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茶思(外一篇)

2018-11-24 17:46梁正翔
含笑花 2018年4期
关键词:二嫂嫂子茶叶

梁正翔

夏天的夜晚的确是迷人的,如娇羞的少女,朦朦胧胧、素净淡雅。

今夜,所有的浮躁都戛然而止,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宁静。我独自一人,就着窗外透进来的淡淡月色,泡一壶清淡的普洱,享受着这夏夜的温馨,细细品味。随着茶汤的氤氲,心儿慢慢被这夏夜的柔和融化了,心绪也渐渐地缥缈起来。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人们通过沏茶、赏茶、闻茶、品茶、饮茶等生活习惯与中华文化相融,形成一种独特的茶文化,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我对茶文化了解甚少,不谙茶道,也不解茶语。隐约记得,在第一次品味到茶的清爽时,便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它。每当端起晶莹剔透的茶杯,望着那些风干了的叶卷在杯中浸泡,仿佛从冬眠中渐次苏醒,舒展,散开,轻盈的浮上来,继而又舒缓地沉下去,如仙女的裙摆,如国画的留白,如丝如棉,余音末了,再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茶味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此时此刻,心中便会有一种淡淡的温馨在舒展,一种浓浓的惬意在萌生,让人回味无穷!

十多年前,携家人同友人一家去大理旅游,亲身感受过白族民间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文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洱海游船上土生土长的白族茶艺女,如一片站在你面前的茶叶,青春的色彩,矜持秀丽,素雅可爱。只见她们伴着悠扬的古乐,温壶温杯、选茶投茶、洗茶泡茶、倒茶敬茶,一套动作如舞蹈表演、似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快意抒怀。当茶艺女将这精心泡制的茶送至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时,几乎人人都是虔诚地伸出了双手,接过茶盅。只见茶叶在澄黄透亮的水中轻轻起舞,瞬间,暗香涌动。凑唇轻就,一缕芬芳顺喉而下,初时尚有丝丝苦味,过后则口齿渐渐生津。每啜一口,滋味皆有不同,真是奇妙异常。及至回程,茶艺女曼妙的身姿,恬静的神态和茶汤的氤氲,始终萦绕在脑海之中。这时候,似乎明白了古今隐士高人,皆以茶道为养生之乐的道理,亦有了东坡饮茶时的“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的意境。由此之后,我很仰慕那些精于茶道的人。一壶茶,无论优劣,怎么都能喝得那么有品味。从黄山毛峰如何能泡得腾云起雾到西湖龙井究竟要多少度水温才能泡得清香醇厚,从江西庐山大红袍哪几棵树产的才正宗到云南版纳普洱生茶熟茶的饮用功效,都如数家珍。时不时的,再配上几句茶的古诗,两段茶的逸事,谈笑间所展现的精神境界,自能涤荡时间所不能抹去的灰尘。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沧海人世之中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繁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融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我们也不必因融合社会不被他人关注而沮丧,而是体验到自己在融入过程中陶冶了人生,也奉献了社会。

一个人若读懂茶之韵味,必然会默默地品味着那片片茶叶在与水融合时散发出的淡淡的香甜,柔柔的心音,暖暖的真情,一切都在那蓦然回首中感悟着人生的真谛。古人曰:“懂茶者,必是精行俭德之人。”由此而论,精通茶之人,必善解读百味人生。在百忙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与君子之交,淡然却炙热,如一杯清茶,柔中有浓情;每逢宴饮,不善饮酒者,往往会端起茶杯,道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既不失礼节,又极富雅意。

当今,国家进入新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在我们追逐着文明、和谐的足迹,去寻觅历史的厚度,用茶文化蕴含的深度与浓度去品尝茶情、茶味、茶魂时,不难发现,它早已不是一种单纯饮料,而是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命的态度。是啊,茶叶虽小,可它的形成颇为复杂。优秀的茶叶,承载着阳光雨露宠爱,再经过精工完善的流程加工,才成为人们宠爱的珍品。可见,在这小小的一盏茶里,包蕴着多少的纯朴和耐心,只有用平静、宽容的心态,细细地品味。

