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道德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2018-11-24 10:40叶舒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学生

摘 要 道德情绪对道德判断的作用一直深受学者的关注,无论是积极道德情绪还是消极道德情绪,均对个人的道德判断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处于不成熟转向成熟的过渡期,他们思想、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形成,且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所以,本文主要用于探讨中学生的道德判断是如何受不同类型和效价的道德情绪的影响,这培养中学生合理的道德情绪,进而形成正确道德判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道德情绪 道德判断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也是越来越重视,但是在社会进步的同时道德却出现后退的奇怪现象。尤其近年来劣质疫苗、校园霸凌、高考作弊等事件的出现,我们对社会倒退的道德底线尤为担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情感、自我意识都很不成熟,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偏执性等色彩,在遭遇不好的事件时没办法有效处理,或是采取错误或极端的行为。道德情绪在我们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与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有关系的情绪(Tangney,Stuewig,& Mashek,2007)。根据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只有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才能将知识价值转换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此外,道德情绪可以使中学生面对自然的感受和真实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对道德准则进行更深层次的熟知和理解。所以,重视中学生道德情绪对他们的道德判断具有重要的事件意义。

1道德情绪概述

Eisenberg等人强调道德情绪是由个体对于自身的评价与理解产生的,所以道德情绪也可以叫做自我意识情绪。有学者认为道德情绪是个体在一定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基础上评价他人或自己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比如羞耻、内疚、感戴、美德钦佩等。国内学者刘亚娟认为,道德情绪是个体依据自己道德经验对事件进行評价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这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的评价,其发生及发展是极为复杂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总而言之,道德情绪就是个体依靠一定的道德准则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周详,杨治良,郝雁丽,2007),换句话,道德情绪是个人对自身道德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这其实是一种复合情绪, 基本上包括内疚、厌恶、羞耻、自豪、尴尬、移情、共情等。许多研究发现,道德情绪不仅能促进个体道德品格与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还能防止非道德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刘国雄, 方富熹,2003)。

2道德判断的概述

道德判断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或社会规范,对事件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道德价值的过程,从根本上是一个可以表现自我意识的自觉性、自主性的心理学加工过程。皮亚杰最早提出道德判断的概念,之后对道德判断展开了深层次的研究。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是个体根据自身内心的道德准则,对于何种行为符合道德的一种判断与决策,以及根据这些判断能够付诸行为的能力(杨韶刚,吴慧红,2006)。总之,以可将道德判断界定为对他人或自己特性或行为的好坏评价(徐平,迟毓凯,2007)。

3中学生道德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在众多的道德情绪研究中,心理学家们最早更关注的是负性效价情绪,比如内疚、害羞、困窘等,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才开始将研究视角转移到某些积极情绪方面,比如感戴、自豪等。通过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道德情绪是道德形成和发展机制的重要部分,其在个体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规范之间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Krebs,2008)。

3.1消极道德情绪的作用

厌恶是典型的道德情绪,通过进化论的视角来看,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变化,厌恶逐渐与人类的行为表现和自我意识等相互关联,从生理厌恶进化为心理厌恶。这种道德厌恶将会使个体采取某些外显的或潜在的行为,诸如内省、回避社会交往等(Tybur et al,2009)。厌恶可以说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倾向,采取拒斥某些引发道德厌恶的因素,中学生会内在建立一个奖惩机制,并且有效地阻止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特别是与身体相关的行为。

内疚也是一种负性道德情绪。内疚是个体的行为致使他人产生了伤害性的影响,且认为自己应当负有责任时产生的一种自责和痛苦体验的情绪(施承孙,钱铭怡,1999)。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交往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事件,当发生这些事件时,如果中学生体验到内疚的情绪,他们将会产生自责或后悔或,而这种负性的情绪体验将会驱使他们出现忏悔、道歉等补偿行为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几千年来耻文化一直对人们产生着重要影响,当个体产生羞耻感时,就会使其对行为进行调节,使个体在未来的行为表现更为完善。羞耻是与内疚相似的一种道德情绪,它常随着内疚感的出现而出现(Nelissen et al,2009)。有学者研究发现,内疚所引起的痛苦是指向个体自身的行为,是以行为为导向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Tangney et al,2007)。而羞耻是指向自我,个体的失败或负性行为被看成是一种“坏自我”的某种反应。在遇到道德两难问题时,具有羞耻感的中学生为减少因羞耻带来的痛苦,更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

