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改名不是一场“好戏”

2018-11-22 10:42刘剑飞
声屏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好戏心态导向

刘剑飞

现在的电视剧名字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剧名亢长,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这些剧名往往冗长,有的甚至套用或篡改诗词,导致出现一些“七言体”剧名,如《微微一笑很倾城》《香蜜沉沉烬如霜》等。这些剧名,虽然给人一种古风感觉,但是很多却与剧情内容并无关系,故弄玄虚,让人不知所云。这种现象不仅严重亵渎古诗词的纯洁,也容易给人误导。

电视剧名的另一个现象是,改名热。摄制方为了规避监管,应对审查,不惜对电视剧进行改名,企图通过改名来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这也是一些电视剧热衷改名的主要原因。剧名是一部电视剧的符号,通常通过剧名的信息,观众就能够对电视剧的题材甚至内容有着大致的了解。因此,剧名不仅具有强烈的辨识功能,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属性。

名字对电视剧来说,是十分神圣和严肃的,不仅关系到片方的艺术态度,也涉及到作品的尊严。因此,很多片方在为电视剧取名字时,都会深思熟虑,根据电视剧的内容和市场,取一个既能代表和符合剧情,又有很大关注度和吸引力的名字。过去很多优秀的电视剧就是这样,剧名大多中规中矩,贴近剧情,让人一眼就能看懂电视剧的基本信息。可是如今,不仅一些电视剧名云遮雾罩,而且改名更是隨心所欲,这种现象不仅暴露出一种不严谨的心态,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这显然不是一出“好戏”。

既然改名能够或者能够提升审查通过率,也说明审查工作在一定层面上存在着疏漏。比如,唯名是取、“以貌取人”等,让一些改名者有机可乘。这就需要在审查中,严格标准,严格把关,不仅应该注重电视剧的名字,更应该看重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剧情内容和所展现的文化价值和道德导向,对一些哗众取宠、背离价值导向的作品予以抵制和拒绝,不给其流入市场的机会。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从源头捍卫电视剧的文化纯洁,通过遏制改名来遏制功利心态和投机心理。

猜你喜欢
好戏心态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扮好“六种角色”唱出“一台好戏”
“偏向”不是好导向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一出好戏
黄渤的“一出好戏”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还是“看掐架”心态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