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癌症带”听小镇居民诉苦

2018-11-22 04:22吴乐珺高石
环球时报 2018-11-22
关键词:路易斯安那州化工厂环保署

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吴乐珺 高石

“隔壁邻居的老父亲死于喉癌,两个儿子也得了癌症。街对面那家,妻子患肺癌去世。这个社区几乎每家都有癌症患者在疾病中挣扎”。在盛产石油的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77岁的罗伯特站在自家门口和《环球时报》记者讲述着当地“癌情”。近日,记者走访这位非洲裔老人所在的小镇,目睹被铁丝网隔开的居民区和工业区,听当地人讲述昔日的“石油化工走廊”如何成为今天令人恐慌的“癌症带”。在美国现政府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在环保等领域“去监管化”的大背景下,小镇居民的抗争或许会更加艰难。

随处可见铁丝网的“癌症带”

罗伯特住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施洗者圣约翰郡一个叫拉普拉斯的小镇。这个小镇在密西西比河的北面,离州府巴吞鲁日大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密西西比河被誉为“美国的母亲河”,从巴吞鲁日到密西西比河港口城市、路易斯安那州最大城市新奥尔良,流经距离约140公里,河两岸密集分布着数百家化工和油气企业,被称为“石油化工走廊”。车行驶在公路上,看到的是两边望不见尽头的铁丝网和一排排化工厂的厂房和储油罐。有的居民区与化工厂仅隔着一条马路。

罗伯特站在自家门前,一边指着周边的房子,一边和《环球时报》记者讲述着当地“癌情”。老人稍有些驼背,眼神中满是无奈、伤感和些许愤怒。他的家人也遭受着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折磨,此前他一直找不到原因,只是认为运气不好,直到美国环保署公布的一份报告,罗伯特才明白其中缘由,并决定投身到抗争中去。

1966年,当过建筑工人的罗伯特在拉普拉斯买了一块地,盖了新家。现在离他家大约两公里的地方有一家日本电化工业企业的工厂,而他盖房子时那里还隶属杜邦公司。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杜邦将氯丁胶的生产业务卖给了这家化工厂,而州政府也乐得这笔交易可以给当地保住一定的就业机会。

1988年,罗伯特和妻子泽诺比亚搬到加利福尼亚州跟儿子一起生活,共同经营建筑生意。但从1995年开始,不幸降临在留在拉普拉斯的家人身上,先是罗伯特母亲被查出骨癌后去世,接着泽诺比亚的母亲患病,回去照顾母亲的泽诺比亚2003年又被查出乳腺癌。2005年,路易斯安那州遭受飓风重创后,罗伯特搬回拉普拉斯,参与家乡重建。让他后悔的是,儿子一家也从加州来到拉普拉斯,在当地上了几个月学的小孙女就被查出哮喘和脑部疾病。

随着过去40年、特别是近20年河两岸的社区癌症病例增加,整个地区被美国媒体和健康问题专家称为“癌症带”。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公布的“全美癌症地图”,2015年路易斯安那州癌症死亡率位列第五,该州每十万人中有477.5人患癌症,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在“癌症带”生活的居民主要是非洲裔和低收入人群,他们一直在为改善生存环境斗争,对他们来说,“癌情”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只要0.2就够了”

按照罗伯特的说法,离他家走路半小时、开车10分钟就是化工厂。美国环境保护署于2015年公布了一份全美有毒空气评估报告,其中癌症风险最高的6个测试点全在路易斯安那州,而他们小镇的污染源与化工厂氯丁胶生产有关。罗伯特说,这份报告引起他们对污染问题的关注,因为氯丁胶等工业用胶中的溶剂如在使用过程中散发过量的有害气体,就会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体健康。美国环保署的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长期暴露在氯丁胶生产排放的超标空气中,会导致呼吸问题、皮肤问题、胸痛和神经问题,并增加患癌症的可能性。路易斯安那州非政府组织、环境行动联盟执行主任马瑞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正是因为超标排放,该地区罹患癌症的风险高出全美其他地区800倍。