3.2积极道德情绪的作用

自豪是一种基本的积极情绪,是个体因自我成就而体会到的一种积极情绪,能够加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在道德情景层面,自豪作为一种积极情绪主要是指个体在自身行为已到达或者超过公认的道德准则时产生的一种积极情绪感受,这种体验能够激励个体更信守承诺、促使符合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利人行为的出现。从根本上说,自豪具有亲社会行为的功能。中学生为了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获得他人的尊重,就会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个体就会以亲社会行为的方式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Tracy & Robins,2007)。

另一種研究较多的积极道德情绪就是感戴,从道德视角出发,感戴具有三个方面的道德功能:其一是道德的晴雨表功能,它是指个体对为他人实施帮助的满意与否的情绪反馈;其二是道德的动力功能,感戴能够促使受惠者对施惠者或者他人产生更多的利他行为;其三是道德的强化功能,感戴有利于施惠者在未来做出更多道德行为(Mc Cullough,Kilpatrick,Emmons & Larson,2001)。但他人的帮助使中学生获益时,中学生将会出现感戴的情绪体验,而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激励中学生持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做出更多利他道德行为。

美德钦佩常常与感戴情绪一起研究来探讨对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美德钦佩不仅使中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而且还会使他们受到鼓舞而模仿榜样行为,做出符合道德行为。相关研究通过视频诱发被试的快乐、美德钦佩和中性情绪并考察其助人行为,结果表明,诱发美德钦佩的个体无偿帮助他人的时间更长(Schnall & Roper,2010)。具有美德钦佩的中学生更倾向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行为及其脑成像研究发现感戴情绪、美德钦佩的行为倾向、生理反应、动机都有明显差异。

4总结

道德情绪使与中学生的道德判断息息相关的,且这些情绪必然会贯穿于道德判断的始终,不同类型情绪和效价情绪均会对中学生的道德判断产生重要影响。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探讨了消极情绪的影响作用,而较少的研究积极情绪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不同情绪效价和类型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丰富了道德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研究。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努力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道德情绪。无论是何种道德情绪,都对中学生的道德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指导中学生对道德情绪进行调节,进而对道德判断进行干预,实施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叶舒婷(1992- ),女,福建,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吴鹏,范晶,刘华山.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道德推理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7,49(12):1559-1569.

[2] 郑信军,温小欧,吴琼琼.中学生的道德情绪内隐观研究[J].心理科学,2013,36(01):122-127.

[3] Tangney&J.Stuewig;&D.J.Mashek.Moral; emotions and moral behavior[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7(58):345-372.

[4] Eisenberg,N.Emotion, regulation, and moral development[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0,51(01):665-697.

[5] 周详,杨治良,郝雁丽.理性学习的局限:道德情绪理论对道德养成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7(03):57-60.

[6] 刘国雄,方富熹.关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0.

[7] 杨韶刚,吴慧红.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26(02):55-60.

[8] 徐平,迟毓凯.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2007,30(02):403-405.

[9] Krebs,D.L.Morality:An evolutionary account[J].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03):149-172.

[10] Tybur,J.M.&D.Lieberman;&V.Griskevicius.Microbes;, mating and morality: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ree functional domains of disg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9(97):103-122.

[11] 施承孙,钱铭怡.羞耻和内疚的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1999,7(01):35-38.

[12] Nelissen, R. M. A.& M.ZeelenbergWhen guilt evokes self-punishment: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dobby effect[J].Emotion,2009(09):118-122.

[13] Tangney, J.P.S&J.tuewig;&D.J.Mashek.Moral; emotions and moral behavior[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7(58):345-372.

[14] Tracy, J. L.&R.W.Robins.Emerging;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pride[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7(16):147-150.

[15] McCullough, M.E.&S.D.Kilpatrick;&R.A.Emmons;&D.B.Larson.Is; gratitude a moral affect[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27):249-266.

猜你喜欢
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