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舍照顾下的三无老人养老需求评估及介入策略

2018-11-23 11:30白玉吴启航方盛琼
卷宗 2018年32期
关键词:福利院

白玉 吴启航 方盛琼

摘 要:本文以社会服务为契机,深入到大庆市养老机构中开展需求评估,认为院舍照顾下的三无老人主要有陪伴、尊重和社会化三个层面的需求,同时认为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会服务时应以需求为本进行服务方案的开发和介入,才能更好的满足当前院舍照顾中的三无老人需求。

关键词:三无老人;需求评估;福利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工作介入公办养老机构中对‘三无老人的养老服务探索”(项目编号:201710223048)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庆市D福利院是大庆市政府兴办的一所公办养老福利机构。主要的接收对象为大庆市范围内的城市三无老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笔者及其团队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为契机,在D福利院开展为期一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服务,旨在探索在公办养老机构院内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和模式。为了使得活动更加贴合服务对象的需求,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对D福利院中的32名三无老人的需求评估调查。

1 需求评估

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是建立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手法的基础上。本文将运用老年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中的理论知识对D福利院的三無老人进行如下需求评估。

1.1 陪伴需求

D福利院拥有床位200余张,但目前接受全市的三无老人为32名,基于优化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D福利院除了政府集中供养的32名三无老人外,同时面向社会接收了150余名社会老人。与三无老人不同的是,社会老人多因为子女忙碌或个人需求等原因来到福利院常住,平日会有子女、亲戚的探望和关心,逢年过节会回到原来家中与家人团聚。而三无老人多数以院为家,平日很少有亲人前来探望,节假日基本只能在机构内度过,国家对三无老人的物质供养制度并不能让“三无”老人得到精神上的安慰,特别是在机构内有社会老人的强烈对比下,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享受家庭的温暖,产生的强烈的情感需求却因现实状况无法得到满足。

在访谈中的中,“同伴”这个词频频的被三无老人提起,所谓“同伴”指的是他们对其他三无老人的称呼,与之相对应的,他们称社会老人为“室友”或者“朋友”。称谓之间的变化,也体现出他们有着对于身份的强烈认同和对情感的强烈需求,他们采用了“抱团取暖”的方式,更倾向于与自己状况相近的老人沟通,以此来满足自身的身份认同和情感需求。

1.2 尊重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满足后,人们需求主要集中在尊重的需求,即人们渴望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三无老人属于国家供养,在衣食住行方面等试管关生理和安全的层次需求均已基本得到满足,因此在评估中我们侧重评估了老人的尊重方面的需求,发现来自于护理、社会老人和爱心人士三个方面的压力使得三无老人的尊重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三无老人由于年轻时生活的艰难,多数身体状况不佳,随着年龄的增大,健康状况远远不如社会老人。居住在D福利院的三无老人多半不能下床,生活难以自理,日常起居都要依靠护理人员的帮助。通过实地的观察,我们发现三无老人在接受护理人员照顾时多有表露出来的尴尬神情,通过访谈了解到老人一方面觉得如厕、洗澡等较为私密的行为暴露在他人跟前难免尴尬,更重要的是老人觉得这些很简单的事情自己都办不到,觉得自己很没用,自己觉得很沮丧。除了护理的尴尬之外,由于缺少亲友,同机构社会老人有意无意的嘲笑甚至欺凌三无老人的情况时有发生。爱心人士来到D福利院后更倾向于三无老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尽管这种帮助让他们非常感动,但是他们要承受待人接物时别人异样的眼光。

1.3 社会融入需求

在与三无老人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过往的孤独与苦难经历,大部分老人生活态度消极,看待问题悲观失望。加之缺乏有效的支持网络,使得三无老人在机构内再社会化能力退化,他们交际圈狭窄,不愿参与娱乐休闲活动,也很少与他人交流。问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老人只是用“自己老了”,“手脚不灵活”等言辞推脱。然而在我们的观察中,这些老人的行为却与表述相反。他们跃跃欲试,但又有些畏缩。比如在谈话时处于一个拒绝的状态,不愿意过多的谈及自己的状态,但在我们与其他老人聊天过程中,却一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待在旁边,听着我们这群“陌生人”与其他老人谈话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虽然态度上大多冷漠和拒绝,但三无老人内心有着融入社会、融入社交的渴望。

2 介入策略

通过上文的需求评估,我们了解到了老人的需求,因此本文将从陪伴支持、尊重支持和社会融入支持三个方面来迎合老人需求,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2.1 陪伴支持介入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应帮助“三无”老人寻找同伴,增广其交际圈。针对“三无”老人需求,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小组社会工作的理论,制定出前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为两个星期的时间)的工作计划,将“三无”老人按每5个人一组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在小组初期时为达到破冰目标,让老人们建立起互相熟悉并了解的关系,制定例如“让我认识你”、“我们在一起”这样的趣味活动,鼓励他们相互交流,丰富其日常生活,让他们能体会身边有同伴,内心不孤独的感受。一段时间后,社会工作者再在老人们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制定中期计划,开展“说说心里话”活动,让老人们从“听社工说”转变成“老人自己说”,真正让老人说出心里话,排遣心中不愉快。最后,再在末期活动时妥善处理离别情绪,让老人能更加快乐的面对今后的生活。

2.2 尊重支持介入

在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应及时与老人沟通,帮助老人建立自信。联系实际,“三无”老人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尊重有两个原因,一是老人自身性格问题,言语行为不适当,导致护理人员和社会老人难以与其相处;二是部分护理人员、社会老人和爱心人士在行动中并未充分考虑到三无老人的敏感心理,而有意无意的作出伤害他们的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充当沟通者和协调者角色,及时与护理人员、社会老人和爱心人士充分沟通,让其了解三无老人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到三无老人的尊重需求。同时,对于过于自卑、自闭的三无老人,工作者应采用个案的方式,通过个别化辅导帮助“三无”老人重拾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2.3 社会融入支持介入

在社会融入方面,社会工作者应当帮助院落照顾中的三无老人积极拓展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其与院落中的其他老人、护理员、管理者积极沟通,帮助三无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且应该向三无老人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优势视角出发,让老人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激发老人的潜能,同时可以开展机构适应,交友、养生、兴趣爱好等多种主题的小组活动,另外也可以联合院外机构,共同开展外展活动,让老人走出院落,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丰富老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角色。

3 结论

在政府供养模式下,三无老人在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政策性的满足。在这些基本需求之上,三无老人也有着情感、尊重和社会融入的强烈愿望,因此应当结合现有条件,不断完善制度和服务,才能让院舍照顾下的三无老人拥有一个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贺婷婷.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出路探究[J]今日湖北.2015(6).

[2]姚航远.关于强化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探讨[J]现代营销.2010(11).

[3]向雪.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思考[J]商情.2017(40).

作者简介

白玉,女,满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吴启航,男,侗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方盛琼,女,布依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6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猜你喜欢
福利院
BABY,COME BACK
日本儿童福利院频传性侵丑闻
善待今天的老人 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小记者采访敬老院院长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三大特色引领点将台福利院发展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双向选择 人岗和谐——长春市社会福利院人力资源改革见成效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
“让孩子们有个家!”:记玛希毕力格创办儿童福利院的事迹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