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2018-11-23 11:30梁细威叶丽
卷宗 2018年3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有效性

梁细威 叶丽

摘 要:随着经濟社会的发展,国内国际环境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创新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需要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学会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同时也要学会甄别新媒体的不利形式,杜绝并制止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模式,把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

1.1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方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考核的方式主要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理解和熟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善恶是非观念等。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其快捷和便捷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的丰富的手段和形式,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场所接受思想教育,如手机短信、网络视频等,特别是目前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行易班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此平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都已进入易班,这些课程的考核在易班上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比重越来越大。这不仅丰富和创新了教学手段与方式,同时还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1.2 充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获取,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新媒体是依托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终端设备等要素所形成的巨大网络体系,其特点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方便快捷、覆盖面广、形式和途径多样化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具有巨大的优势,突破了以往的教学瓶颈。目前,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跨平台通信工具(如微信、QQ、微博、视频等),国内和国外大量资源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获取和挖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不断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形式,通过新媒体,主动、大规模、快速地获取正确的思想内容,包括党的最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等,无论是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场所、教育对象,还是信息获取的方式和途径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突破。

1.3 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和有效性

无论是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世界范围内的时事政治,还是课程内容更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传递给受教育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新媒体突破了传统思维的影响,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信任机制。在传统观念和思维影响下,师生主客体关系明显,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无法很好的建立。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无法让老师直接了解和掌握,这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障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即时性。而新媒体的出现,逐步解决了这一困境,在新媒体上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将师生置于同一的平台和地位,师生等级关系并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大学生的心理鸿沟和隔阂,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实情直接向老师反映,建立良好的信任机制。通过此类平台不仅可以快速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干扰和困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性。

2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2.1 出现信任危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窘境

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诸如手机、电脑等媒体工具的普及,跨平台通信工具具有很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在虚拟世界里,大部分的交流互动都是匿名的,无法证实网络信息和对象的真实性,言行无法规范,这就给信息传播者和造谣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轻者则出现错误信息的传递,重者则会出现网络和电信诈骗,出现信任危机。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窘境,一方面,强调大学生要树立诚信意识等道德观念,着重强调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互动;而另一方面,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大部分虚假信息无法辨识,很容易就上当受骗。为了防止大学生上当受骗,在教育过程中又着重强调在虚拟网络世界里不要轻易信任陌生人,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任危机,甚至连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正确思想理论和道德观念都产生怀疑。

2.2 出现道德滑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威胁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全民进入网络时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大学生的认识也出现多样化特征。一方面,新媒体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内容,并且获取方式快速便捷,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新媒体中所夹杂的不良信息也不容小觑,诸如暴力色情网站、不良网络游戏、境外非法势力信息等不断侵蚀大学生的内心,而大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判断很容易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社会上不良的媒体信息和不良行为习惯层出不穷,道德出滑坡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威胁。“随着教育程度、年龄、阅历等情况的变化,学生个体对于事物的了解认识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逐步形成独立的性格,自主意识也逐渐增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也随之增强。所以,我们要正确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利用数字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1]

2.3 信息的共享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挑战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受到了严重挑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行为方式也深受新媒体的影响。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难以跟上新媒体的变化速度,特别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育目的、教学理念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化,缺乏最具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挥,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使用和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生事物的认同感,使他们成为新媒体最早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推广者,而教育者却往往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而且还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因此,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熟悉新媒体、更新知识、提高新媒体素养,是迎接新媒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2]

3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3.1 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利用新媒体

如何让这些新媒体成为引领大学生不断成长发展的有利工具,现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首先,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意识,做好宣传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引导大学生如何甄别新媒体中信息的真假,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让大学生树立诚信观念,避免出现信任危机,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辨别网络虚假信息和电信诈骗等,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树立诚信观念和新媒体中出现虚假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加强校园新媒体监管,优化校园新媒体文化环境。学校各部门要联合起来切實加强校园新媒体的监管力度,特别是网络信息,如微信、微博等平台,防止不良的信息进入校园。最后,大力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学会利用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特点,特别是热衷于网络交流和互动的特点,在校园新媒体中加设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帮助大学生处理现实中的问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3.2 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在大学生中需要弘扬以生为本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构建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自我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倡导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确立现代教学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同时,要结合网络科技迅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化、个性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创新教学模式。首先,拓宽网络实践教学模式。网络已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快速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相关问题,发挥网络辅导作用。其次,创建研究性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中,我们可以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健全实践教学模式考核评估体系。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社会成果评价的价值标准,引导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价值标准开展实践活动。

3.3 拓宽教学渠道和途径

学会利用新媒体,拓宽教学渠道和途径,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信息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新媒体,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习惯。如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微课程”改革,建立大学生“微课程”视频等。其次,大力推行网络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课程改革中可以将易班、智慧树等网络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抢占网络阵地,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路径。“首先,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其次,打造校园云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再次,嵌入生活微实践,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最后,突出师生双主体,构建网络思想引领新机制。”[3]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张森林.党建和思政工作理论实践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M].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175页。

[2]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第65页。

[3]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华南师范大学: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作者简介

梁细威(1986-),男,广东乐昌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叶丽(1987-),女,云南保山人,保山曙光学校高中政治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有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