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校开展青少年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

2018-11-21 11:08陈恕珍
中国德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青少年

学校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组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积极培育和完善志愿服务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青少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实现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思想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需要,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程。本文尝试从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谈谈青少年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建设

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建设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动员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保障。

(一)加强学校志愿服务的领导

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学校整合资源、统筹安排。首先,成立领导小组。学校要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政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对志愿服务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发挥好牵头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其次,健全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共青团组织专门负责学校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纳入学校团队工作内容之一,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发展。建立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最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表率作用,引导鼓励广大师生、家长积极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二)发挥团队在志愿服务中的组织管理作用

在加强对学校志愿服务领导的基础上,可采取如下措施,发挥好团队在志愿服务中的组织管理作用,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1.加强志愿服务的日常管理。发挥学校团委、各团支部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将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中学共青团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牵引载体,建立健全“教育部门协调指导、共青团组织归口负责、综合素质评价驱动、团员学生自愿参与”的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

2.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原则,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培训,通过专题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志愿精神、服务技能、服务方法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3.加强志愿服务的宣传。志愿服务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学校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团队日、校会、级会、班会等各种会议活动,通过家校QQ联系群、微信群、学校网站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4.作好志愿服务的评价反馈。定期对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和理念,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志愿者行列。

二、加大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范注册登记制度

规范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制度,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实现良性发展。一是制定吸纳志愿者标准。学校要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吸纳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二是规范招募志愿者流程。学校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如招募计划、信息发布、招募方法、申请考核等流程,以增强志愿者志愿服务的质量。三是统一登记注册平台。学校可以依托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志愿者进行统一登记实名注册,逐步实现志愿服务档案电子化管理。

(二)建立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制度

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制度的建立,首先需要搭建志愿者、服務对象和服务项目对接平台。学校要积极做好校内外的沟通与联系工作,了解校内师生和社区广大居民的服务需求,主动与团区委、街道、居委、社区等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发布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其次,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对接认领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公开服务项目、服务特长和服务时间等信息,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菜单式”服务目录,及时匹配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建立对接认领机制。最后,健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加强《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明确志愿服务记录标准、查询、证明办法,建立志愿服务回馈、监督管理等机制。

三、建立激励机制

志愿服务是一项需要倾注感情和精力的事业,如果没有志愿者的热情参与,志愿服务只能是一种梦想。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就要激发志愿者的热情、满足志愿者的成长需要、建立人性化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激励,可以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引导志愿者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志愿精神内化为志愿者的品格和行为的过程,是激发志愿者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因。学校在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时,要把社会需要与志愿者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满足志愿者的愿望。比如,关注志愿者特长和潜能的发挥,力争把每位志愿者都安排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以增强其服务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为志愿者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丰富人生阅历;强化志愿者的情感体验,让志愿者融入服务对象的生活中,建立双方的情感纽带,让志愿者真切体验到“受人尊重”和“被人需要”的情感,以激发其坚持服务的内在动力,等等。

(二)建立学校激励机制

志愿组织是志愿者的精神家园,组织的支持和认同是增强志愿者归属感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将志愿服务作为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内容,将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激励制度,包括:志愿服务认证制度,把志愿者每次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和效果都详细记录在案,并由服务对象和志愿者组织予以确认,以体现对志愿者劳动的尊重和认同;志愿服务评估制度,以日常服务记录、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依据,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并予以量化,定期表扬表彰,以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志愿活动中;志愿服务的常规管理制度,将志愿服务经历作为开展团内评选表彰的重要条件。

(三)建立社会激励机制

在社会上树立“志愿服务光荣、志愿者可敬”的风尚,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可考虑建立如下社会激励机制:第一,街道星级志愿者奖励。按照志愿服务实际小时数,设定星级,累计分值,定期公示表彰星级志愿者。学校可与街道、社区等共建单位起一为星级志愿者提供优惠政策。第二,政府提供升学就业优待。如果当地政府重视,可以把参加志愿服务的情况作为公民道德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以法规化的形式让志愿者在升学、就业、晋升等方面享受优待,效果会更加明显。第三,表彰推广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知晓度,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搭建服务平台

随着社会和群众需求的不断增长,青少年志愿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广,服务项目越来越丰富。学校要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规律,把握特点,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水平,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的组织、项目、机制建设,扩大参与面,增强影响力,促进青少年志愿服务事业持续稳定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

学校在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时,需要把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更好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1.设立志愿服务岗。青少年志愿服务工作要遵循自愿、公益、安全的原则。学校志愿活动的开展,主阵地是丰富多彩的德育、团队活动,每项活动都设立志愿服务岗,为青少年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学校在学雷锋日、青年节、重阳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及重大国事前后都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学校大型活动都接受志愿者参加服务;学校的卫生执勤队、文明礼仪监督队、早操监督员等也都由学生志愿者构成。

2.开发志愿服务项目。班级由志愿者小队自行设计志愿服务项目。班级开展的志愿服务内容可以是环境美化,如打扫公共场所的卫生、认养绿植;照顾弱势群体,如看望孤寡老人、为困难青少年辅导学业、捐书捐款;公益宣传,如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文明礼仪宣传等。

3.探索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了保证青少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学校要积极探索志愿服务阵地建设,为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提供适合的场所。如学校与当地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共建活动,设立志愿服务站点,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固定的、安全的、长期的志愿服务基地。

4.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效能。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形式,充分利用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志愿服务组织提高个性化、便捷化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组织实现信息联通、服务融合、资源共享,实现效能最大化。

(二)纳入校本课程,打造品牌项目

志愿服务要形成常态长效,可以纳入校本课程,设计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项目,让志愿服务成为学校德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志愿服务与学校德育相结合。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學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广泛开展“爱国爱校从小事做起”“知法守法护法我能行”的志愿宣传活动,积极推进“友善在身边”“诚信在身边”的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志愿服务新阵地新平台。

2.志愿服务与环境教育相结合。立足生态发展,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环保知识,引导志愿者开展“保护母亲河”“垃圾分类”“绿色出行”“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等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文明生活,爱护生态环境,为美化城乡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3.志愿服务与书香阅读相结合。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青少年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或节假日时间到图书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做楼层的引导员、为读者找书或者整理书籍等工作。在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在空余时间阅读书籍,拓展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4.志愿服务与学校品牌建设相结合。志愿服务与学校品牌建设相结合,更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贯彻落实。例如我校提出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开展“一元童缘、青春助力圆梦中秋”“福字制作并送迎春花市义卖”“福袋传城”“山区送温暖”等扶贫济困的公益志愿活动。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抓手,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有效平台。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既可以服务社会,又可以完善自身素质,还可以提高个人未来发展前景和竞争力,是利人利己又有利于社会的好事。学校要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组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积极培育和完善志愿服务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青少年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以激励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实现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陈恕珍,广东省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至善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青少年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志愿者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