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2018-11-23 01:36张美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写生太行山关系

张美晨

摘 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是山水画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者通过写生可以更直接地亲近自然,体会自然,并为自身山水画创作准备素材。山水画写生不仅是对山水画基本技法及基本功力的训练,而且是对艺术修养、艺术技巧的不断积累。所以说创作不是凭空而来的,写生是创作的基础,而创作是写生的艺术体现,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然而二者之间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关键词:太行山;写生;创作;关系

一、以太行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写生

(一)太行山的地理特点

太行山位于山西省与河北省的接壤处,北至北京西山,南达黄河北崖,呈东北—西南走向,连绵400多公里。中国东部太行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域分界线。太行山上岩石造型敦厚、色彩凝重、动感一气呵成,处处透着质朴的美,这是从古至今如此多画家都以太行山地区作为创作根据地的原因。此山多呈现高山峡谷、跌宕起伏的空间景观。

(二)太行山的文化特点

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指的是社会人文形态的特征,社会文化特点对艺术创作起着重要作用。它深刻地反映出它所在地區人们的生活习惯,对我体会太行山水画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贾又福先生几十次深入太行山,不单单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有深入体会,更加倍去体会这里的历史情结、人情风貌等,他的著名代表作品《太行丰碑》便是为了纪念这里的历史、这里的人民精神而画的。因此,太行山是一座英雄山,无论经历多少磨难,它都一直屹立于民族抗战的第一线;太行山是一座光荣山,在饱经沧桑中造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这种精神必定会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三)太行山的对景写生

巍巍太行,悠悠我情,我们带着一颗写生的心进入大山,这时才感受到太行山的雄伟壮丽。这里有绿浪滔天的林海,千态万状的岩石,刀削斧劈的峭壁,飞流直下的瀑布等,景象有虚有实,相映生辉。

写生即对景写生,是“师造化”,以大自然为师,将全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之中,真正将大自然的奥秘装入内心,要把对大山的新的认识与理解装进头脑里。这时我们就能全身心地面对自然,体会太行的山体构造并依据给我的视觉感受,想办法通过绘画语言将太行山表现在我们的作品上(图1),事实上,这将是画面上的一个副本,因为太行山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以太行山为题材的山水画创作

(一)选景分析

看着写生时搜集的资料,太行山群峰耸立,沟壑纵横错落,沟谷纵横,美丽的溪瀑,高耸的岩壁,每一个不同的风景都令人难以忘怀。每处景色都有其独特的美,但整体看也非常和谐,有高低起伏,有秀美和雄壮,将包容和丰富体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感觉到做艺术和做人的道理,张操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应该也有这层意思吧。艺术是人本质精神的外化,只有内心丰富了,有内涵了,才能创作出感动心灵的作品。

看着从太行山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有山石、溪流、人家等题材,我想寻找最恰当最能代表太行特色和魅力图片作为作品的素材。经过自我思考,和同学讨论,听取了老师的建议,并结合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同时继续思考主题,最后敲定作品主要表现太行山山体的雄伟。根据画面的组成、墨色、形式等因素,最终选出几张真实照片作为创作参考。

(二)构图与作画

创作过程中十分必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构图,主题的表达、创作的思想、内容的展现,画面的最终效果以及作品给人们的感受都与构图息息相关。构图时要反复推敲各种景象的组合关系,以便得出更多种类的构图草稿。

我在写生作品的根基上反反复复画了多幅草稿后,最终采用了竖构图式的草稿:以瀑布连接整个画面,在瀑布的两边安排太行山上山石、树木等景象,以展现太行山的雄伟壮观。

创作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

太行山树依据结构大致可分成两种,“鹿角枝”“蟹爪枝”。首先确定前景中主树的位置,用侧锋由下至上画出树的主干,留出空位添加次干,写出树的倾势。用双勾法勾勒树两边的外形,用淡墨对树干加以皴笔。主树画完后,在旁边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其他树,使之与主树相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木丛。为使画面丰富,突出疏密关系和墨色变化,辅以点叶、夹叶等。

画面的中景我以表现太行山的山石为主,它可以代表太行山雄伟的气势。溪瀑从中蜿蜒而下,落入近景中树丛旁的溪流。而山峰的高低起伏给人惊喜又和谐统一。

在画面色彩的表现中,我主要用花青调和墨的多少来体现它的丰富。我从整体入手,用花青加淡墨铺开大色调,使画面整体呈现秀丽调子。再从局部逐渐深入,用淡花青色多次渲染,从而追求薄中见厚的色调,通过有选择性的多次渲染,拉开前后关系,突出整幅画面的层次感。

