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在法律上是不能成为志愿服务行为的主体的,参与志愿服务行为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由其监护人承担,这体现了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存在非独立行动的特点。

二、我国中小学生志愿服务进展与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丰富多样,实现了长足发展。

(一)取得的进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政策保障、制度设计、活动基础、形式探索、规模影响等方面,统筹协调、科学规划,使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日趋完善。

一是政策保障逐步完善。教育部等部门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用于指导、规范教育系统的志愿服务工作。2014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2016年,民政部颁布的《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出:“倡导青少年学生到公共文化设施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经其监护人同意或由其监护人陪同,可参加与其年龄、身心状况相适应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首次纳入中央深改组文件。

二是制度设计持续优化。2015年,教育部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分总则、工作机构、组织实施、认定记录、教育培训、条件保障、附则共7章26条。这成为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法制化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如,2015年北京市发布《关于北京市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在北京市初中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上增设“志愿服务”栏目,记入“思想道德事迹记录袋”,以便实现与征信系统的挂钩。

三是活动形式不断创新。2015年,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者委员会成立“全国中小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总队”,并发出《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倡议书》,号召“90、00后的一代,为迎接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增光添彩,展示新一代志愿者的风采,汇聚爱心与智慧,热爱社区、奉献社区,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美丽中国”[6]。2016年下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之后,在全国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掀起了一股争当“小小讲解员”的热潮,中小学生积极担任讲解员,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教育手段更加丰富。在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教育方面,各地纷纷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形式。上海市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共同发布《城市“心”力量—上海市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宣传手册》,在全市学校少年宫、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场所进行宣传与推广,加深中小学生及其家庭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与关注。

五是规模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迅速,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生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当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全社会的充分肯定。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2017年底年龄在7岁—19岁的中小学生志愿者人数为87万,在全市志愿者群体中占21%,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志愿服务力量。同时,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正呈现“志二代”的特点。广州市首批五星级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10岁的小学生李秀珊,她自4岁开始就随母亲一起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参加了2010年亚运会相关服务;在成为正式注册志愿者后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

(二)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在政策保障、制度设计、活动基础、形式探索、规模影响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一是与教育结合程度还需提升。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也有活动多、教育少,形式多、内涵少,应景多、常态少的不足,将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当成可有可无的任务来开展,反而成为很多中小学生的假期“负担”。

二是适合年龄特点的形式方法还需摸索。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共青团、少先队引导,更多的是通过集体活动形式体现,在第二课堂、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也有所涉及。但是这种粗放的模式与一般志愿服务混同,缺乏适合少年儿童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的设计,少年儿童不能理解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做,最重要的教育环节容易缺失,导致流于形式。

三是志愿服务活动不够真正落地。由于社会实践学分的规定,我国很多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存在“晃一晃、盖个章”的功利色彩,往往只是走个过场,没有真正触及少年儿童的心灵。

四是社会支撑体系还需强化。少年儿童参与志愿服务对外界条件的要求较高,除了学校能够提供比较完善的保障之外,社会上较少有适合孩子参与服务并保障孩子身心安全的基地、平台和相应的保障设施,这使得少年儿童通过社会途径参与志愿服务的难度加大。

三、如何提升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效果

黨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学生志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高校学生志愿者回信,勉励他们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切实提升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效果。

(一)明确原则,育人为本

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面对的群体主要是未成年人,因此要强调育人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年龄阶段和成长特点出发,将志愿服务与教育教学进行科学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要强调有效原则,结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使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学习、勤于实践,使志愿服务能够成为触及少年儿童心灵的有效载体。

要强调适度原则,对社会来说,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不是最主要的价值取向,服务行为也不宜加重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要在保证身心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度体验,感受志愿服务带来的乐趣。

