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做钟处成立背景

2018-11-23 11:30刘松
卷宗 2018年32期
关键词:西洋计时钟表

刘松

摘 要:本文以清代宫廷做钟处为例,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说明清代做钟处的设立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着重分析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背景下,清代宫廷做钟处设立的社会成因和历史背景。

关键词:西学东渐远西奇器做钟处科技文化

1 孕育期:西洋钟表的传入

明万历之前,我国计时仪器繁杂无比,“不下百有余种”[1],经历过日晷、漏壶、水利天文仪器等发展。“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此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未协天运。乃于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2],名为五轮沙漏。其组织结构,已与西方机械钟表的齿轮结构很相似。明初期纵然也设计过浑天仪、观象台等仪器,但机械时钟的发展却始终没有进步。利玛窦等西洋传教士的到来,将自鸣钟等西洋奇器传入宫中,这为日后钟表在中国的发展引进了火种。

2 雏形期:自鸣钟处的产生

关于自鸣钟处的产生,学界争议颇多,就其渊源而言,可从顺治九年七月,汤若望向顺治帝进献的一架“天球自鸣钟”[3]说起。到了顺治十二年,耶稣会士利类思(Ludovicus Buglio)、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aens)向顺治帝再献“大西洋自鸣钟一架”。[4]之后,顺治帝便命安文思留于宫中修理钟表等各式机器,是为自鸣钟处雏形,但并未形成一个完备的机构。刘月芳认为,自鸣钟处的名称最早使用时间为康熙二十八年,清宫档案《宫中杂件》中有载,“自鸣钟处出人银两缎正数目,自鸣钟处年分各项赏用银两数目”。[5]故而,自鸣钟处设立最晚不超过康熙二十八年。虽然此论看似无误,但就时间上仍旧有些含糊其辞。关雪玲针对此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自鸣钟处初设时间无法断定,但文献记载表明,它设立的时间是在康熙时期。”[6]湯开建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自鸣钟处悬挂的“敬天”匾是天主教传教士的工作地点。当时宫中制作自鸣钟的传教士仅有安文思一人,故而推断“清宫自鸣钟处的设置时间应在顺治末到康熙十年之前”。[7]前三者对自鸣钟处的设置时间都做了推断,虽然旁证杂引,但对具体设立时间仍旧存疑。余以为,自鸣钟处设置时间是康熙初年。下面先看康熙年间纳兰容若所撰《自鸣钟赋》的记录:

丕惟圣祖龙兴,造邦中宇。聪明时宪,风云应虡。改革制度,厘定规矩。历授西洋,法依古里。厥初爰有自鸣之钟,创于利马豆氏。虽形体之大小多所殊,而循环于亥子初无异。至其后人之传教,推步益臻于神妙。帝乃命以钦天,纪官司于凤鸟;易刻漏以兹钟,建灵台于云表。显列众辰之图,深藏运机之奥。抉宣夜之渊弘,殚周髀之浩渺尔。[8]

此文虽然揭示早在顺治年间,就曾改大统法为西洋新法,并且令达全国,而且《清稗类钞》中也记载过“顺治甲申十月朔,颁乙酉时宪书,用西洋新法,以太宗天聪二年戊辰天正冬至为法元,定周天三百六十度,度法六十分,每日九十六刻”。[9]纵然以西洋新法计时的法令已颁布,但实际上效果不佳。所以,“康熙乙巳三月……废西洋新法,用大统旧法”。[10]笔者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顺治年间虽然仿制的自鸣钟很多,“然而上劲之法条未得其法,故不得其准也……如斯少年皆得自鸣钟十数,以为玩物”。[11]故而,自鸣钟于皇族而言权当是玩物,并未寄予重视,更不要谈定为国法计时了。其二,当时对于传统计时的推演仍寄予厚望,故而并不能深信西洋计时。直到康熙年间,国法才有了“易刻漏以兹钟,建灵台于云表”[12]之说。关于康熙对西洋钟表计时仪器准确性的认识,在《清稗类钞》中曾有过记载:

“先是,戊申十一月,命大臣传集西洋人与监官质辩,至午门测验正午日景。西洋人南怀仁言监副吴明烜所造康熙己酉七政时宪闰十二月,应是康熙庚戌正月。又有一年两春分、两秋分之误。命大学士图海、李霨等赴观象台测验……”[13]

由此可知,康熙七年时中西计时产生冲突,但一向爱好西方科学的康熙帝,便让中西两方进行比测以定准误。介于传统计时的误差较大,康熙帝便对西洋计时的认同感随之产生。从以往资料来看,康熙之前对西洋计时有过数次不信任,在计时方式上,也曾将西洋计时改为传统计时,再由传统计时改为西洋计时。这中间的转折点,便是康熙七年的一次中西计时的测验比赛。通过此次西洋人与监官质辩,西洋计时的优势展示得很明显,康熙才会有了“至朕时,自西洋人得作法条之法,虽作几千百,而一一可必其准,爰将向日所珍藏世祖皇帝时自鸣钟尽行修理,使之皆准”的感叹。[14]笔者以为,康熙对西方计时方式的认同是建立自鸣钟处的必要因素。在此之前,他对西方计时是并不认同的,故而视自鸣钟为“玩物”。当他真切感受到西洋钟表计时的准确性后,又请来西洋技师传授“作法条之法”,制作钟表数量几千百,才具备成立一个机构的规模。故而,笔者推断自鸣钟处的成立时间应该在康熙七年至康熙十年间。

3 成长期:做钟处的成立

自鸣钟处隶属造办处,是皇帝收藏、保养、制作钟表的地方。西洋历法的颁布,表明钟表已成为皇族首肯的计时仪器。康熙时已将其作为生活必需品,或则作为赏赐品赠于皇子、大臣等,到了雍正、乾隆年间,对钟表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个专门制造钟表的作坊做钟处便因此而诞生了。

做钟处的具体成立时间虽无从考证,但就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做钟处首见雍正元年活计档……由钟表作坊发展成为做钟处经历了一定的过程。从雍正元年(1723年)至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前,所有制作钟表的事宜都列录在自鸣钟处下,而不是做钟处之下,便可说明这点……至于其脱离自鸣钟处成为独立机构,肩负起宫中钟表制造职责,已是乾隆四年八月以后的事了。从此,自鸣钟处和做钟处各负其责,互不统辖,成为并存的两个机构。做钟处的鼎盛时期是在乾隆朝,那一时期做钟处的从业人员多达100多人。”[15]乾隆朝时无论是钟表的款式、设计、类型、数量、质量,还是技术革新都达到了鼎盛期,其他朝代难以望其项背。

参考文献

[1]薄树人:《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天文卷,第六分册,《自鸣钟表图说·徐朝俊》,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027页。

[2]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中国天文史料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9页。

[3]李光涛等:《明清档案存真选辑》初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年,第215页。

[4]李光涛等:《明清档案存真选辑》初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9年,第220页。

[5]刘月芳:《清宫自鸣钟处非做钟处》,《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年02期,第95页。

[6]关雪玲:《中国钟表》,载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钟表》,紫禁城出版社,2004,第39-43页。

[7]汤开建、黄春艳:《清朝前期西洋钟表的仿制与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第122页。

[8](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6页。

[9](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页。

[10](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页。

[11](清)康熙:《庭训格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94页。

[12](清)纳兰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6页。

[13](清)徐珂:《清稗类钞》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页。

[14](清)康熙:《庭训格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94页。

[15]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钟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第39页。

猜你喜欢
西洋计时钟表
畅游计时天地
腕表计时2.0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丽娜认钟表
钟表的认识
24时计时法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藏起来的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