(三)笔墨和皴法

太行山的山石以石质为主,雄伟浑厚,悬崖绝壁,山石线条明显,结构清晰。创作过程中为刻画其山石质感,勾画山石的轮廓线时用笔时可中锋,侧锋并用,笔触要顿挫有力,有浓有淡。山石构造纹理是由于长时间风化而形成,在用线用墨时应充分表现其斑驳的质感,体会用笔的“平”“留”“圆”“重”“变”奥意。

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树木满山遍野,但每株树都由根、枝干、叶所组成,先从单株树画起,用双勾画法画出枝干的外轮廓,用笔抑扬顿挫,有浓有淡,有虚有实。它的枝干向四面八方伸张,四面取势,参差不齐,枝叶浓淡繁疏,圆润而有生发之意。枝干大多用中锋线条来画,以求饱满、凝重、含蓄,辅以侧锋来表现其变化。下笔要坚定有力,收笔要含蓄沉着。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墨中要见笔,不能“合泥”,见笔了才有力,“如锥画沙”。用笔时要有提按、快慢、轻重、虚实等变化,运笔有力,顿挫自然,曲折有致。

画面中溪水是从远景的山石中飞流直下的,再到近景中将顺着溪流方向的石头画在水口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与水的留白行成对比,同时运用了勾水、染水使其十分生动。

皴法是表现山峰、岩石和树身表皮纹理的画法。为了让画面中的山石、树木更有质感、立体感,更富于表达意境,采用点线结合的笔墨技法,主要用披麻皴、大小斧劈皴、雨点皴来表现山石结构,用横皴、斜皴、鳞皴等表现树身表皮。

参天大树一般长在道路两边或山丘上,石壁上基本没有,山顶大多为杂树。在表现近景树时,由于树的年龄不同,表现树皮所运用的皴法是不同的。我多用鳞被和横披画大树,或为表现岁月感多刻画它的树节;而用斜皴刻画小树,给人轻松之感;大多采用“拖泥带水皴”表现远景中的树,这种连勾带皴的表现方法能更好地表现树丛等。

三、太行山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一)写生为创作提供素材

太行山写生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写生为绘画主体的创作积累大量素材,是进行绘画创作的必由之路。

绘画者要想获得生动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要走出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寻找灵感,创设意境。正如北宋初年画家范宽所言,“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不如师诸于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是他的创作体会。通过太行山写生,能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深刻地领悟传统山水画的作画方法,同时更好地搜集素材,为创作出有意义的作品做准备。

太行山写生是对客观自然生命形态的观察与表达,是对自然生命形态的感悟以及升华的一个过程的表现。要想更好地表现山水画面,其重要途径就是写生,同时写生为创作提供大量素材,是山水画创作的必要条件。

(二)写生与创作相互影响

创作素材的积累来源于山水画写生,优秀的创作作品很可能来源于优秀的写生作品。越深入自然,熟悉自然,越能发现自然的美,所以写生、创作要反复深入大自然之中。领悟自然精神,物我融合,这样就能体会出大自然的微观之美和宏观之气。

李可染先生六十年代的《桂林阳朔》《月芽山图》等作品,都是通过深入自然山水的写生中产生的。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着重写生,就有利于创作。山水画的对景创作性写生就是写生和创作的融合,是绘画者对自然景象的领悟下,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饱含自身情感的创造性活动。在我的毕业创作过程中如果再有一次去太行山写生的机会,深入大自然,我相信那将对我的毕业创作有莫大幫助。

总之,为了更好的创作,我们要亲临大自然,经过不断观察才能捕捉到自然中景物的微妙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生动感人,更加富有内涵,更能引起观者共鸣的作品。

(三)写生与创作的本质区别

当然,写生和创作在某些方面也有其根本上的不同。创作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加进绘画者自身感受,然后依据设计观念确立最后的画面效果,并联系自身的笔墨语言所形成的画面。只有懂得了这一道理,绘画者创作时就不会被写生所桎梏,就能主动控制画面效果。

相信每个人都想在创作过程中自如地运用太行山写生中所得到的东西,但真正运用时不仅仅是简单的以再现自然山河为主要目的,也不是简单的放大写生,而是在创作中注入自身的主观想法,以及对自然景色、对自身感悟的思考,否则写生和创作就没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由此可见,写生和创作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创作需要在写生所形成的客观束缚上勇于突破和创新。突破的是自然中的客观景象;创新的是自己对笔墨的整体把控。

参考文献:

[1]冯虚李可染[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9,(56).

[2]萧勤.曾进山水画[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06).

[3]何志明唐五代画论[M].长沙:湖南关术出版社,1997,(34).

[4]杨彦.李可染山水画技法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07).

[5]王琢辑.李可染画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04).

[6]毕宝祥.黄宾虹山水画技法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08).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写生太行山关系
《太行山写生》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在太行山上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太行山历险记
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