从美国环保署2015年更新的“国家空气毒物评估地图”上可以看到,工厂周围的癌症风险仍在上升。这让附近社区内的紧张气氛加剧,很多当地居民质疑:“为什么多年前没有得到相关的警告?”美国环保署的报告曾促使这家化工厂与路易斯安那州政府达成协议,自愿将相关生产排放量减少85%,但该企业坚称自己的研究表明氯丁胶生产和当地癌症多发现象没有联系。

居民对化工厂减排85%的解决方案并不满意,罗伯特和邻居们组成“关心圣约翰教区公众”组织,定期开会,并向当地政府和化工厂表达诉求。他们都会穿上统一的红色T恤,上面写着:“只要0.2就够了。”“关心圣约翰浸礼会教区公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77岁的杰拉尔丁和《环球时报》记者解释说:“虽然我们没奢望让化工厂停产和搬走,但希望它像承诺的那样,按法律规定减排,把有害气体排放控制在每立方米0.2微克。”拄着拐杖的杰拉尔丁说,过去40年,她有多位生活在拉普拉斯小镇的亲朋死于癌症。她的家人患有从皮肤科到呼吸科的一系列疾病,7岁的曾孙呼吸困难,常说“能感觉到心脏要跳出来”。杰拉尔丁无奈地表示:“但你必须住在这里,呼吸空气、喝水,看着孩子们生病,看着人们死去。”

2016年,美国环保署在化工厂附近6处地点安装收集空气样本的罐子,包括医院、大坝和两所学校,每3天对空气质量进行一次检测。据当地人说,每天检测的读数都不一致——有害气体10倍、50倍和100倍于美国环保署建议的每立方米0.2微克的“可接受上限”。其中一所小学,从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的平均浓度是环保署规定的34倍。杰拉尔丁说:“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对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浑然不知。工业是美好的,但如果它正在杀害附近的居民,那么工业又有什么好处呢?”

由于数据繁多并有大量专业术语,起初当地居民并不能完全明白其中含义。马瑞利所在的路易斯安那州环境行动联盟伸出援手,定期由环境专家给社区居民讲解相关内容。该组织技术主任威尔玛是一名化学家和环保人士,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来到这个社区,那种化学的味道到处都是,时间待久了,你会感到眼睛有灼烧感。如果我们不继续推动这家化工厂采用额外的控制技术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当地就将继续暴露在危险之中。同时,我对州政府官员似乎对污染熟视无睹感到震惊!”

拉普拉斯的居民也在用各自的方式抗争着。有条件的、特别是社区里的白人住户大多已经搬出。去年6月,13名居民对化工企业提出集体诉讼。罗伯特说:“我们不会坐以待毙,任由摆布。他们对人的生命没有任何同情心。”

“去监管化”留下的乱局

马瑞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里是美国境内唯一与氯丁胶生产有关的污染地区,给当地民众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而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全国范围的环保运动,联邦政府环保署得以建立,并先后通过了一些与环保、企业排放有关的法规。正因如此,当地政府对相关化工厂的监管不力,让拉普拉斯的居民十分不满。

《环球时报》记者曾多次联系采访路易斯安那州环保部门,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据了解,该州环境质量部门部长布朗在出席社区听证会时曾表示,“在圣约翰郡并没有确凿证据”,很多癌症问题都被夸大了。对于那些寻求环境改变的居民,布朗甚至称他们是“恐惧贩子”,这无疑加剧了当地居民和他所在机构之间的紧张关系。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背后或许与企业游说有关。

此外,“去监管化”是现任美国政府的执政特点之一,环保领域也是如此。马瑞利对此表示:“大部分环境监管规则都是在联邦政府层面制定的,但执法权都在各州。过去,如果遇到州政府执行不力的情况,通常会绕过州府向美国环保署寻求帮助。但这样的做法在本届政府执政下是行不通的,他们都在‘去监管。如果州政府不作为,不会有更高层的权力机构来拯救你,因为不管是有何借口,美国环保署目前都对环境监管问题没兴趣。”

“当下,美国人习惯于‘站队,划分阵营,但最值得尊重的状态应该是在环境问题上处于同一个阵营。”环境行动联盟沟通部门负责人迈克尔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你把工厂或者政府任何一方划为敌人,都无法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依靠居民、工厂和政府达成一致”。▲

猜你喜欢
路易斯安那州化工厂环保署
风眼
回家
有关化工厂换热器的腐蚀问题研究
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