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六大功能定位

2018-11-22 10:45蔡之兵
人民周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总书记习近平战略

蔡之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新时代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经成为21世纪中叶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诸多支撑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在六个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引领发展的功能及其区域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的是引进模仿—消化吸收—二次创新的思路,这一思路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后发优势逐渐消失,继续采取跟随式与模仿式的发展模式可能已经无法再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足够的动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化,探索新的能够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担负引领发展这一历史重任的区域主要包括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被明确定位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要建设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要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而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则提出必须坚持世界标准、瞄准国际标杆,充分发挥要素集聚和空间集中效应,补齐短板、消除瓶颈,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这三大区域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肩负引领未来中国甚至是世界发展的重任。

协同发展的功能及其区域布局

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构建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从而保障整体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虽然我国的区域经济起飞于东部地区的率先发展,但是追求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导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日益拉大的区域差距现象,先后出台了多项战略举措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探索协同发展模式这一重任的区域类型主要包括京津冀地区以及城市群地区。一方面,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区域内部差距较大、区域发展分化的典型代表区域,2013年北京市与天津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9.2万元和10.2万元,而同年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9万元,仅为京津两地的40%左右。针对这种局面,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京津冀地区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另一方面,在我国城市发展格局中,大中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也较为明显,2017年我国已经有14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但是大量的中小城市仍然缺乏足够的发展动力,通过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实现大中小城市的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9个城市群正是这一思路的体现。

开放发展的功能及其区域布局

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证明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面临新时代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潮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随后,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因此,坚持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长期方略。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高水平开放这一重任的区域类型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各地的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其中,以前两者最具代表性。“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涉及国内18个重点省份,这些省份都已经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相应的开放布局;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内第一个自由贸易港,设立于2018年4月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程度远远高于之前的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外向型经济区域,将在多个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深化对外开放的标杆地区。

绿色发展的功能及其区域布局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求,也是实现绿色发展和构建绿色发展模式的根本出路。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探索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区域类型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以及重要的生态资源屏障地区。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就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两年后的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指出: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除此之外,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区也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青海等地视察时,都曾经提出这些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这些地区的发展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转型发展的功能及其区域布局

区域生命周期理论已经指出,任何区域都将面临转型问题,想要保持区域内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内部的产业就需要不断根据内外部的竞争环境变化进行转型升级。转型发展实际上意味着地区当前的产业体系在包括区位优势变化、自然资源枯竭、外部竞争加剧等因素的作用下已经丧失了竞争力,如果该地区想要继续保持内部经济体系的持续运转,就需要对自身产业体系进行转型升级。这一现象在我国目前的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山西等地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探索陷入发展困境后实现转型发展的区域类型主要包括资源型地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区都曾经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获得过高速发展,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资源的消耗,这些地区都陷入发展困局当中,必须通过转型发展寻找到新的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参加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因此,避免单一结构和重新培育有竞争力的新产业对于这些地区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跨越发展的功能及其区域布局

在区域经济学理论中,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遵循“步步为营”和“逐步升级”的规律,然而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技術、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很多新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可能并不完全受限于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范式,这就为部分欠发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探索跨越式发展的区域类型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部分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相比,欠发达区域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在摆脱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与约束上也更为容易,这就为欠发达区域培育新的、弯道超车型的产业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时提出希望贵州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贵州省充分利用自身的气候优势,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正是这一跨越式发展思路的体现。

猜你喜欢
总书记习近平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战略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