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9例

2018-11-23 06:1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督脉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4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慢性进展性风湿病,其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累及至内脏或其他组织[1]。该病的西医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抗风湿药等,但由于该病治疗周期较长,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治疗可出现不容忽视的毒副反应,且部分药物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度较低[2]。近年来,中医药在该病的应用渐趋广泛,且有研究显示[3],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疗效佳、安全性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基于此,本研究就中药联合督灸内外合用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98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本研究于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监督指导下进行。对照组男38例,女11例;年龄18~39岁,平均(28.43±6.36)岁;病程1~12年,平均(7.04±3.62)年。观察组男40例,女9例;年龄19~39岁,平均(28.68±7.25)岁;病程2~12年,平均(7.24±2.7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4]:①下腰背晨僵与疼痛;②发病年龄<40岁;③隐匿起病;④症状活动后好转;⑤休息时加重;⑤夜间痛(起床后好转)。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肾虚督寒证,主症:腰骶疼痛,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次症:关节作冷,乏力,腰膝酸软,畏寒喜暖,舌淡,苔白或水滑,脉弦滑。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脑、肝、血液系统原发性疾病者;②合并肿瘤者;③其他证型者;④合并其他风湿性疾病者;⑤疾病晚期严重关节畸形或残废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中药治疗。组方:薏苡仁、狗脊各30 g,骨碎补、续断、杜仲各20 g,补骨脂、土鳖虫、熟地黄、地黄、赤芍、白芍、桂枝、独活、知母、防风、牛膝、羌活、制附子(先煎)各15 g,鹿角霜、干姜、当归各10 g,蜜麻黄5 g。1剂/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餐后30 min温服,20 mL/次,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督灸治疗:患者裸露后背取俯卧位,医师拇指指甲从大椎至腰俞轻轻按压“十”字,使用碘伏进行3次消毒,后于“十”字处涂抹生姜汁,量以湿润皮肤为宜,后于“十”字痕迹自上而下均匀撒下督灸粉,整体呈直线形,后于上敷桑皮纸,桑皮纸中线与督脉保持平行,后将生姜泥自大椎至腰俞呈正梯形铺于桑皮纸上,于生姜泥上方放置三棱锥形艾柱,点燃艾柱头、身、尾,自燃自灭,连续壮灸3次,后将生姜泥及桑皮纸去除,使用毛巾沾温水擦拭药粉和姜泥,注意不要损伤皮肤,任其自然起泡。24 h后于无菌条件下将水泡刺破,叮嘱患者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外敷消毒纱布,待其自然结痂、脱落。25 d进行1次,3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2周。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指地距(告知患者保持双膝直立,尽量弯腰,测量双手指尖至地面的垂直距离)、枕墙距(患者取直立位,足跟、臀、背紧贴墙,平视,测量枕骨结节与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及胸廓活动度(患者取直立位,使用刻度软尺测量其第4肋骨间隙水平深吸气与深呼气之间的胸围差)[6]。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评估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下降≥95%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70%~94%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下降30%~69%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下降<30%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指地距、枕墙距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cm,±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中医将强直性脊柱炎划分至“骨痹”、“肾痹”范畴,其病机为肾督亏虚,风寒湿深侵脊柱关节,瘀血阻络,痹阻筋脉,失于濡养,骨质受损[7]。督阳不振,温煦无力,致脏腑运化失调,水湿痰浊停聚,督脉气衰,则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气滞血瘀日久,正气渐衰,腠理空虚,加之风寒湿邪入侵,血脉凝滞不通,内外相搏,痹阻督脉,必致脊痛。因而该病治疗宜以补肾强督、祛湿散寒、活血通络为主[8-9]。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指地距、枕墙距较对照组小,且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结果提示中药联合督灸内外合用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其恢复,提升治疗效果。中药方中的薏苡仁、独活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狗脊、杜仲、牛膝可强腰膝、补肝肾;骨碎补可祛风止痛;续断、土鳖虫可续筋骨;补骨脂可补肾壮阳、肾虚腰痛;熟地黄、地黄可补血养血;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白芍可平肝止痛;桂枝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知母可清热泻火;防风可止痛止痉;羌活可祛风散寒、通利关节、止痛;制附子、鹿角霜可温肾助阳;干姜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当归可补血活血;蜜麻黄可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奏补肝益肾、强筋健骨、逐瘀通经、祛风散寒之功。腰乃肾之府,肾主骨生髓;督脉起于胞中,贯穿整个脊柱,有联系胸腹腔诸脏腑之用。督阳不振,温煦无力,则脏腑失运化,水湿痰浊停聚,督脉气衰,气运无力,致血瘀气滞,痹阻经络,故痛。气滞血瘀日久,则正气渐衰,加之风寒湿邪入侵,血脉凝滞,内外作用,致痹阻督脉,脊痛发。此时在督脉施灸可有振奋阳气、鼓动气血运行、祛湿化痰、活血通络之功,有助于恢复督脉功能,通畅经络,恢复正气,进而缓解症状。此外,督灸的综合作用可抗御病邪,衡阴阳,协调诸经,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调虚实。

综上所述,中药联合督灸内外合用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升其关节功能,利于机体恢复。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督脉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最方便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