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43例临床观察

2018-11-23 06:1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0期
关键词:净率利胆胆囊炎

河南省永城市大王集镇卫生院,河南 永城 476635

结石性胆囊炎主要是结石堵塞胆囊管而造成的一种继发性感染性疾病,具有临床症状明显、病情危急及病情反复等特点[1]。结石主要位于胆囊颈、胆囊内,因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炎约占所有慢性胆囊炎患者的90%~95%。胆囊结石发生梗阻、嵌顿就会引起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幽门螺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患者有腹痛、胆绞痛、腹胀、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学习、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早确诊,给予利胆药物、饮食调整、解痉止痛药物、抗感染治疗是临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方法[1]。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有43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4.4±3.3)岁;病程0.5~11.5年,平均(4.6±1.4)年;B超检查结石直径为0.2~1.5 cm,平均(0.8±0.3)cm。研究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9±3.0)岁;病程0.6~11.4年,平均(4.5±1.5)年;结石直径为0.3~1.4cm,平均(0.9±0.3)c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能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妇科临床关于胆囊结石胆囊炎诊断标准[1];②超声检查结石直径低于2 cm;③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胆囊穿孔、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②合并严重感染、实质性脏器病变、精神疾病者;③近2周接受其他影响观察结果方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熊去氧胆酸片(江苏普华克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777,规格:50 mg/片)10 mg/kg,每天分两次服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国药集团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954,规格:2.5 g)0.75 g加100 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次/d;明显胆绞痛患者给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青海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3020017,规格:1 mL/50 mg)50~100 mg肌内注射,1次/d。治疗2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胆汤治疗,组成:鸡内金、白芍各15 g,柴胡、乌药、茵陈、川芎、枳实、厚朴、木香、炙甘草、金钱草各10 g。胁痛剧痛者加川楝子10 g、延胡索12 g;嗳气、呕吐者添加半夏6 g;恶寒发热者加连翘10 g、金银花10 g;消化不良者加焦三仙6 g。每天1剂,先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为文火慢煎。早晚各服用200 mL,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石排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评估结石排净情况。不良反应有过敏、头晕、皮疹、心动过速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临床研究》[2]关于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腹痛、胆绞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基本消失,结石缩小50%及以上;有效:腹痛、胆绞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明显减轻,结石缩小30%~50%;无效:临床症状、结石大小均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及显效率之和。

2 结果

对照组(76.74%)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97.67%),对照组结石排净率(41.86%)明显低于研究组(65.1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5%)明显低于研究组(2.33%),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结石排净率、不良反应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胆道外科的最常见疾病,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饮食无节制等因素也会引发胆囊结石。患者胆囊收缩能力降低、排空延迟,胆汁不能正常排泄,积聚于胆囊,淤积沉淀形成胆囊结石。结石在胆囊中流动、长期停留会引起胆囊炎性反应,形成胆囊炎,是引发胆囊炎的主要原因,增加了败血症、胆道梗阻、黄疸等并发症风险,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尽早发现,给予规范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对于结石直径较小、体质较弱的患者,保守药物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案。西医主要采用溶石药物、抗炎药、解痉药物等进行常规治疗,熊去氧胆酸片属于利胆药,主要用于治疗胆汁缺乏性脂肪泻、胆固醇型胆结石等疾病。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属于广谱抗生素,抗感染作用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属于强效镇痛药物,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结石排净率为41.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不良反应较多,整体疗效不佳。中医将结石性胆囊炎归于“胁痛”、“黄疸”,因肝失疏泄、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外感湿邪导致胆汁生化异常,不能正常排泄,停聚于胆道,形成结石[4]。病位主要位于肝胆,治疗原则为理气疏肝、消瘀散结、利胆排石[4]。利胆汤由茵陈、鸡内金等十余味道地药材组成,鸡内金、白芍消食化积、柔肝止痛,有溶石、排石的作用。柴胡、茵陈、金钱草疏肝利胆、清热祛湿、退黄,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加快排石速度[5]。乌药、川芎祛风止痛、活血化瘀,枳实、厚朴、木香燥湿化痰、疏肝理气、破气消积,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联合共奏疏肝利胆、燥湿化痰、破气散积的功效。根据患者症状辨证用药有利于迅速改善患者胁痛、发热、嗳气等症状。西药起效快,但不良反应较多,中药汤剂起到调和阴阳、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提高身体机能,但起效慢。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优势互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加速结石溶解,促进排石。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7.67%,结石排净率为65.12%,不良反应少,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单独治疗[6]。

综上所述,西药联合中药汤剂利胆汤能够增强肝胆功能和胆囊收缩力,提高结石排净率,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净率利胆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主持人语
得胆囊炎之后,还能吃鸡蛋牛奶吗
南疆喷施脱叶剂对棉花脱叶效果和采净率的影响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A股市场“黄金”遍地,还需慧眼识珠
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