(二)优化方法,提升质效

要强化学校教育,让志愿教育走进课堂。有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开展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的时间、场地、安全是三个突出的问题,因此校内志愿服务尤为重要。[8]学校教育包括课堂教育和校内体验式参与两个方面。前者旨在提升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把握志愿精神、服务知识和技能;后者旨在实现校内资源的开发,以及促进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要加强团队建设,让志愿服务更规范。《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学校成立志愿者团队,对志愿者的管理、项目的发布和活动的开展进行直接的指导和把握。志愿服务团队对于中小学生的意义非常重要,在团队中,少年儿童以朋辈关系平等交流、了解、交换需求,对于自我调整、认同和肯定自我的发展有重要影响。[9]

要鼓励社会实践,让服务学习得到普及。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服务学习是一种教育方式,按照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的定义,服务学习是指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得到发展,这种服务在社区中发生并满足社区的需要;服务学习与学生的学术课程相整合并对服务经验进行反思。在很多西方国家,将志愿服务作为服务学习的实践环节,从而实现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机结合。[10]我国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服务学习打造成为适合中小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形式,让志愿服务走进中小学生的生活。

(三)倡导文明,反馈社会

要小手拉大手,建议开展“志愿家庭”等活动,以中小学生为“志愿家庭”户主,带动家长和亲友,一同参加志愿服务,扩大影响力。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从2014年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志愿家庭”行动计划,通过小手拉大手、发放志愿户口簿等形式,动员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全市志愿家庭已经超过1万余个。2017年青岛市也发起了“我的家庭公益梦想”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将用三年的时间培育50万个志愿家庭。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朋友圈、学校和社区参与,进而推动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通过家庭辐射社会,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要传播正能量,结合志愿者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活动,通过撰写志愿日记、发布志愿微博等形式,倡导社会文明风尚,使志愿服务精神在中小学生心灵中生根发芽。

(四)完善机制,持续发展

要持续政策支持。持续完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目前基本的规章制度已经建立,可在社会支撑政策、服务细则等方面持续给予完善;在各个领域配套鼓励、支持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政策,加强对志愿服务的政策支持和社会支撑。依托校园、校外实践基地和所在社区,广泛建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站和志愿服务岗,以环保服务、文化服务、扶老助残等为重点开展活动。

要优化表彰激励。在加拿大许多省份,学生需要积累足够“义工时长”才能升学或毕业,“社会服务状况”也是学生操行评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1]根据我国《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在大学学段实行学生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各地也可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方法和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激励。结合志愿服务计时和表现,设计科学合理的指标,对中小学生志愿服务行为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和激励,要优化评价标准,防止过于强化量化考核导致志愿服务成为负担、流于形式。

要加强教师培训。志愿服务管理是一项专业的社会工作,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更是一项专业的、交叉的教育工作,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小学教师擅长教学,但是在志愿服务管理知识、实践以及社会资源上存在一定短板,目前也没有形成专门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志愿服务培训。因此,应当引入社会专业资源,加强中小学教师志愿服务管理培训,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实效性。

要加强国际交流。中小学生志愿者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小使者。在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中国学生也要勇于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风采。因此要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志愿者的优势,将中小学生志愿服务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国际议题相结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9]曾华源,曾胜光.志愿服务概论[M].台北:扬智文化,2003:160-161,169.

[2][11]环球时报.国外志愿者培养:从小培养“回报社会”精神[EB/OL].[2018-03-06].http://hope.huanqiu.com/exclusivetopic/2013-05/3940224.html.

[3]谭敏,范怡红.西方当代全人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9):48-52.

[4]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全人教育办公室.全人教育观[EB/OL].[2017-08-11].http://uic.edu.hk/cn/wpe/philosophy.

[5]王亚科.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5):251-253.

[6]中华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者委员会.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倡议书[EB/OL].[2018-03-06].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gzdt/201502/20150200775846.shtml.

[7]楊洋.10名广州人1个志愿者[EB/OL].[2018-03-07].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708/10/139995_51639048.htm.

[8]朱洪秋.中小学志愿服务不妨如此定位[J].中国德育,2014(14):31-32.

[10]张振宇,沈蓓绯.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深化发展的思考—以美国学校服务学习为鉴[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52-56.

【魏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至善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服务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