有一种人生叫淡然自若,有一种生活叫怡然芬芳,有一种态度叫宠辱不惊,有一种幸福叫随遇而安。人生如茶,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飘雨飞雪,都是生命中不可弃的曼妙风景。抛开羁绊,丢掉浮华,沉淀心性,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让自己的生命从此柔美从容,轻盈自由。就这样,饮一盏岁月留香,品一脉静意悠长,在荏苒之中静享岁月的成熟,让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

我愿在这样的时光里,静观一世流年,笑对一路风尘……

我有一位好嫂子

我有一位好嫂子,姓杨,名有珍。

嫂子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广南县珠琳镇一个小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还在嫂子刚8岁时,嫂子的父亲就因病撒手人寰。为了生计,安葬好父亲不久,她不得不跟随母亲远赴砚山县阿猛镇投奔同样是在一个小山村里当上门女婿的哥哥家生活。

19岁时,在媒人的撮合下,嫂子嫁到广南县五珠乡腊梅树村我们梁家,成了我的二嫂。来到梁家为人妻后,嫂子乖巧懂事,勤劳谦恭,孝敬长辈,关心弟妹,我的父母都很喜欢她,视她为自己的亲女儿,对她疼爱有加,这使她找到了久违的亲情,特别是那早已遗失的父爱。她为梁家添丁进口,勤劳操持,让梁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衣食无忧。

我们弟兄分家时,父母选择了跟我这个当幺儿的一起居住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生老病死”,就在各家小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的时候,父母却因在家养儿育女、侍奉公婆的我的妻子的早逝而面临着人生的一次大的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我妻去世,我又远在县城工作,母亲思虑成疾,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不能让男老人单独生活!”大哥家虽然在同一个村子里,但大哥百病缠身,只有大嫂一个人劳作,家庭十分困难,要想让父亲与大哥家一起居住生活几乎是不可能。考虑到这些情况后,在未与二哥商量的情况下,二嫂“强行”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并对父亲说:“我很小就没有爹,来到梁家,您二老一直把我当亲女儿待,使我又有了爹。現在只让您一个人居住生活我放心不下,以后的生活您不用担心,有我吃的就有您吃的,您就是我的亲爹。”

这后来的日子不用说,二嫂对我父亲十分孝顺。父亲想吃什么她就想办法弄什么,身体稍有不适就及时送医院看医生,就连二哥对父亲说话稍大声点她都会批评二哥不够温顺,不够耐心。为了让外嫁的姐姐和在外工作的三哥和我能与老人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她还用自己打零工攒下的钱给父亲买了部老人机,并耐心教他使用电话,父亲开心得常在人前夸她:“比亲儿子还孝顺”。

父亲85岁生日过后,常常感觉身体不适,经送县医院医治一段时间,医生确诊后告知:“老人家身体各种生理机能都已严重退化,医院已无力回天,其在世时间已没有几天了,家属可考虑善后事宜。”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二嫂更是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把老人家接回家后,二嫂体谅我们在外地工作的三姐弟的难处,也体谅在村委会工作不能经常回家的二哥的难处,独自担负起了照顾、护理父亲的全部职责。她把生活已不能自理的父亲当作“孩子”看待,悉心看护。每天喂药喂粥、捶背揉肩、清理大小便、洗澡擦身子都是她亲自动手;为了让父亲呼吸新鲜空气,她买来轮椅,晴天就用轮椅把父亲推出门去晒晒太阳、观观风景;怕父亲生褥疮,她买来爽身粉,每次为父亲擦洗身子后都要在纸尿裤上撒上爽身粉后才换上,并亲自为父亲做按摩;怕父亲受冷加重病情,冷天,她就将父亲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父亲;无论白天夜晚,一有空闲她就陪父亲说话,用温柔的语言去安抚父亲;父亲多次病危,她都及时请乡卫生院医生到家里救治……就这样,一个早已病入膏肓被医生宣判“在世时间已没有几天”的老人,硬是被二嫂的孝心和悉心照料多留在人世100多天。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二嫂这位普通的农民女性,却把丈夫的父亲当作自己的亲爹,悉心照料毫无怨言,日复一日直到公公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父亲的老年生活,为儿孙、为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她为父亲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亲情和真情,用善良的孝心照亮了家庭、照亮了社会。

谁能算得清二嫂为父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无数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猜你喜欢
二嫂嫂子茶叶
《牛采茶叶》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老伴
嫂子的笨办法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相亲
闻香抢钱
还钱
店里不知身是客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